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太后见过德妃后,翌日一早便差人把皇后郑宛叫到了寿安宫。
皇后一到,寿安宫的宫人们便向往常一样,从殿内退了出去。
朱漆雕花门吱呀一声合拢的刹那,太后手中的佛珠突然重重拍在案几上。
哀家都听说了。
太后半阖着眼眸,声音寒凉,昨日那般天赐良机,既能除去窦氏腹中的胎儿,又能栽赃给陶氏,你为何统统都放过了
郑宛先是一怔,随即唇边勾起一抹浅笑,缓步轻移,在太后身侧的紫檀木椅上坐下。
她执起案上的茶壶,为太后斟了盏新茶:
姑母这般说,定是只听了一面之词,叫人蒙蔽了。
太后沉着脸,冷眼睨了郑宛一眼,显然不信德妃有诓骗蒙蔽她的胆量。
姑母您想,郑宛将茶盏轻轻推至太后跟前,
昨日我刚解禁足,若窦昭容在我的熙春宫出事,此事即便不是我做的,可就发生在我眼皮子底下,这失察之罪也是逃不掉的。
见太后神色稍霁,她又压低声音:
若只是让我受些责罚倒也没什么,可我担心郑家会因我受到牵连,这才急急宣了太医保住那孩子。
太后神色微动,接过茶盏抿了一口,茶烟氤氲间,她忽然抬眸:那陶氏呢你助她脱罪作甚
郑宛轻叹一声,满脸无奈之色:
姑母明鉴,并非宛儿要帮陶氏,实在是她太过机敏,那帕子上的破绽,是她当众点破的,即便我不助她查明,她也会闹到皇上面前的。
她忽然倾身向前,声音又低了几分:
其实宛儿一早就看出此事是德妃一手谋划的,昨日所为,与其说是帮陶氏,不如说是在救德妃。
太后手中佛珠蓦地一顿。
郑宛抬眸,与太后四目相对:
若此事任由陶氏闹到皇上面前,以皇上对陶氏的情分,定会彻查此事,届时被赐死在内宫狱的,恐怕就不止一个潘才人了。
太后顿时眉目舒展:此事你处置得宜,不愧是郑家教养出来的。倒是安凝那丫头,行事太过莽撞,回头哀家再好好说说她。
郑宛正欲告退,却听太后又道:三伏将至,前往行宫避暑的名册可拟好了
姑母放心,已依照往年的旧例拟妥。
郑宛话音未落,太后便摆了摆手。
今年破个例。太后端起茶盏轻抿一口,陶氏的孩子年幼,经不起舟车劳顿,就让她留在宫中照看。至于窦氏......怀着身子最是畏热,带上罢。
是,宛儿回去就改。
郑宛爽快应下后,带着若槿,恭敬地退了出去。
回到熙春宫后,郑宛径直将那份早就拟好的行宫避暑名册递给若槿:
送去朝晖殿,请皇上御览。
若槿双手接过,却迟疑着没有挪步:娘娘,这份名册......还未按太后的吩咐修改。
不必改。郑宛唇角微扬,指尖轻轻掠过案上新插的芍药,就这么呈上去。
若槿担忧地看了名册一眼:可名册没改,您怎么跟太后娘娘交代
郑宛忽然轻笑出声,眸中闪过一丝狡黠:就说是皇上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