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陆游学剑墨斩林 > 第一章

(一)
竹林醉客
秋雨在湘妃竹上敲出金石之音,陆游瘫坐在青石旁,官袍浸透了雨水。他举起酒壶对着竹影摇晃,突然被枯枝挑飞了酒器。
这般软绵手法,也配写‘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醉眼朦胧间,见白发老者正用青铜笔洗接住坠落的酒壶。
那笔洗边缘分明是开过刃的,雨水划过时竟发出铮鸣。
阁下是...
你且看这《丧乱帖》!
老者忽然以指代笔,在泥地上勾出狂草。枯叶随势翻飞,陆游分明看到丧乱之极四字化作剑锋扑面,惊得后退三步。
老者掷还酒壶冷笑:王羲之写此帖时,笔锋穿透五层宣纸。你这书生满纸剑气,手腕却比宫娥还绵软。
你这后生,笔下虽有豪情万丈,却无半点铮铮铁骨。白发老者冷冷地说道,语气中满是不屑。
陆游闻言,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愤怒,他挣扎着站起来,喊道:你这老头懂什么!我陆游一生立志报国,驰骋沙场,何曾软弱过!
老者却不为所动,淡淡地说道:既然如此,为何你的字却这般绵软无力书法乃心之所现,你的心中若真有铁马秋风,又怎会写出如此软绵的字来
陆游一时语塞,他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笔,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迷茫。
他一直以为自己笔下的剑气能够彰显自己的豪情壮志,可如今却被这老者一语点破,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挫败感。
你若真想写出有剑气的字,就需先练就一副铁骨。老者继续说道,王羲之之所以能写出《丧乱帖》这样的千古名帖,是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你若没有这份信念和精神,即便笔下有再多的剑气,也不过是虚有其表。
陆游沉默片刻,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决心。他拱手对老者说道:请老先生指教,陆游愿洗耳恭听。
老者微微点头,说道:首先,你要学会控制你的气息。书法乃气之所运,你的气息不稳,字自然也就绵软无力。
陆游仔细听着老者的教导,心中渐渐有了一丝明悟。他开始按照老者的指点,调整自己的呼吸,努力让自己的气息变得平稳而有力。其次,你要学会用力。书法乃力之所聚,你的力量不足,字自然也就没有气势。老者继续说道。陆游微微皱眉,他一直以为自己用力已经足够,可如今看来,似乎还差得很远。
他开始尝试着调整自己的握笔姿势,努力让自己的力量能够更好地传递到笔尖。最后,你要有信念。书法乃心之所现,你的心中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字自然也就没有灵魂。老者语重心长地说道。陆游心中一震,他明白老者所说的是对的。
他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中念诵着自己的信念,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定。经过一番苦练,陆游的书法渐渐有了进步。他的字不再绵软无力,而是变得刚劲有力,充满了剑气。
老者看着他的进步,微微点头,表示满意。不错,你已经掌握了书法的要领。但这还不够,你还要继续努力,将你的信念和精神融入到你的书法之中。老者说道。陆游点头表示明白,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将继续努力,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将自己的信念和精神融入到书法之中,写出真正有剑气的字。
就这样,陆游在老者的指导下,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他的书法也越来越有气势。最终,他成为了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而他也用他的书法,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二)墨池剑鸣
次日拂晓,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空气中尚带着几分清冷的露意。晨曦微露,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鸦鸣,打破了夜的静谧。陆游在一片鸦鸣声中悠悠转醒,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缓缓起身。窗外第一缕阳光正悄悄地探进茅庐,给这简陋的小屋平添了几分温暖与生机。他轻手轻脚地推开那扇陈旧的木门,发出一阵轻微的吱呀声,仿佛是清晨的第一声问候。
只见院中,老者身着一袭素袍,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一项神秘而又庄重的仪式
——
倒悬笔洗。那笔洗在老者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稳稳地倒悬着,而其中的墨汁竟然在石臼中凝而不散,宛如一块黑色的琥珀,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阳光透过笔洗的边缘,洒在墨汁上,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此谓墨池。
老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几分沧桑与神秘。他缓缓地将手中的竹枝掷入墨池中,那竹枝在墨汁中轻轻摇曳,仿佛一条游动的黑龙,激起了层层墨浪。试试你的《出师表》。
老者的目光转向陆游,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陆游微微一愣,随即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他深吸一口气,下意识地摆出悬腕姿势,眼神变得坚定而专注。那竹枝仿佛有千斤重,他握住竹枝的手微微颤抖着,艰难地将其浸入墨池中。墨汁瞬间将竹枝包裹,陆游运笔如风,勉强写出
先帝创业未半
六字。那六个字在石臼中显得苍劲有力,却又带着几分生涩与吃力。突然,只听
咔嚓
一声,竹枝承受不住那巨大的压力,折断在了陆游的手中。
用腰劲!
老者突然大喝一声,一掌重重地拍打在他的后腰上。陆游只觉一股暖流自腰间涌起,瞬间传遍全身。颜真卿写《祭侄稿》时,悲愤之气自丹田贯注笔尖
——
看好了!
老者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陆游的心田。他紧紧地盯着老者的动作,只见老者手中的竹枝如游龙翻卷,墨点在空中飞舞,溅在青石上竟发出箭矢破空之声。那声音清脆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老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悲壮的故事。
陆游瞪大了眼睛,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震撼。他盯着那些化作《多宝塔碑》楷书的墨迹,仿佛看到了颜真卿在书写《祭侄稿》时的悲愤与坚韧。那一刻,他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他感受到了书法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突然,他抓起一根新竹枝,毫不犹豫地插入墨池中。他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全身之力都融入这根竹枝之中,写出属于自己的《出师表》。
阳光逐渐升高,院子里的空气也变得温暖起来。陆游站在墨池旁,眼神坚定而执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心态。他知道,这条书法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他愿意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去追寻那书法的最高境界。他回忆起自己学习书法的历程,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逐渐领悟书法之美,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有信念,就一定能在书法的海洋中畅游自如,书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他开始运笔,竹枝在墨池中轻轻摇曳,仿佛与他的心灵产生了共鸣。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每一个字中,用心去感受笔尖与墨汁的碰撞。每一次挥笔,都仿佛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他的笔触时而轻柔,时而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他仿佛看到了未来自己在书法界崭露头角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在这个清晨,陆游在墨池旁,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他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也明白了书法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他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但他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追求书法的极致。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看着手中的竹枝,心中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他知道,这根竹枝将成为他书法之路上的重要伙伴,陪伴他走过每一个艰难的时刻。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清晨,陆游在墨池旁,开始了自己的书法之旅。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他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有信念,就一定能够在书法的海洋中畅游自如,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三)夜战刺客
霜降前夜,月色如洗,寒气侵人。陆游正坐在他那简朴的书房里,烛火摇曳,照亮了他面前摆放的竹简。他正一丝不苟地抄录着《孙子兵法》,笔锋遒劲,力透纸背。竹简上其疾如风四字墨迹未干,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金铁相击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陆游心中一惊,手中的笔微微一顿。他侧耳倾听,声音愈发清晰,似是刀剑相交的声响。他眉头紧锁,心中暗道:莫非是有贼人闯入正欲起身查看,窗外又传来一声暴喝:老东西,交出《兰亭序》拓本!
陆游心头一震,《兰亭序》拓本乃是稀世珍宝,文人墨客梦寐以求之物。他素知邻院住着一位老者,平日里深居简出,却未曾想竟有如此珍贵之物。陆游心中涌起一股护宝之情,却又深知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只能暗暗焦急。
十二名黑衣人如鬼魅般出现在院中,个个手持强弩,眼神冷峻,为首者手中长刀闪烁着寒光,刀尖挑着一半幅残破书卷,显得格外刺眼。老者倚着柴扉,面带轻笑,神情淡然,仿佛并未将眼前的危机放在心上。靖康年间的把戏,如今还在用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嘲讽与不屑。
data-fanqie-type=pay_tag>
黑衣人首领面色一沉,冷声说道:少废话,快将拓本交出来,否则休怪我们不客气!说着,手中的长刀一挥,身后黑衣人纷纷举起弩箭,对准了老者。
陆游在房中看得真切,心中焦急如焚。他深知老者的处境危险,却又无能为力。突然,一支弩箭破空而出,直射老者门面。陆游心中大骇,顾不得多想,抓起案头狼毫,奋力掷出。
笔杆在空中旋转,带着一股劲风,准确地撞偏了箭矢。箭矢擦着老者的脸颊飞过,钉在身后的门板上,嗡嗡作响。老者微微侧头,看了一眼钉在门板上的箭矢,嘴角露出一抹赞许的微笑。
陆游此时才惊觉自己刚才那一掷,竟不自觉地用了永字八法中的侧锋技巧。他心中暗自惊讶,自己平日只是研习书法,从未想过会将书法中的技巧用于实战。
接着!老者突然大喝一声,将手中的竹剑抛向陆游。陆游连忙伸手接住,只觉手中一沉,剑身轻巧,却蕴含着一种莫名的力量。
按你前日写的《书愤》出招。老者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给了陆游无尽的信心。
陆游深吸一口气,挥剑划出楼船夜雪的横折钩,剑气如虹,带着一股凛冽的寒气,震落竹叶如飞镖般向黑衣人射去。
黑衣人首领见状,挥刀格挡,只觉虎口一阵发麻,心中大骇,惊道:这书生使的是……《裴将军诗》的笔意
陆游闻言,心中一震。《裴将军诗》乃是他平日研习的书法之一,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剑法竟会与书法相合。此时,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手中的竹剑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舞动得愈发灵动。
黑衣人见状,纷纷举弩射击,箭雨如蝗,向陆游和老者射来。老者身形一晃,如鬼魅般闪避,手中竹剑挥舞,将射向他的箭矢一一斩落。
陆游见状,也不再犹豫,挥剑舞动,剑气如虹,将射向他的箭矢纷纷击落。他的剑法虽显生疏,但凭借着书法的底蕴,每一剑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黑衣人首领见状,心中大怒,挥刀向陆游砍来。陆游见状,挥剑格挡,只觉手臂一阵酸痛,虎口险些裂开。他心中暗自吃惊,这些黑衣人的实力远在他之上。
老者见状,挥剑相助,与陆游并肩作战。他的剑法精湛,每一剑都精准无比,黑衣人纷纷避其锋芒。
陆游在老者的帮助下,渐渐找到了剑法的节奏,他的剑法也越来越流畅,仿佛与书法融为一体。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仿佛自己不再是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一位英勇的战士。
黑衣人见状,心中愈发焦急,他们此次前来,本以为手到擒来,却未曾想会遇到如此顽强的抵抗。为首的黑衣人心中暗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速战速决。他挥刀下令:全力攻击,务必拿下拓本!
黑衣人闻言,纷纷加强攻势,弩箭如雨,刀剑相交的声音不绝于耳。陆游和老者虽奋力抵抗,但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仿佛有大队人马正在接近。黑衣人首领心中一惊,暗道:不好,有援兵到了!他挥刀下令:撤退!
黑衣人闻言,纷纷撤退,如潮水般退去,转眼间便消失在夜色中。陆游和老者见状,长舒一口气,相视一笑。
老先生,多谢您的相助。陆游拱手说道,心中充满感激。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老者淡淡一笑,将竹剑收回,你的剑法虽显生疏,但颇有潜力,若能勤加练习,必能有所成就。
陆游闻言,心中大喜,连忙拜谢:多谢老先生指点。
你若有心,可每日来我这练习剑法。老者说道,不过,剑法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法。心中无剑,方能剑指天下。
陆游点头受教,心中对老者充满敬意。他知道,今日一战,不仅让他学会了剑法,更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夜风中,陆游手持竹剑,望着远去的黑衣人,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剑法,保护自己珍视的人和物。
从此以后,陆游每日都会来到老者家中,刻苦练习剑法。他的剑法日益精湛,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而他与老者的关系也日益亲密,成为忘年之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陆游不仅在剑法上有所成就,更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他的书法也日益精湛,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而那一夜的经历,成为他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陆游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提笔写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
文武之道
击退了刺客后,陆游低头一看,自己手中的竹剑竟已变成了一支紫毫笔。他心中一惊,抬头望向老者,只见老者正蘸着刺客留下的血迹,在一旁的《出师表》上批注:诸葛武侯若通剑道,北伐何至于此
陆游心中满是疑惑,上前一步,拱手问道:先生究竟何人为何会有如此神通
老者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微微一笑,说道:我见过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见过怀素以蕉叶代纸。如今又见你以诗入剑,实乃一大快事。拿酒来!
不一会儿,一名童子端来一壶黄酒和几个陶碗。老者斟满三碗酒,递给了陆游一碗,自己也端起一碗,说道:请。
陆游接过酒碗,心中虽仍有疑虑,但也并未多问。三人各自饮下一碗黄酒。
老者突然用筷子敲击陶碗,唱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苍凉悲壮,陆游听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他望向碗中酒液,只见酒液在筷子的敲击下泛起涟漪,仿佛有一幅幅画面在其中浮现。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笔下的铁马秋风化作具象的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先生,此歌何意陆游问道。
老者放下筷子,叹道:此歌乃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王时所唱。荆轲虽未成功,但其勇往直前、不畏强敌的精神却令人钦佩。如今这世道,亦需要有这样的壮士。
陆游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如今金人入侵,我大宋江山岌岌可危。正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抵御外敌。
老者说道:不错。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文人与武者,虽分工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那便是保家卫国,守护百姓。
陆游深以为然,说道:先生所言甚合我意。我虽是一介书生,但也愿为保家卫国贡献一份力量。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你有此心,实乃国家之幸。不过,仅有决心还不够。还需要有真才实学。
陆游问道:先生以为,何为真才实学
老者说道:真才实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你以诗入剑,便是一种将文学与武学相结合的创新。这便是真才实学的一种体现。
陆游沉思片刻,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会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为国家做出贡献。
老者点了点头,说道:很好。你是个聪明人,我相信你能够做到。来,我们继续喝酒。
三人又饮下几碗酒,陆游感到有些微醺。他望着老者,心中充满了敬仰之情。他知道,这位老者一定是一位世外高人,有着非凡的见识和能力。
先生,您为何会在这里陆游问道。
老者说道:我游历四方,见此风景秀丽,便在此暂住几日。今日恰逢此事,便出手相助。
陆游拱手道:多谢先生救命之恩。
老者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客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就是我辈习武之人应尽的义务。
陆游问道:先生,武功是否真的能够改变一切
老者沉吟片刻,说道:武功虽强,但也并非万能。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信念。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驱使人们去做出改变。
陆游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者说道:不错。你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武者,不仅需要刻苦修炼武功,更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陆游说道:我会记住先生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武者。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很好。我相信你能够做到。来,我们继续喝酒。
三人又喝了几碗酒,陆游感到更加醉意朦胧。他望着老者,心中充满了疑惑。他不知道这位老者究竟是谁,也不知道他为何会对自己说这些。但他隐隐感觉到,这位老者似乎在引导自己走向一条不同的道路。
先生,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做陆游问道。
老者说道:你应该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陆游沉思片刻,说道:我明白了。多谢先生指点。
老者点了点头,说道:很好。你是个聪明人,我相信你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
就在这时,童子走了过来,说道:老爷,天色已晚,您该休息了。
老者站起身来,说道:好吧,今日就到此为止。陆游,我们有缘再会。
陆游也站起身来,拱手道:多谢先生今日的教诲,在下受益匪浅。告辞了。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不送。
陆游转身离去,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今日的经历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回到家中,陆游躺在床上,回想着今日发生的事情。他想起了老者的话语,心中充满了决心。他决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武者,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天,陆游早早地起来,开始练习剑法。他知道,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武者,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他不断地挥舞着手中的剑,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陆游的剑法越来越高强。他的心中也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自己正在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
与此同时,老者也一直在关注着陆游。他看到陆游的努力,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陆游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武者,为国家做出贡献。
终于有一天,陆游的剑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感到自己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真正武者的资格。
他来到了老者的住处,想要向老者汇报自己的进展。可是,当他来到老者的住处时,却发现老者已经离开了。
他心中充满了失落,但他也知道,老者一定会有自己的原因。他决定,继续努力,不辜负老者的期望。
从那以后,陆游一直致力于保家卫国的事业。他用自己的剑法,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名字,也被人们所铭记。
而那位老者,也一直在游历四方,寻找着更多像陆游这样的有志之士。他相信,只要有这样的有志之士存在,国家就一定能够繁荣昌盛。
(五)
剑气长存
建炎三年春,陆游在竹林中刻完最后一笔。竹身渗出汁液将王师北定中原日染成碧色,樵夫王五恰巧路过。
先生又在竹子上写诗
这不是诗。陆游轻抚竹纹,这是二十年前某个月夜,某个老酒鬼教我的...
突然有快马闯入竹林,信使高喊:临安急报!金兵已破襄阳!
陆游掷笔大笑,狼毫入土三寸。王五后来跟人比划:当时满林子的竹子都在响,像极了陆相公那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五瞪大了眼睛,望着陆游那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不解。他不明白,为何陆游在听到金兵破襄阳的急报后,竟会做出如此反应。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令人忧心忡忡的消息才对啊。
陆相公,这...这究竟是为何啊王五忍不住开口问道。
陆游缓缓转身,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王五,你可知道,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了。中原沦陷,我们这些有心报国之人,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能够收复失地,重振我大宋河山。如今,金兵破襄阳,虽然是一场灾难,但也意味着,战局将因此发生变化。或许,我们的机会就要来了。
王五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可是,陆相公,就算机会来了,您又能做些什么呢您只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啊。
陆游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王五,你错了。书生亦有书生的力量。我的笔,就是我的武器。我可以用它来唤醒民众的爱国之心,可以用它来鼓舞将士的士气。虽然我不能亲自上战场杀敌,但我可以为前线的将士们写下豪情壮志的诗篇,让他们在艰苦的战斗中,能够感受到来自后方的支持与鼓励。
王五被陆游的话语深深打动。他从未想过,一个书生的力量竟然也能如此之大。
陆相公,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守护这片竹林,让您的诗篇能够在这里永远留存下去。
陆游拍了拍王五的肩膀,欣慰地笑了。谢谢你,王五。有你这样的朋友,是我陆游的荣幸。
就在这时,又一匹快马疾驰而来。信使气喘吁吁地翻身下马,急切地说道:陆相公,朝廷有令,召您即刻前往临安,商议应对之策。
陆游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毫不犹豫地转身对王五说道:王五,帮我照顾好这片竹林,我陆游去也!
王五郑重地点了点头,目送着陆游随信使一同离去。
一路上,陆游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此次前往临安,将面临重重挑战。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坚信,只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就一定能够为国家的安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到达临安后,陆游立即被召入宫中。宋高宗赵构亲自接见了他。
陆爱卿,金兵破襄阳之事,你已知晓了吧赵构面容凝重地问道。
臣已得知。陆游拱手答道,臣以为,此事虽然令人担忧,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调集兵力,全力反击。
赵构微微点头。陆爱卿所言甚是。朕已经下令,让各地将领加强防御,准备反击。但是,目前朝廷内部对于如何应对金兵,还存在一些分歧。
陆游心中一沉。他知道,朝廷内部的纷争,往往会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强大的金兵。
赵构叹了口气。陆爱卿,你说得对。但是,有些大臣主张议和,认为我们无力与金兵抗衡。
陆游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怒火。陛下,议和只能暂时缓解危机,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决心和勇气,与金兵抗争到底。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永远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
赵构沉默了片刻。陆爱卿,你的意见朕会认真考虑。不过,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
陆游拱手说道:陛下,臣愿为朝廷出谋划策,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赵构点了点头。陆爱卿,朕知道你有一颗爱国之心。你的才学也是众人皆知的。希望你能为朝廷多多出力,共同度过这次危机。
陆游离开皇宫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作战计划制定工作中。他与几位主战派的大臣一起,分析战局,研究对策。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初步的作战计划。
然而,当陆游将这个作战计划呈递给赵构时,却遭到了主和派大臣的强烈反对。
陛下,这个作战计划过于冒险。我们根本无法与金兵正面抗衡。一位主和派大臣说道。
陆游反驳道:如果我们不冒险一试,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兵一步步逼近。到时候,我们连议和的资本都没有了。
另一位主和派大臣冷嘲热讽道:陆游,你只是一介书生,懂得什么军事你这个作战计划,简直就是纸上谈兵。
陆游气得脸色铁青。你们这些主和派,就知道苟且偷安。难道你们就不为国家的未来着想吗
双方争执不下,赵构也被搞得头疼不已。他知道,无论选择哪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但是,时间不等人,他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赵构最终决定采纳主战派的作战计划。诸位爱卿,朕决定,按照陆爱卿他们制定的作战计划行事。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为国家的安危而努力。
主和派大臣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决定。
作战计划开始实施后,陆游并没有闲着。他四处奔走,呼吁民众支持朝廷的决策,为前线的将士们筹集物资。他的诗歌也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民众在读到他的诗篇后,都被深深地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的安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前线将士们在收到后方民众的支持后,士气大振。他们奋勇杀敌,一次次地击退了金兵的进攻。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战斗,终于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捷报传来,陆游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要想彻底打败金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陆游继续为国家的安危奔波忙碌。他深知,只有国家和民族强大了,民众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
剑南遗响
二十年后,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少年朱熹独自漫步在一片翠绿的竹海之中。阳光透过密集的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朱熹沉醉于这宁静而幽雅的环境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忽然,他的目光被一根半截的湘妃竹吸引住了。这根竹子静静地躺在一堆落叶之中,显得格外突兀。朱熹好奇地走上前,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着这根竹子。竹子上刻着一行字,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然能够辨认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几个字。朱熹心中一震,这句话他曾在父亲的藏书里看到过,是陆游的诗句。父亲常常对他提起陆游,那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朱熹轻轻地将竹子拾起,口中不自觉地念出了那句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就在这时,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只见一道剑气自竹节腾空而起,宛如一道银色的闪电,瞬间划破了宁静的空气。剑气所过之处,满山的雀鸟被惊得四散飞起,叽叽喳喳的叫声响彻云霄。
朱熹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震惊和疑惑。他不明白,这根普通的竹子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此时,一个苍老而浑厚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少年人,你可知这竹子的来历
朱熹急忙转身,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缓缓地向他走来。老者身着朴素的长袍,手持一柄长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朱熹连忙施礼,问道:老前辈,这竹子究竟有何奇特之处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这根竹子乃是当年陆游先生亲手所刻。他将自己的诗篇刻于其上,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爱国情怀传递给后世之人。每当家国危难之际,这竹子便会渗出朱砂,以示警醒。
朱熹听后,心中更是充满了敬仰之情。他问道:那这剑气又是从何而来
老者抚摸着手中的长剑,说道:这是文人的执念。陆游先生一生忧国忧民,虽然未能亲眼看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但他将自己的信念寄托于这根竹子上。当有人念出他的诗句时,他的执念便会化作剑气,警示世人。
朱熹点了点头,心中对陆游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又问道:老前辈,有人说这是某个用笔洗当剑的老人仍在泼墨纵酒,是指您吗
老者哈哈一笑,说道:正是老夫。当年我与陆游先生是至交好友,他去世后,我便隐居于此,以笔洗当剑,继续守护着他的信念。每当这竹子渗出朱砂时,我便会泼墨纵酒,以示纪念。
朱熹听后,对老者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他说道:老前辈,您和陆游先生都是真正的爱国之士。我一定会将这份信念传承下去,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老者拍了拍朱熹的肩膀,说道:少年人,你有这份心很好。但记住,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需要实际行动。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挺身而出,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朱熹郑重地点了点头,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从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不仅钻研学问,还关心国家大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山阴县关于这根神奇竹子的传说,也一直流传了下来。每逢家国危难之际,人们都会来到这片竹海,期待着竹子渗出朱砂,警示世人。同时,他们也会想起那位用笔洗当剑的老人,他在泼墨纵酒中,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