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这位女文豪,还钱! > 第237章 被三人同时
办公室的窗户开了一条缝,四月的风挟着校园里樱花的气息溜进来,轻轻翻动着桌面的讲义。
黎菡伸手按住纸张,另一只手将垂落的发丝别到耳后,目光始终没离开电脑屏幕。
“黎教授,这都六点半了,您还不下班啊?”助教林妙探头进来,手里抱着几本厚重的法学专著。
“马上就好。”黎菡头也不抬,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规律的声响。
“下周的讲座材料还差一点收尾。”
林妙把书放在办公桌角落已经堆成小山的资料堆上,叹了口气:“是沈冥驰律师那个讲座吧?听说这位大律师可不好伺候,校领导特意嘱咐要好好准备呢。”
“谁讲座都一样。”
黎菡终于从屏幕前抬起头,露出一张白皙清丽的脸庞,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平静如水。
“学术标准不会因为演讲者的名气打折扣。”
林妙撇撇嘴:“您就是太认真了。”
“听说沈冥驰不仅官司打得好,人长得帅,家里还特别有钱,标准的钻石王老五。法学院那群小姑娘早就疯了,讲座门票一放出来就秒光。”
黎菡微微蹙眉:“学校是求知的地方,不是追星的场所。”
她合上笔记本电脑,起身整理桌面,“对了,帮我查的资料怎么样了?”
“都在这儿了。”林妙拍了拍刚放下的书堆。
“不过黎教授,您真打算在问答环节提问啊?”
“我听说沈冥驰虽然能力强,但脾气有点……嗯,不太好惹。”
“学术交流而已。”黎菡将资料整齐地码进公文包。
”如果他连专业问题都接不住,那所谓的''明星律师''也不过是媒体吹捧的泡沫。”
三天后,国立政法大学法学院报告厅座无虚席。
黎菡坐在前排靠走道的位置,膝盖上摊开笔记本,手中的钢笔时不时记录几句。
作为院里最年轻的教授,这种重要讲座她自然不能缺席。
尽管内心对这种“明星效应、驱动的学术活动持保留态度。
报告厅突然骚动起来,后排传来一阵压低的女声惊呼。
黎菡抬头,看见校领导们簇拥着一个高挑男人走进来。
沈冥驰比照片上更有冲击力。
剪裁精良的深蓝色西装包裹着宽肩窄腰的好身材,领带松松地挂着,没打领结,透着一股随性的痞气。
他边走边与院长说笑,棱角分明的侧脸在报告厅的灯光下格外醒目。
微卷的黑发有几缕不听话地垂在额前,为他增添了几分野性。
“典型的富家公子做派。”黎菡在心里默默评价,重新将注意力放回笔记本。
讲座开始的瞬间,整个报告厅像被按下静音键。
沈冥驰解开西装纽扣,单手插兜走向讲台,这个随性的动作引得后排几个女生倒抽冷气。
黎菡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形式大于内容”的评语,钢笔尖几乎划破纸页。
“各位同学。”
他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檀木,低沉里带着颗粒感的震颤。
“今天我们不谈《民法典》第几条——”突然将激光笔指向大屏幕,一张老旧照片猛然炸开。
逼仄的棚户区里,阳光从铁皮屋顶的破洞漏进来,正照在墙角一摞法律教材上。
黎菡的钢笔悬在半空,这个开场与她预想的纨绔做派截然不同。
沈冥驰用指节敲了敲投影幕布,黑曜石耳钉在光束里闪过一道幽蓝。
“十年前我在这里找到被高利贷逼死的张阿婆的遗嘱,她用止咳糖浆的瓶盖当印泥。”
他忽然从讲台跳下来,皮鞋跟敲在大理石地面如同法槌落音,“而诸位知道现在民间借贷纠纷的庭前调解率是多少吗?”
他穿行在过道间,随手拿起一个学生的矿泉水瓶。
“58.7%!”瓶身在他掌心爆出脆响。
“就像这个瓶子,看起来完好——”水流突然从指缝喷射而出,“其实早被资本压力撑出裂缝。”
黎菡发现他经过时带起的气流掀动了自己案头的论文,恰好露出她批注的“程序正义局限性”章节。
台上那人似乎轻笑了一声。
当谈到农民工欠薪案时,沈冥驰突然扯松领带。
黎菡注意到他右手小指有道淡疤,这是她第一次看清他身上的瑕疵。
“去年冬天我亲眼看见五十岁的王师傅在法院门口吞降压药。”
他扯领带的动作变得粗暴,“因为被告律师用管辖权异议拖了两年!”
某个瞬间,他的目光如CT扫描般掠过全场,却在经过黎菡时突然降频。
她捕捉到他喉结的滚动,像强行咽下某种情绪。
这让她想起自己调研时见过的那些上访群众,那种把愤怒淬炼成冷静的压抑感。
“所以今天我带来的不是胜诉技巧。”沈冥驰回到讲台,袖口蹭到的粉笔灰像道伤疤横在黑色面料上。
“而是这个——”
大屏幕切换成密密麻麻的签名文件。
“我们事务所三年来无偿援助的427起案件,每个签名都代表一个差点被程序正义淹没的普通人。”
黎菡发现自己写下的“哗众取宠”四个字被钢笔水晕染得模糊不清。
当沈冥驰说到有个女孩为植物人母亲维权时,她下意识摸了摸左手腕的荷花手链,那里藏着相似的烫伤疤痕。
“……所以我认为,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有温度的社会平衡器。”
沈冥驰结束演讲,扫视全场,“现在进入提问环节。”
报告厅里立刻举起一片手臂。
沈冥驰的目光却越过那些热情的学生,落在前排那个始终安静记录的女教授身上。
她穿着简洁的米色西装,黑发挽成一个低髻,露出一截白皙的后颈,在嘈杂的会场中像一幅静止的水墨画。
“那位老师,”沈冥驰突然指向黎菡,“您有什么问题吗?”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黎菡略显惊讶地抬头,对上沈冥驰含着笑意的眼睛。
她从容地站起身,声音清冷而清晰:“沈律师提到法律实务中法官自由裁量权扩大的趋势,这是否会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加剧?从法理学角度看……”
问题专业而犀利,直指沈冥驰演讲中的一个争议点。
会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位明星律师如何应对学术派的挑战。
沈冥驰眼睛一亮,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条斯理地解开西装扣子,单手插兜,踱了两步。
黎菡的问题像一柄精准的手术刀,直剖法理学与司法实践的接缝处。
会场骤然安静,连空调出风口的嗡鸣都清晰可闻。
沈冥驰眉峰微挑,黑曜石耳钉在灯光下掠过一道暗芒。
“很好的问题。”他的声音低沉悦耳。
“黎教授提到的‘同案不同判’……”
他在距离她两米处站定,这个距离既不失礼节,又足够让所有人看清他们交锋的微表情。
“恰恰证明法律不是数学公式。”
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拇指弹向空中,“硬币落下时,每次旋转次数都不同——但重力加速度恒定为9.8m/s。”
硬币“叮”地落在黎菡的笔记本上,恰好压住她刚写下的“司法恣意”四个字。
黎菡用钢笔轻轻推开硬币,“程律师用物理学类比法律,是否暗示判决结果具有随机性?”
她的声音像冰层下的暗流,“《刑法》第5条的量刑规范化文件,可是明确要求……”
沈冥驰突然笑了。
他俯身撑在她的桌沿,袖口掠过她摊开的论文,松木香水味混着钢笔的钢腥气。
“2022年最高法第23号指导案例,”他压低嗓音,像在分享一个秘密。
“黎教授引用的条款,后来被补充解释三细则——就像硬币落地前,总有空气阻力要计算。”
后排传来一阵窸窣,有学生急忙翻查手机。
黎菡的眼镜链轻微晃动。
她摘下金丝眼镜,这个动作让沈冥驰注意到她眼尾有一粒极小的泪痣。
“细则补充源于‘李庄案’的教训”。
她直视他的眼睛,“而该案二审时,辩护律师正是利用法官自由裁量权……”
沈冥驰的瞳孔骤然收缩。
会场像被按下暂停键。
所有人都知道她在指什么。
七年前那场轰动司法界的冤案平反,当时初出茅庐的沈冥驰作为助理辩护人,曾在法庭上公开质疑主审法官的裁量标准。
他直起身,左手无意识地摩挲耳钉。
“所以我们现在有类案检索系统。”大屏幕应声亮起,实时调出全国判例大数据分析图。
“就像给硬币装上了轨迹追踪器——当然,”他突然看向黎菡的钢笔。
“再精准的仪器,也需要执笔人愿意记录真实数据。”
黎菡的笔尖在纸上洇开一滴墨。
她发现他西装内衬别着一枚小小的青铜法槌徽章——法律援助志愿者的标志,与她别在公文包上的那枚一模一样。
接下来的十分钟里,两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专业交锋。
讲座结束后,人群如潮水般涌向前台。
几个法学院女生挤掉了胸前的校徽,争抢着去问沈冥驰学术问题。
黎菡将钢笔滑入笔套,金属碰撞声像她此刻的思绪一样清脆利落。
她从消防通道离开,帆布鞋底在磨石地面上没发出半点声响。
刚走到中庭银杏树下,身后就传来枯枝被踩断的脆响。
“黎教授。”这声音比演讲时低了八度,尾音却像赛车漂移般微微上扬。
黎菡转身时,一片银杏叶正落在她肩上。
沈冥驰在两步外站定,黑西装沾着讲台上的粉笔灰。
教务处李主任小跑着追来,皮鞋带起的尘土惊飞了觅食的麻雀。
“精彩的演讲,沈律师。”黎菡把落叶从肩头拂去,这个动作让腕间的荷花手链露了出来。
“冥驰。”他纠正道,伸出右手时袖扣闪过暗芒。
黎菡注意到他虎口处有排半月形的指甲印,像是握方向盘太用力留下的。
阳光穿透树叶间隙,把他耳垂上的黑曜石耳钉映成了深紫色。
“您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他手掌悬在两人之间,无名指戴着枚素银戒圈。
“不知道有没有荣幸请您喝杯咖啡?”
黎菡后退时踩碎了一颗银杏果,苦涩气味漫上来。
“抱歉,我还有课。”
她抬起手腕看表,表面玻璃映出他骤然紧绷的下颌线,“如果沈律师没什么重要事的话……”
显而易见是在赶人。
沈冥驰的手缓缓收回,插进裤袋时带起一阵松木香的风。
黎菡转身时,公文包金属扣刮到了树皮。
走出二十米后,她听见李主任结结巴巴的解释:“沈律师别介意,黎教授她对谁都这样。”
程驰站在原地,收回手里的名片,看着那道挺拔的背影渐行渐远,摸了摸下巴,眼中闪过一丝兴味。
这是他第一次邀约别人被拒,感觉……出乎意料的新鲜。
夜色沉暗,赛车场的灯光在沥青路面上投下冷白的影子。
沈冥驰靠在车门边,指间夹着一支未点燃的烟,目光却落在远处的霓虹上,思绪飘回几小时前。
那个女人站在讲台上,腕间的莲花手链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银光流转,衬得她愈发清冷疏离。
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平静而锐利,仿佛能看透他所有伪装。
他递出名片时,她甚至没有伸手接,只是淡淡扫了一眼,便礼貌而疏远地拒绝了他的咖啡邀请。
“沈少,发什么呆呢?”
朋友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该你上场了。”
沈冥驰回过神,将烟随手丢进垃圾桶,唇角勾起一抹笑:“来了。”
他跨进驾驶座,手指搭上方向盘,小指上的那道淡疤在车内昏暗的灯光下若隐若现。
引擎轰鸣,车身微微震颤,像是蛰伏的野兽蓄势待发。
信号灯转绿的瞬间,他踩下油门,赛车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
风声在耳边呼啸,速度表的指针不断攀升,心跳却比引擎的轰鸣还要剧烈。
她的眼神,她的声音,她拒绝他时微微抿起的唇。
每一个细节都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过弯时,他猛打方向盘,轮胎与地面摩擦出刺耳的声响。
车身几乎贴着护栏滑过,却在最后一秒稳稳回正。
副驾上的朋友倒吸一口冷气:“操,你今天怎么回事?这么拼?”
沈冥驰没回答,只是盯着前方的赛道,眼底映着路灯的碎光。
她不喜欢轻浮的人,那他就不再表现得漫不经心。
她欣赏专业和实力,那他就让她看到。
赛车冲过终点线,他缓缓减速,指尖在方向盘上轻敲两下,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