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知秋和尹春晓 > 第一章

H城的冬,向来都冷酷,这突然的雪打乱了我的行程,我无事干,想随便写点什么,想着想着就想到曾经奶奶给我讲过的一段故事。
这故事呀,还是她老人家听别人讲给她的。
从哪开始下笔呢嗯……就从知秋和尹春晓分别的那场大雪开始讲起吧。
1.
1972年冬,北方的梨花镇堆满了雪,尹春晓踩着知秋的大脚印,偶尔跳几下勉强跟上他的步子。
给你!尹春晓从棉袖口里探出一只小手来,冻得通红,姥姥给我的。
只见她的小手像烟花一般绽开,露出一块半透明的紫色小石头,仔细点看,竟能从里面看到一些星点,将石头轻轻一转,里面便闪起光来。
姥姥在世曾说,这颗石头能够穿越时光,我不懂什么意思,就拿它当护身符用了,明天你这一走要很久回来,我也没什么送你,就当念想吧。尹春晓说道。
穿越时光知秋将石头拿在眼前笑着说,怎么可能,你想知道什么是穿越时光吗
尹春晓点点头,她的胳膊在厚厚的棉袄里耷拉着,像只蹩脚的鸭子。
你看,前面那两棵树,你从第一棵树跑到第二棵树得多久
十秒
假如你再快一些,用尽全力,几秒
五秒
假如你再快,你想象一下,路程不变,你的速度加大,你消耗的时间是不是就少了。知秋讲话的时候,偶尔冻得搓手哈气,弄得眼镜雾蒙蒙的,若你消耗的时间无限趋近于零,你想想会怎样
远处忽然浮出一辆驴车,被铁链禁锢着脸的驴子在主人的鞭打下,哀嚎着前进。
就穿越啦尹春晓若有所思。
不不,不是穿越,他的时间是固定的,你的时间也是固定的,但就因为他的运动让自身的时间流失过慢,相对你来说,你过得会比他快。
看着尹春晓一头雾水的样子,知秋便解释:说白了,就是你比他先衰老。
啊!她惊愕一声,真有这样的事情吗
没可能的,谁有这么大的速度呢
若真有这样的事情,面对比自己衰老的人,还会有感情吗
你想什么呢!知秋伸出手指点了一下她的鼻子,晚上来我家烤红薯吃啊!
寒风故意抢镜,在尹春晓的脸颊上铺了点腮红,让这名见识浅薄的乡下女孩泛了些情意。
他点自己鼻子的时候,心里痒痒的,有股热流从嗓子里冲了上来。秋天的时候,姑姑将知秋介绍给了自己,起初看到他,身材高大,一身黑衣,讲话的时候总会说一些自己听不懂的知识,自己对他提不起兴趣,甚至还有不安。
相处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他内心很善良,放下戒备的尹春晓慢慢喜欢上了他,加上他还戴着一副眼镜,那个年代戴眼镜的可都是文化人,就这样尹春晓把他幻想成为自己的老师。因为自己没上过学,所以更喜欢听他的说教,包括天文地理,还有情感。
他竟还讲,女人泛起爱意的时候,比潮水还要汹涌,瞧瞧这话。
第二天一早,乌云很沉,阳光透不过气来。周围铺子都没开门,檐边结着碎冰,街上除了几只惺忪的驴拉着粮车之外,便无人烟。
尹春晓将满满一袋子的冬枣递给他之后,看到旁边电线杆上贴着纸,她不识字,只看懂上面画着张地图,图里一根粗线从上到下弯弯曲曲地落下去,足够有一个胳膊长。
线的末端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叫做南海。知秋的语气稍有激动。
很远吧。她瞪着大眼睛呆呆的。
知秋顿了下,说:春晓,你没见过海吧。
没有。
海很美的,一望无际,就像倒着的蓝天。
倒着的蓝天尹春晓皱起眉头来,好奇怪。
陆续有些背着行囊的人匆匆而来,他们点起烟来,对着自己的远方侃侃而谈。
大巴快要来了,你再检查检查东西,看有没有落的。尹春晓说。
知秋从大衣口袋里掏了半天,掏出那颗石头:你看,带着呢!
她的心里一激,想到了当年姥姥将这颗石头给她后,没几天便死了,如今又交给他,不知是否有什么象征。
你怎么不说话知秋看着她问。
早些回来,我……等你。
你看你,我说了就一年,一年后回来娶你,放宽心,我会好好的,有你的护身符不怕的!
知秋将她的棉围巾挽了一下。
大巴车驶来的时候,正巧不巧,天上下起雪花,这些飘扬的白色花朵,残忍地将这场分别变得沉重。
春晓。
她疑惑地抬起眼睛。
我爱你!
说完,知秋亲吻了她一下,在这场冰冷的寒雪里,即使天色无常,人们也总能制造出暖意。
尹春晓的大眼睛载满了水滴,她想象不出这是什么感觉,只是心里惊动个没完,就莫名地哭了。还没来得及去分辨第一次我爱你的祷告是父母口中邪恶的魅语,还是那本阁楼里翻烂的小说中王子对公主许下圣洁的誓言。
就这样,连自己保护得最脆弱的吻也被夺去了。
2.
海水总是深夜闹起脾气。
几个毛头小子从舱内探出头来,慌张地喊:知老师,快回来吧,大浪来了!
没关系,马上!知秋一边观测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风速和天气状态。
乌云裂了口子,几道惨白的月光射下来,连同那汹涌的海浪,将这艘货船搅动个没完。知秋抓着栏杆但还是整个人晃个不停,海水像金戈铁马般吼着恐怖的厉声奔涌而来,击打在甲板上,直冲云端,宛如一尊渗人的偌大魔像。
知秋终于落败,仓皇地将手里的本子收起来,不料,尹春晓送自己的那颗石头从衣裳里蹦跶出来,扑通一下,掉进了甲板漫灌的水面里。
他抓着甲板上凸起的钢板,踉跄着去寻它,海浪仍闹腾个没完,牵引着石头就是不让他给抓住。
忽然间,前浪停歇,后浪作起了古怪,导致整个货船的头开始前倾。知秋抵不住这庞大的惯力,加上地面全是水,一个踉跄栽倒在地,朝着船头滑了下去。
data-fanqie-type=pay_tag>
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在舱内了,庆幸的是,石头和本子都没丢,只不过可惜的是本子被水泡烂了。
知老师,刚刚那海水太险了,您不怕丢了性命他的学生簇拥在床边,这几个青涩的年轻人,是学校派遣他们跟着知秋一同来南海考察的实习生。
怕啊,我当然怕!
窗外阳光明媚起来,知秋将石头拿起来说道:看!
紫宝石学生们瞪着眼睛挤脸歪头。
这是我的未婚妻送我的护身符,有它在,我就不怕了!
过了些日子,一次黄昏,海面上晃动着火海,学生们在窗外来回走动,晚霞一闪一闪地扑在知秋的脸上。
你好啊,烦请你一字一句念给春晓。感激:
两个月了,我这里入了春,不知你那里天气怎样,换季时注意保暖,天气无常。我在这里挺好的,只是晚间的时候海水会危险些,不过有你的护身符我很安全。咦!第一次写信不知给你讲些啥,对了,我在这里收集了许多贝壳,虽不及你那石头美丽,但它们曾都是生命,我想你会喜欢。
希望时间快些,我们早日重逢。
愿你无恙。想你。
知秋写完后对着墙朗读了几遍,他实在想不出这封信到时会是谁给尹春晓读,倘若是一个帅小伙,自己肯定吃醋。
每三个月,会有寄信员将船上的信收集起来,一同寄出去,但偏偏这次寄信员生病没有过来,这让知秋心凉了好一阵。
船上的生活始终是枯燥的,和戈壁一样,虽地貌不同,但都是一望无际,荒无人烟。好在是之后的日子风浪平静了些,知秋在考察时也格外注意安全了。
转眼便又过了三个月。
你好,倘若你拆开这封,请先诵读上一封。感激:
已经有半年了,时间确实过得很快,还有一半时间,眨眼睛的事儿。
贝壳我收集了十几种,想必肯定有你喜欢的,到时我把它们串成手环送给你。入了夏之后,深夜能看到很多星星,和我们那时看到的一样,不生不灭。其实它们是有变化的,不过距离太远,远到连它们的死亡还有数亿年才能看到。
我们的距离和它们相比,简直如同蝼蚁。
春晓,我很想你,每次看星星的时候,都会想到你,想到如果你也看星星,和我做同样的事。这样讲来,一年,确实漫长,不知你这半年来过得怎样。
呼!不聊这些话题了,总之,我们更近了一些。
愿你无恙。想你。
期待回信。
知秋写完后,紧接着又写了封,备注父母,连同第一次那封,总共三封一同递给了寄信员。
这下,知秋才安逸一些。
3.
一年很快结束,知秋下了火车转上镇上的大巴之后,一路上心跳惊个没完,他想着见到尹春晓第一句话该怎样讲出来。
春晓!太干涩。
哈喽,别来无恙!又怕她听不懂。
等到下车后,他放眼望去,梨花镇全都盖成了楼房,路也都修整了,他不敢想这一年镇上居然变化如此大。
他在镇上走了半天,找不到尹春晓的家门。一路上他逢人就问尹春晓,可大家都不认识,但确定的是,这确实是梨花镇。
路上车辆穿梭,人们也都穿得花枝招展,知秋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男人进了城一般,还暗暗责怪一年的航海生活与世隔绝。
偶然间一个小姑娘看到他询问尹春晓的名字,便凑上前去。
是春天的春,不觉晓的晓吗小姑娘问。
对,你认识她
认识,她是我姨姥姥。
姨姥姥那肯定不是,她呀,只比你大一点儿。
知秋正要离开,却又被小姑娘叫住。
春晓,这个名字大一点的姑娘也没有人叫,镇上就她一个叫这个名字的。
知秋不信:那你带我去见她。
小姑娘摇摇头,叹了一声:她死了,就在前段时间。
知秋的身体忽然颤抖了一下,迅速平复心情,故作嬉皮笑脸:你个小娃娃,不要乱哄骗别人,人都见不到,难不成你还能让我去看她的墓吗
她没有墓,我们这里不结婚的女人死后不会安葬的,骨灰更不知道撒向哪里了。小姑娘说,不过你要不相信我,我可以带你去我姥姥家,她那里有我姨姥姥的遗物。
梨花镇的冬依旧和去年一般,刺骨无情,密云遮着天空,就是挤不下一片雪花来。
穿过两条街,知秋始终不曾瞧这周围繁华的高楼人烟,只顾跟在小姑娘身后,踩着她浅浅的脚印。路上小姑娘跟他讲姨姥姥不结婚的原因是因为在等一个去南海的男人,为此等了很久,父母也跟她断了关系,很悲凉。
等等!知秋突然停下脚步,今年是什么年
虎年。小姑娘说。
不不,今年是几几年
2022年。
50年!知秋心口一揪,整个人瞬间瘫倒在雪地上,50年啊!
你怎么了大叔
知秋使劲攥着雪,可这种刺痛远远无法抵消心里的痛,他看着周围超出认知的繁华,也相信了眼前这名女孩所讲的一切。
那就是,自己穿越了。
也就是,尹春晓确确实实死了。
4.
姥姥的家还和以往的年代一样是老房子,不过在这镇上看起来就格格不入了。小姑娘抖了抖大门铜锁上的雪,打开门后,一棵很粗壮的树立在院子里,被寒冬削去花朵的它很难被别人分辨出名字。
只是那树异常恐怖,宛如干枯的僵尸在临死前奋力地向天空伸出错乱狭长的手指。
姨姥姥没有成家,几乎大多时间都是跟着姥姥一起住的,但姥姥走在了前面。小姑娘领着知秋往屋里走,家里没人,晚辈们都搬去楼房了,这里荒了很久,我偶尔会来看看。
小姑娘从抽屉里拿出三封信,递给知秋:这是你的吧。
你怎么知道是我的你知道我是谁
知秋拆开那信,确实是曾经从海上寄过来的,两封是写给尹春晓的,一封是父母的。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信,一起到的,那时你父母已经不在了,姨姥姥就一起收藏了,但是她不识字,镇上的人也都比较厌恶不结婚的老女人,没人帮助她。小姑娘讲道。
后来也没有听到吗
我后来念了书,读给她听过。
屋子里倒也满是五十年前的气息,虽然木屋顶上全是蛛网,被褥床单倒很整齐。很多木式的家具边缘已经腐烂了,凑近的话,会有很浓烈的霉味。
姨姥姥生前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说她的姥姥给过她一颗能够穿越时光的石头,后来送给了一个男人,十年、二十年,直到她等来了他的信之后,她才确信他穿越了,等到她死前还跟我讲,说以后一定会有一个长得很年轻很英俊的男人会来找他,没想到,你还真来了。
知秋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很难相信穿越的事情,但是感性仍旧战胜了理性,他看着小姑娘递给自己尹春晓年轻时的照片,还是红了眼眶。
既然有了信,那为何不顺着地址去找我呢或者给我回信也好。知秋说。
可笑!姨姥姥那么大的年纪了,况且也没钱,怎么翻山越岭去找你小姑娘生气地讲,那时我爸妈都不让我接近姨姥姥,说她是个疯子,我也小,很多东西根本不懂。
不对啊!知秋忽然想,既然我穿越了,那海上的学生们跟着我一起穿越了但这颗石头只有我自己有啊!
知秋将石头掏出来放在桌上,又陷入苦思。
不对不对,那我从南海一路上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啊,大家还和我们那个年代一样的服饰,我看的报纸也都是1973年啊,为何偏偏到梨花镇却又变了呢
想到这里,知秋顿时头皮发麻。
就在这时,眼前的小姑娘忽然亮起白光来,整个身体逐渐透明,连同桌上的石头一样,发出耀眼的紫光。
知秋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使劲蹬着地板,看着眼前完全超出认知的景象,浑身冒着冷汗。
知秋。小姑娘将近一半的身体散去,像是黄沙,飘向空中,连同着石头也在逐渐散去,她念了一声知秋的名字,附和着轻笑,姨姥姥在听我读完你的信之后,她哭了,哭得很伤心,你说,倘若没有你,姨姥姥会不会幸福一生呢
小姑娘说完,便消失了,连同着那块石头,屋里瞬间恢复平静。
知秋仍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幕,迟迟没有站起来,他热衷科学,也钻研科学,能解释天气的来源,也能洞察海浪汹涌的前兆,到头来,却无法证明发生的这些事情的因果。
等到他差不多缓起劲来,才肯扶着沙发慢慢走几步,他将尹春晓的照片放回抽屉里,无意间发现了里面还有张报纸。
知秋将报纸摊开,拍了下灰尘,报纸的右下角有一则新闻,用醒目的红圈划着:知名南海科学家知秋同志,于1973年3月17日夜,一次勘测洋流分析中不慎落入海中,救援队连续3日未有搜寻结果,故宣布知秋同志于3月20日遇难,年仅27岁。
穿越、等待、死亡、遇难……这些小说中才会有的场景,如今真真实实发生在了自己的眼前。
知秋回想起那个危险的夜晚,倘若自己真的死了,后来的苏醒就是虚无的,而且现在发生的也是假的,穿越也是假的,自己已经死了。
若真是那石头灵验,让自己穿越了,那这一切都是真的。
知秋越想脑袋越沉,他走出屋外,外面的天下起了雪,雪看着很温柔,飘飘荡荡,没有一点重量。他忽然瞧见门外对面坐着一个人,走上前去,是个花白头发的老女人。她没有看自己,始终看着这间屋子。
知秋坐在她身边,帮她擦去了肩上的雪,奶奶,下这么大,怎么不回家。
奶奶仰过脸来,缓缓地讲:我在等人。
等谁呢
呵……她想了想,不好意思笑道,你瞧,这记性,他名字我忘了。
他是去南海了吗
对对,好像是什么海。奶奶一下子缓过了神。
听到这,知秋一下子红了眼眶,他摘下眼镜抬眼看向天空。
奶奶,您认识尹春晓吗
唔!可不敢提她,她是个疯子,为了一个男人一辈子不嫁人,我……我可不认得!
雪花愈来愈大,清掉了梨花镇的人烟。
奶奶,你说,等一个人等一辈子,换作是你,你会后悔吗
那不昨天那老李还让我去菜市场买韭菜呢,要过年了,跟姐姐一起包个饺子,你吃过饺子没啊奶奶没有看他,只是一直瞧着前面。
奶奶,我没吃过,我想吃。
烤红薯可好吃,记得以前在别人家吃过,咦你是谁什么时候来的老李的孩子啊,哈,韭菜的钱我明天给你!
知秋将她脖子上的围巾轻轻挽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串戴在了奶奶的手腕上。
这是什么,还挺漂亮!奶奶晃着手,噼里啪啦地响着。
这是用贝壳串成的手环,送给你。
哇哈哈!她欣喜着,知秋,你快瞧,这贝壳像不像饺子皮。
你叫我什么
你可不能给别人乱讲哦,我也明白,人死不能复生,但我说后来那信就是他写的,他们都不信,我也明白,他们只是想让我忘掉,早点嫁人,但我就是信他穿越了,不过何时能见到他,我不知道。
你啊,何苦等待呢,这大几十年来吃这么多苦,为何呢
等吧,等一天算一天,等一年算一年,老了就老了吧,这情啊,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忘掉的。
这段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至于后来知秋到底死没死,到底是不是穿越,那小姑娘是怎么回事,包括屋外那老人究竟是尹春晓呢还是仅仅是知秋的意向,奶奶也都不记得了。
毕竟传来传去,总能传出不一样的神乎来。
奶奶说,最好的结局,就是他俩互认了,最坏的结局,也是他俩互认了。
可我希望他俩永不互认,就算彼此知道对方,但戳破了,无疑是巨大的痛苦。
小时候听到这故事,我总觉得知秋不值得尹春晓等这么久,为了一个杳无音讯的男人,耗光了整个青春。
长大后慢慢理解了他们,在我接触到了爱之后,才明白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守护也好,痴情也罢,究竟值不值得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再美好的青春,到后来,提起时,不都是遗憾的
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