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小心翼翼地将信封打开,看到字迹和落款之后,顿时倒抽一口凉气,“这是......这是李琰的笔迹!!!!”
这个时候,李琰刚刚登基,怎么就派人送信来了呢?
李琰到底想要干什么?
上官婉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仔仔细细查看着信封中的内容,直到看到最后一个字,上官婉儿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哈哈哈,废物就是废物啊!给你李琰机会,你也不中用啊!”
......
翌日,太极殿内。
大周文武群臣齐齐跪倒在地,额头紧紧贴着地面。
“臣请求陛下将太子李琰迎回大周,否则,天下定然大乱!”
外面风言风语已经让这帮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吓破了胆,一个个匍匐在地,脸上皆是惶恐之色。
李琰登基,立国为唐,还要奉天靖难,这摆明了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李唐旧臣,更有武曌亲自提拔起来的朝臣,可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一旦李琰真的打了进来,他们全都是伪周的臣子,下场可想而知!
武曌的脸色一场平静,“诸公的意思是,朕让皇子去和亲,是朕错,对吗?诸公是要让朕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认自己错了是吗?”
一声质问,满朝文武顷刻间鸦雀无声。
历朝历代,皇帝下罪己诏不是什么稀奇事,无非是做做样子,笼络民心的手段。
现在这种情况,只要武曌下一份罪己诏,而后以母子情深为由,将李琰接回来,北境的乱事,迎刃而解,曾经的流言蜚语,也会在此刻烟消云散。
可是......直到这一刻,武曌都不认为是自己错了!
“陛下,臣幼时便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此刻为时未晚,待太子殿下真的成了气候,受苦难的当是我大周百姓啊。”
狄文正高声喊道,他原本在家修养,可是这件事太大了。
若是装作看不见,怕是更会引起武曌猜忌。
他也根本不想看到好不容易稳定的大周,再生乱事,不是为了女帝,而是为了天下的百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在这件事上,狄公觉得是朕的错吗?抛开事实不谈,朕哪里错了?”
“错的分明是太子,是野心勃勃的术尔丹,是那帮北夷异族!他们才是动乱的根本!”
武曌眼神冰冷到了极点,好似能够将眼前的一切全都冻结。
狄文正叹息一声,“那陛下打算如何处理,发兵山海关,与太子殿下......打一场?”
“大周还在,他李琰就敢登基,自立国号,还要奉天靖难,此等乱臣贼子之举,朕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
狄文正一阵叹息,陛下似乎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微臣不敢左右陛下抉择,只问陛下两个问题,其一,我大周对太子的李唐出兵,道义二字在哪?”
狄文正声音不大,可落在众人耳中不啻惊雷!
在这片土地上,大唐才是正统,没了大唐,才有了大周,女帝也曾许下还政于唐的誓言,而今李唐嫡子嫡孙再建大唐。
谁是正统,谁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
武曌的脸色已经变了,可狄文正却没有任何要停下的意思,继续问道:“其二,此一战,母子相残,赢了是陛下抹杀李唐血脉,输了是子弑母,皇室蒙羞,又该如何告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