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日子之二
九月的一天,天气晴热。黄凯明一早就动身去城市外的农村查看,这是他灾后第一次去农村。
任可欣很早就提出今后的生活基地必须在农村,很早就提议黄凯明去城市外围的农村察看,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作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基地。任可欣的理由是,城市里可以找到的食物终究有限,而且制式食品有保质期,只有农村才有源源不断的新鲜食物,才能保证他们长期生存,因而必须到农村去寻找可以长期生存的地方。对任可欣的提议,黄凯明认为对是对的,但是一直不积极。黄凯明不愿搬离903室的家,别说搬离了,就连任可欣她们几次建议搬到楼下三四楼住他都不同意。她们说住得低一点,免得他搬扛东西太累,他说不累,说他有的是力气。黄凯明实际上想的是,903室是他爸妈和他付了首付和按揭买的,是地地道道他的家,住在自己家里心里踏实。黄凯明不积极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一直对任可欣说的这场灾难的巨大规模将信将疑,总想着说不定国家还在,说不定什么时候政府救援突然就来了,用不着费事搬到农村去。但是现在,大半年过去了,黄凯明相信了任可欣的判断,也认为必须去农村寻找生活基地了。不这样做已经不行了,食物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了问题。灾后最初的那段可以找到各种各样食物的日子早已过去了,先是新鲜的食物如牛奶、蛋糕之类变质,然后是冰柜保鲜的食物如水饺、汤圆之类变质,然后是简装食物如糕点、果汁之类变质,然后是真空包装的卤制肉食变质,现在可以找到的可供食用的食物越来越少了。他们的主食原先是方便面和简装饼干,现在这两种食品都已经过了保质期,吃饭只能淘米煮饭和下挂面,这样吃饭的事情就麻烦一些了。佐餐的菜只有咸菜,不过还有海带、紫菜可以做汤,而且好在腊肉和火腿依然可以食用。除此之外,还可食用的东西有干银耳和干红枣。还有保质期长的罐装饼干,但很难找到因而珍贵,主要留给黄凯明外出时携带当干粮。虽然目前他们还有食物可吃,但是前景的严峻性是一目了然的。目前可用食物的保质期期限也在逐渐临近,比如精制挂面和真空包装大米的保质期至多一年半。所以,他们必须在现有食物的保质期到期之前,也就是在今后的几个月里,找到新鲜食物来源,而新鲜食物来源只有城市外围的农村。黄凯明为到农村探察做了充分准备,准备了可以防蚊防虫和防雨的野外服,准备了可以打草惊蛇和万一有狗可以打狗的金属手杖。黄凯明还准备了一把匕首,自从那次家乐福商场差点丢命之后,他就一直想找一把匕首,还真让他在一处派出所的废墟中找到了,从此外出时总是带在身上。这天早上出门前,女人们千叮咛万嘱咐,叫黄凯明一定要注意安全。身背双肩包的黄凯明和她们吻别后下楼。
黄凯明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穿过了城市废墟,到了城乡接合部,这里是过去被认为是农村的地方。但到了这里,黄凯明发现,这里已经没有种植庄稼的田地了,要找到有大片田地的农村,还需要继续向前走。
从城乡接合部开始,渐渐看不到尚未坍塌的房子,半坍塌的房子也明显少了,房子基本上全都坍塌,这是因为农村房子的建筑质量普遍不高,建筑使用的钢筋少或是使用的钢筋质量低劣。
到处都是过膝高的蒿草,倒塌的废墟上也长着蒿草。有的地方蒿草特别茂盛,黄凯明知道那是因为那下面曾有人的尸体或牲畜的尸体。一路上静悄悄的,除了黄凯明走路发出的声音,没有其他声音,也没有看见活的动物,只有一条小蛇曾倏忽穿过前面的小路又钻入草丛,当时把黄凯明吓了一跳。
黄凯明走得汗流浃背,他把野外服脱了塞进双肩包。
突然,黄凯明看见远处草丛中有一只只十分醒目的红色果实,他立刻认出了那是西红柿!黄凯明狂奔过去。这是一块菜园,草丛中或挺立着或倒伏着许多西红柿棵,棵上的西红柿有的还是青的黄的没有成熟,有的已经腐烂,但还有许多正红艳得灿烂美丽,犹如红宝石一般。黄凯明摘下西红柿,用手擦擦就往嘴里塞,接连吃了十几个。新鲜甘美的汁液那么美好,在他嘴中散发着强烈的刺激,那刺激激活着他全身快感,就像大水下来灌满了干涸已久的河道,又接着灌满了所有相连的大渠小沟。黄凯明接着发现菜园的草丛中还有萝卜、茄子、辣椒,让他高兴的是还发现了黄瓜,他摘下黄瓜又是连吃了好几根。黄凯明拔萝卜,摘西红柿、黄瓜、茄子和辣椒,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入他那个特大号的双肩包。不怕压的萝卜茄子放在下面,辣椒黄瓜放在中间,怕压的西红柿放在最上面。黄凯明笑得合不拢嘴,两只小眼睛眯成了一道缝。早上出门前,女人们就吩咐过如果看到了新鲜蔬菜就摘一些回来,黄凯明想,当他把这些新鲜蔬菜带回去时,已经大半年没吃过新鲜蔬菜的女人们不知道该有多么高兴呢。
黄凯明看到了不远处有大片稻田,他过去查看。稻田里绿色的杂草和已经成熟发黄的稻子混杂在一起,稻子是去年散落在田里的种子自然长成的,稻穗有的干瘪有的饱满,或立或伏地藏在杂草中。黄凯明摘了一大把饱满的稻穗走回田头,在田头捡了两块砖头,把稻穗垫在砖头上碾压,碾压出的稻米白花花的,有着新米特有的清香。黄凯明蹲在田头,心里充满了欢欣,近来沉积在心里的对未来食物的担忧此时完全消散,在这大片的稻田里,可以采集到吃不完的稻米。
黄凯明在田边的水沟洗手。他拨水驱去水面上一团团鼻涕般黑乎乎的黏稠凝结物,洗手时他看到,沟底有絮状凝结物慢慢升起,这些颜色发绿的絮状凝结物在水中像烟一样婀娜摆动,让他感觉不舒服。黄凯明想到了他一路经过的河沟,河沟里的水看上去清亮,但水面都有一团团黑色黏稠凝结物漂浮,他原以为只是水面上有脏污,水还是干净的,现在他才明白,水底下也很脏,水不干净。
天色将晚,黄凯明在一处已成废墟的村庄中找到一座半坍塌的房子,这座不知原来是两层还是三层的房子的底层正中一间还是好的,黄凯明决定在这里过夜。
房子周围的碎砖乱瓦中长满了草,房间只剩下门框、窗框,门窗都没了,房间里可以照到阳光的地面裂了许多缝隙,隙缝中也长着草。
黄凯明进屋时就看见屋里正面墙上贴着画像,正中是已故的领袖像、两旁是西方的耶稣像和在内地不大多见的西藏某活佛像。黄凯明放下双肩包后再仔细看,发现画像下面的条桌上还放着一些蒙了尘土的瓷质塑像,正中是观音菩萨,两旁是财神爷和手持大刀的关公,还有几尊胖胖瘦瘦的罗汉。黄凯明看着笑了,想,信神就信神呗,哪能这样把不相干的各路大神都请到一块就不怕他们争论起来他心里嘲笑,到底是乡下人。
黄凯明坐下来,很享受地歇息着。他吃饼干,喝矿泉水。他想再吃一只西红柿或是一根黄瓜,但忍住没吃,想想还是回去后和女人们一起分享吧。
黄凯明一边吃着喝着一边看着那些画像瓷像,不由得思考起神的问题了。
黄凯明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黄凯明中学时自然课学得很好,知道宇宙不是神创造的,人类也不是神创造的,世界上没有神,神是原始人类想象出来的,那时的原始人类没有文化,什么事都凭想象,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真的了。所以黄凯明是不信神的。黄凯明知道任老师也不信,有一次大家闲聊时聊到过这事,任老师说她不信,从来就不信,现在更不信了。任老师说,不说别的吧,要是真有那些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灵,他们怎么就没有发现美国和俄罗斯的战争计划并加以阻止呢怎么就让世界被炸成这个样子呢黄凯明赞同任老师的观点。
但是此时,黄凯明发现自己有些紧张。刚坐下来吃东西时还没什么,但吃着吃着,看着看着,看那些神都在看他吃喝,他渐渐紧张起来,于是低头吃喝,不再看那些神的眼睛。黄凯明为自己的紧张感到生气,他责备自己:怎么也迷信了还是不是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人黄凯明要求自己不要紧张,不应该紧张,没有理由紧张,然而越是这样想,他心里越紧张。
黄凯明这才意识到,他素来的无神论立场早已松动,他并不像他以前自以为的那样完全不信神,他现在对到底有没有神不大有数了。
这种变化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肯定和他的家庭影响有关。他父母都是工厂工人,以前不信神,但退休以后信了,尤其是他母亲,天天为家里供的菩萨像上香,还和退休的老姐妹们结伴去了几趟普陀山。黄凯明曾有一次在车站广场看到准备集体出发的那些老阿姨们,成群结队的,数不清多少,个个兴奋得脸庞通红,身上斜挎黄色的布香袋。黄凯明对母亲信佛不以为然,平时回家时经常批评母亲思想迷信。时间久了,他懒得再说母亲,而他见到神像时,却不像过去那样随随便便了。这种变化应该还和他的技校同学有关,技校生长大了不打架了以后信教的比较多,他的一些老同学现在是基督徒了,星期天做礼拜。不过,这些都是外因,最主要的是他内心萌生了疑惑,对否定神灵存在的理论根据产生了疑义。黄凯明不是一个对理论有兴趣的人,但由于他初中时当过自然课的课代表,那时很热衷于向同学们解说无神论,多次受到老师表扬,那是他少年时期难忘的光荣,因而保留下来了时不时地想想宗教问题的兴趣。这些年来黄凯明产生了一些古怪想法,他觉得以前认为理由很充足的否认神存在的道理,现在看来似乎理由不大充足了。黄凯明是这样想的:就像没有可以证明神存在的证据一样,好像也没有可以证明神不存在的证据,那些说是证明了没有神的证据,其实并不能证明没有神。比如说上帝造人吧,上帝造人说肯定是扯淡,人类肯定是从大自然中产生和进化出来的,但是,那些证明了大自然创生人类的科学证据,只是证明了上帝没有造人,人不是上帝造的,却并不能证明上帝本身不存在啊,比如说,也许大自然造人的时候,上帝就蹲在一边看呢这样的想法让无神论者的黄凯明感到泄气,他不知道如果上帝真的不存在,又怎样才能证明不存在的上帝真的不存在。他想不清楚这个问题。
黄凯明想,如果神真的存在倒也不是坏事情,现在日子过得这样难,如果有神,神又法力无边乐于助人,那么日子就可以过得放心多了。
黄凯明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要不,就敬敬这些神吧如果他们没有就没有,如果他们真有的话,就请他们保佑保佑我们吧。
黄凯明没有敬过神,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应该恭敬地起身站起来。黑暗中那些画像塑像的面目模糊了,黄凯明坐在地上向他们逐一点头致敬,心情十分虔诚。他对他们说:你们好!敬请你们保佑我们,让我们吃的没问题,喝的没问题,让我们的宝宝平平安安,让我们顺利地生存下去,谢谢你们!
这是黄凯明第一次敬神,他不知道还该说什么,最后他恭恭敬敬地对神灵们说,天不早了,大家休息吧。
黄凯明心里踏实了。疲惫的黄凯明靠墙坐着睡,迷迷糊糊地将睡未睡,杂乱地想着。他想还是任老师说得对,只有搬到农村才能活得下去。在农村找个合适的地方住下,城里的房子以后常回去看看就是了,就当城里的房子是别墅吧,有钱的人家住在城里,别墅在乡下,我们呢,住在乡下,别墅在城里。以后闲的时候带着儿子女儿回去看看,带着孙子孙女回去看看,带着重孙子重孙女回去看看……
夜半时分,黄凯明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惊醒,他下意识地握紧手中的匕首,这匕首自他准备睡觉时就握在手中了。月光下,黄凯明看到,一只老鼠吱吱叫着窜出门外,一条蛇紧追其后。黄凯明惊出一身冷汗,再也睡不着了。
当第二天中午黄凯明背着双肩包回到903室家中时,女人们为黄凯明带回来的新鲜蔬菜欣喜若狂。她们生尝了黄瓜、西红柿,又凉拌黄瓜、茄子炒辣椒,烧了一大锅西红柿汤,美美地吃了一顿。这是劫难后大半年来她们第一次吃到新鲜菜蔬,她们兴奋不已,有说有笑,叶丹丹和吴红花还高兴得流了泪。
黄凯明兴奋地向女人们讲述他这两天的所见所遇,她们听得专注入神。
黄凯明自小城市长大,过去很少去过农村,他过去一直认为与高楼密布、街道纵横、霓虹广告缤纷闪亮的城市相比,农村是又贫穷又枯燥乏味的地方,但是这趟农村之行让他大开眼界,他目睹了农村土地的丰盛产出,认识到在城市无法活人的时候,农村可以活人。
原先黯淡的未来,现在阳光灿烂了,他们对今后去农村生活的前景充满了美好憧憬。尤其是出身农村的吴红花,把农村生活的美好说得绘声绘色。吴红花说到小时候放羊,说放羊是最简单的事情,早晨把羊带到草多的地方,打个桩,把羊脖子上的长绳子系在桩上就行了,羊自己吃草,吃累了自己休息,不会跑的,晚上再来牵回家。吴红花说到养鸡,说她家曾养了很多鸡,鸡蛋吃不了拿到集市上卖,家里还腌了许多咸鸡,蒸着吃或炒着吃都油汪汪的香得不得了,大家听得口水直咽。听到这里黄凯明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他告诉她们这两天他在农村除了蛇和老鼠,没看到其他动物,包括没看到鸡。任可欣说这无疑是大爆炸造成的,地面上生活的动物都在大爆炸中炸死了,只有那些地下生活的动物中有一些可以幸免于难,蛇和老鼠都是半地下生活的动物。说到鸡今后不会再有了,再也吃不到鸡和鸡蛋了,大家一时默然。后来杨晓娜说,也说不定的,大爆炸人都死了,可是我们几个不是碰巧活下来了吗,说不定也有几只鸡碰巧活下来的。大家觉得有道理,又高兴起来了。他们说起鸡生蛋,蛋孵鸡,鸡再生蛋,蛋再孵鸡,今后要养很多很多的鸡,鸡蛋多得吃不完。叶丹丹说,我们还要养很多很多的孩子,让孩子们一块吃鸡蛋,引起大家大笑。
杨晓娜给大家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次她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婚礼上有一道节目,婚礼主持人让来宾中的一些小朋友上台抢礼物并向新郎新娘贺喜。婚礼主持人让那些五六岁的小朋友们挨个说贺喜的话,他问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祝新郎新娘什么,小男孩说: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这本来是很寻常的贺词,但婚礼主持人却把这一寻常祝贺衍变成一个搞笑的事情,他问小男孩:你说早生贵子那么生几个呢小男孩有点懵了,说:生很多。主持人接着问:很多很多是多少呢小男孩更懵了,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很多就是一百个。弯腰问话的婚礼主持人直起腰来,拿着话筒向大家宣布:这位小朋友恭祝新郎新娘生一百个小宝宝!把参加婚礼的来宾们笑得前俯后仰。
杨晓娜拿黄凯明寻开心,问黄凯明:黄凯明,要不要我们也为你生很多小宝宝吴红花插嘴说:生一百个!女人们一阵爆笑。叶丹丹笑过后思忖,疑惑地说:生一百个不大可能呀!你们算算生育年龄和怀孕期,怎么可能呢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呀。任可欣笑着说:丹丹你说错了,这在理论上倒是可能的,只是实际上不可能。从理论上说,如果我们每人每次都怀双胞胎、多胞胎,那么就可以够数了。女人们又是一阵爆笑。黄凯明也傻傻地跟着笑,想象着那么多儿女时的闹哄哄情形。
他们快乐地说笑着,好久没有这样高兴了。黄凯明看到任可欣坐在那儿神情发呆,问她在想什么。任可欣笑了笑,说她在想过去常说的一个比喻。杨晓娜问什么比喻。
就是把大地比作人类母亲的那个比喻。任可欣感慨地说:经历了这场灾难,让人对这个比喻更理解了。这个比喻真好!大地年复一年地产出着粮食蔬菜,大地用它的产出养育了一代代的人。在我们就要过不下去的时候,大地迎候我们,为我们提供生存下去的物产。大地真像是养育我们、护佑我们的母亲一样啊!
叶丹丹说:以前常听到这个比喻,听了也没觉着怎么,但是现在听到这样的比喻,真让人心酸,让人心里满满的感恩之情!
杨晓娜说:就像有母亲在就饿不死孩子一样,有大地在就饿不死我们!
黄凯明也说是的,农村之行让他清楚地知道了这一点。
吴红花也说是的,她是农村长大的姑娘,她更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任可欣说:如果要说有什么信仰的话,我的信仰就是大地。大地博大、博爱,永不止息地养育着生灵万物。大地是人类最根本的依靠。
黄凯明没想到任可欣又说到了信仰。他回来之后没对她们说起昨夜农村破屋里他第一次敬神的事情,他不打算告诉她们这件事。此时他想,是啊,有没有神说不清楚,但是大地对人类的养育护佑,却是实实在在,无可置疑的。
未来前景明朗,他们不用再担心食物无继了。他们将搬去农村生活,日子可以过下去了。
但是仍然还有一些问题,如住房问题、水质问题。黄凯明详细诉说了他昨天看到遇到的情形,大家商量下来认为,住房问题好办,房子破损可以修整好,但水质是否清洁是个大问题,必须找到水质良好的居住地。大家决定黄凯明继续在城市周边探察,找到了合适的居住地就搬家。
未来的事情有了着落,但眼前的麻烦却越来越大,特别是水的问题,他们面临水荒。
那个水站原先储存的桶装水已经用罄,他们现在只有瓶装水,那是黄凯明从半坍塌的商场和小杂货店中找来的。寻找瓶装水也越来越不容易了,黄凯明有时找一天也找不到几瓶,有时运气好,在某处一下子就找到几十小箱。作为补充办法,黄凯明在楼顶的天台上摆了许多塑料盆、塑料桶收集雨水,用作盥洗用水。然而很久没有下雨了,天台上的盆桶都是干的,而家中储存的瓶装水则在快速减少。
女人们开始限量用水,她们每人每天一瓶水,作为各自的饮用水和盥洗用水。
九月暑热,每天一瓶水,既要饮用又要盥洗,对于怀孕的女人来说,实在为难尴尬,但她们知道黄凯明现在要去远处探察农村情况,用来找水的时间少了,而且就是专门找水也未必顺利,她们知道家中瓶装水的储存数量,知道目前只能如此。
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十几天了,她们天天汗水满身。每天一瓶水,除了饮用,只能身体局部清洁,无法洗澡。她们浑身油腻,头发更是油得成缕结团,瘙痒难忍,她们用香水和花露水抹在身上祛除臭味,但却祛除不了身上的油腻和瘙痒。睡觉成了一件让人难受的事情,身体碰到席子就粘在一起,翻身时席子跟着翻,像似沾上了不粘胶纸,让人睡不着,厌烦得不想睡,但是睡不着和不睡又更让人烦。她们讨论过是否让黄凯明带她们去农村河沟洗一次澡,但结论是否定的,往返十几里的路不是平坦的柏油马路,是高低不平的布满乱砖碎瓦的废墟,四个盲女人即便有黄凯明照料行路也是极其危险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做这样的冒险远足。她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祈盼老天赶快下雨,下大雨、下暴雨,让天台上的盆盆桶桶贮满水,她们就可以好好洗澡了。她们诅咒老天一直不下雨,她们奇怪这个季节本来正是多雨的季节却怎么不下雨了,她们不知道地球的物理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洋流改变了,气候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一件本来是好事情的事情,却加重了女人们的痛苦。那天黄凯明回来时,除了带回新鲜蔬菜,还带回一包稻谷。她们开始时非常高兴,终于又可以吃到新鲜大米了,但当她们用砖头碾压稻谷去除稻壳时,她们才意识到麻烦了,细小的稻壳刺芒落到她们身上,让她们原先就感到的身体瘙痒更加瘙痒了,她们扭动身体,在身上东抓西抓,奇痒难忍。这让她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难受。
这天,依然是一个35度以上的高温天。她们坐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之间都隔着较大距离,这样似乎能避免更热。她们都在抓挠自己的身体,心里都很烦躁。
叶丹丹呜呜哭了。
杨晓娜问:丹丹,怎么了
叶丹丹哭着说:娜姐,我快要脏死了。
杨晓娜叹了口气,说:只能忍了。等下雨吧。
叶丹丹问:可是怎么还不下雨呢
吴红花说:往年这时候,雨下得让人出不了门。
任可欣提出一个问题,她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泥浴,就是在泥潭里用泥洗澡
杨晓娜说听说过,吴红花说没听说过,叶丹丹问脏不脏。任可欣解释说不脏,洗泥浴的地方都是经过选择的,那里的泥很干净,而且富含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有益微生物,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任可欣说世界上洗泥浴最著名的地方有死海,还有土耳其、巴西,还有非洲。
任可欣兴致勃勃地对她们说:泥浴的最大特点,就是祛油腻和祛瘙痒。你们说,这不是正好适合我们吗让我们去洗泥浴吧,让我们在稀糊糊烂糊糊黑乎乎的泥巴里打滚吧,身上的油腻因而祛除了,身上的瘙痒因而祛除了,我们在泥里滚过来滚过去,再滚过来滚过去,滚来滚去。我们无比惬意,无比快乐!
吴红花问:那不就像猪在泥塘里打滚一样吗
任可欣说:对呀,对呀,说得太形象了,就像猪在泥塘里打滚一样呀!
大家都笑了。
任可欣问:你们去不去啊
没有人回答。
任可欣问:你们都不去吗
还是没有人回答。
任可欣说:那好吧,那就我和黄凯明两个人去,不带你们了。我们骑摩托车去!小黄骑车,我坐在他身后搂着他的腰,我们一路高歌,歌声朗朗,我们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越过海洋、越过沙漠……
大家又笑了,说那还是一块去吧,开一辆越野车去,五个人一车正好。她们想象着在泥里打滚的情形,快乐地又说又笑,果然忘记了身上的不适。但是后来叶丹丹提出一个疑问,她问,洗完泥浴后一身都是泥巴,要是没有水冲洗,那怎么办呢她们说叶丹丹傻,洗泥浴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水冲洗呢叶丹丹辩解说,这我知道,那里有水冲洗,我是说,万一像我们现在这样,洗完了泥浴没有水冲洗,那怎么办呢叶丹丹的问题逻辑混乱,情境错置,但是女人们竟然都稀里糊涂地顺着想下去了,是呀,如果我们洗完泥浴后身上的泥巴没有水冲洗,那可怎么办呢那些泥巴干在身上,不是会绷得很难受吗皮肤还会绷出皱纹,不是很影响美容吗任可欣说起泥浴的本意是为了让大家忘记身上的油腻和瘙痒而好过一些,现在却适得其反,她们不仅重又感觉到身上的油腻和瘙痒,而且增添了身上被干泥巴绷紧的不适感觉。
黎明时分,叶丹丹最先听见下雨的声音,她惊喜不已,连忙推醒杨晓娜。杨晓娜听说下雨了,一骨碌爬起来,听了听,兴奋地走到门口,对着走廊大声叫道:可欣姐,下雨了!
隔壁传来任可欣喜悦的声音:我知道了,我正站在窗前听雨呢。
杨晓娜又叫道:吴红花,下雨了!
那边传来吴红花的声音: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任可欣和吴红花来到杨晓娜和叶丹丹的房间,她们第一次这么早就聚在了一起。
她们围坐着,兴高采烈地说着下雨的事。吴红花说真想现在就上楼顶去,让雨好好淋淋,其他人不同意,说那样的事情当姑娘时行,现在是孕妇可不行。她们还说到黄凯明,不知道他昨天走到哪里昨晚住在哪里,不知道他会不会被雨淋,不过他一个大男人就是被雨淋了也不要紧。
气温凉爽多了,她们不再感到身上那么难受了,尤其是每当一阵风刮进房间带来沁凉的雨珠时,她们都快乐得尖叫。
雨越下越大,凌晨时的小雨渐渐变成中雨,上午又变成大雨、暴雨,直到下午暴雨才停。
雨停了,她们欣喜若狂,带上毛巾、换洗内衣和洗发膏、沐浴露,排成一队小心登楼。
这幢大楼13层,她们住在9层,还要往上走几层。楼梯的一侧没有扶手,她们小心翼翼地扶着墙壁向上走。黄凯明曾带她们上楼顶洗过澡,她们知道怎么走。
宽敞的楼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数百个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塑料盆和塑料桶,这是黄凯明前几个月辛勤劳作的结果。现在盆盆桶桶里都贮满了雨水。
当她们手触到盆桶里的水时,她们惊喜得又笑又叫。她们急不可待地开始洗浴,仿佛害怕稍微迟疑盆桶里的水就会漏掉一样。她们在二十多个无法洗浴的酷热日子里对老天的怨气此刻消散得无影无踪,她们此刻感激老天给了她们这么多的水。
她们仔细地洗发洗身,相互帮忙搓背,她们一遍遍地洗着,洗了还洗,直到洗得心满意足才停下。
她们的头发重新顺滑,她们的身体重新清爽,她们重新爽洁芬芳。
杨晓娜突然想到好一会儿没听见叶丹丹的声音了,她喊道:丹丹,你在哪儿
不远处传来叶丹丹的回答:我在护墙这边。
杨晓娜问:你在那儿干吗
叶丹丹说:我在看风景。
她们都来到护墙边,并排站在齐腰高的护墙里,向前方望去。
此时,夕阳西下,凉爽的晚风吹拂着她们蓬松清香的长发。
任可欣建议说,我们来说说对这个城市的记忆吧,说说自己最喜欢我们这个城市的什么地方。任可欣先说了,她说了自己的学校。那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学,学校有几处新校区,新校区的现代化建筑高大气派,玻璃幕墙映着蓝蓝的天空和飘动的白云,不过她还是更喜欢民国风格的老校区。老校区树木繁茂,一座座用红砖和青砖砌建的民国建筑坐落其间,有的老房子的外墙被攀附的青叶藤遮蔽,只露出木格的百叶窗。任可欣说,老校区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书呀,无论是在枝叶蔽日的林荫道上散步,还是在某棵老银杏树下的条椅上落座读书,都令人大生思古之幽,恍若身在前世。任可欣还说了她喜欢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喜欢城市的一些老街区,那些依然青石铺路的老街,两边是老房子,街道很窄,卖鱼卖肉卖菜的摊子又要占些地方,街道更窄,放学时那些调皮的男孩子背着书包在人流中穿来穿去,互相追逐,街道分外热闹。杨晓娜说她最喜欢的是城市中心的商业区,那些大商场都很值得逛一逛,商品琳琅满目,特别是时装,不断有新的样式,让人看着都开心。杨晓娜说,我逛商场的心态比较好,就像有首歌唱的,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那些时装只要凑近仔细看了样式,用手摸了质感,有时还试穿了一下,就算是曾经拥有了,时装哪有天长地久的时装可能天长地久吗当然,有时看到了实在喜欢的,价格又能接受的,就买了。杨晓娜说她还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城市里的十几家电影院她和黄凯明都去看过,看电影是她和黄凯明谈恋爱时的主打项目,他们一边看电影一边吃爆米花,花钱不多,却能感动得不得了,看完电影通常是去吃肯德基或麦当劳,有时是吃味仟拉面。杨晓娜实际上还很喜欢装潢华丽的饭店和歌厅,但那主要是跟后来的那个男友一道去的,杨晓娜就没再说了。叶丹丹也说她很喜欢逛街和看电影,常常和单位里年龄相仿的女同事一起去。叶丹丹还说她很喜欢城市里的古典园林,园林的布局造景那么精致典雅,一亭一榭都含情脉脉,一石一木都蕴意无穷,尤其是在雨天里,一个人打着伞在园林里行走,或是收了伞在亭榭中独坐思量,久久地见不到别的人,一个人静静的,真好。叶丹丹还说她很喜欢一家巷口的花店,店主是一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女孩,初见觉得长相一般,但是熟了以后会觉得她模样很好看。叶丹丹常常去那家花店,看女店主做插花,有时她去的时候带两份冰淇淋,给女店主一份,自己吃着一份,坐在一旁看。女店主插花做得非常好看,特别是能把普普通通的水菖蒲叶子用得奇巧无比。叶丹丹说,她的梦想就是等自己挣够了钱以后就不打工了,不去上班画那些枯燥的图纸了,也开一家花店,卖鲜花,做插花。杨晓娜插嘴问道,你说的那个花店是不是在三星桥巷口,叶丹丹说是的,杨晓娜又问那个女店主是不是叫方思仪,叶丹丹说是的是的,杨晓娜惊喜叫道,方思仪是她的高中同班同学呀,叶丹丹也极为惊喜,连声说真的吗真的吗,两个人手拉手甩来甩去,要不是怀孕身重会兴奋得蹦跳起来。杨晓娜说要是我们早认识就好了,我会叫方思仪好好教你学插花的。当轮到吴红花说的时候,吴红花害羞地说她不知道说什么好,虽然她来这个城市打工多年了,但除了大爆炸前一个月到商场当整货员,以前一直在服装厂当缝纫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也经常加班,很少上街,她不知道说什么。听吴红花这样说,她们也就不勉强吴红花了。但是,吴红花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一直是在想着的,她想这个城市里她喜欢地方是有的。吴红花喜欢元春路的大乐群市场,有时难得放假,她会和厂里几个要好的女工一起去那里逛逛。那是一个廉价商品的大市场,一个又一个的小商铺挨得满满当当,那里有无数的小商铺,简直像一个迷宫世界,让她们逛得又快乐又头晕。市场里人多得不得了,商品便宜,比大商场里的商品便宜很多。当然,那里的商品质量一般不大好,比如买的裙子容易脱线,但这又有多大关系呢,脱线自己缝缝就好了,到底便宜那么多钱呀。吴红花还喜欢一家自助餐厅,在城里打工的老乡有时因什么事情聚会,会在那里吃一顿,她被他们叫上过几回。每个人只要40块钱就尽吃尽喝,男老乡们不要她们女的付钱,钱都是他们男的付的。他们往往从下午一直吃到晚上餐厅打烊,吃得肚子撑得走不动。虽然餐厅老板的脸色不大好看,但他们不看老板的脸色就是了。
四个女人并排站在13层楼房楼顶的护墙边,眺望着眼前的城市,仿佛她们的眼睛仍然看得见似的。
她们沉浸在各自美好的回忆中,她们的脸上都带着甜蜜的微笑。一种相同的情愫充盈在她们的心头:我们这个城市,多好啊!
可是,那些美好的景象已经不再了,只是像梦境一般留存在她们的记忆中。低俯在她们面前的,是一座已被摧毁得破破烂烂的城市,到处是楼房坍塌的废墟和半坍塌的断壁残垣,没有坍塌的高楼的那些失去窗户的窗洞,像一只只哀伤的空洞眼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