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描本里的飞鸟
蝉鸣像无数把灼热的刀刃,将初夏的午后割得支离破碎。陆沉倚着教学楼斑驳的砖墙,校服后襟早已被汗水洇出深色的痕迹。他手中的炭笔在素描本上沙沙游走,勾勒出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鸟,每一根羽毛的线条都饱含着冲破束缚的渴望。阳光穿过香樟树的枝叶,在画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恍惚间,那些跃动的光点仿佛成了鸟儿振翅时抖落的星屑。
远处操场突然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如同尖锐的细针,猛地扎进陆沉的心脏。他握着炭笔的手腕瞬间僵住,呼吸也跟着凝滞。那熟悉的爽朗笑声,如同夏日里最清凉的风,却又带着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
——
是林夏,那个像小太阳般温暖的少年。作为学生会主席,林夏总能轻易调动起所有人的热情,此刻的他,或许正戴着那顶米色棒球帽,领口的校徽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就像三年前那个改变陆沉命运的午后。
十岁那年的车祸,在陆沉左颊留下一道蜈蚣般狰狞的疤痕。转学首日,他被无数异样的目光刺得抬不起头,那些窃窃私语如同毒蛇,在耳边嘶嘶作响。是林夏,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少年,带着灿烂的笑容,把冰镇汽水塞到他手里,轻声说:以后我们一起吃饭吧!
那一刻,陆沉感觉自己被拽出了黑暗的深渊,林夏的笑容,成了他生命里最温暖的光。
又在画飞鸟
熟悉的声音惊散了陆沉的回忆。不知何时,林夏已经倚在他身旁,白衬衫被阳光浸透,勾勒出少年清瘦的轮廓,带着阳光气息的皂角香若有若无地飘来。他歪头看着素描本,指尖轻轻点在那只振翅欲飞的鸟儿上,眼神里满是欣赏:你画的鸟,总像是下一秒就要冲破纸面。
陆沉垂眸,炭笔在纸面划出一道凌乱的痕迹。他何尝不想如这些飞鸟般自由可那些藏在暗处的窃窃私语,那些因疤痕投来的异样目光,总像无形的枷锁,牢牢禁锢着他的灵魂。
林夏从书包掏出汽水,易拉罐表面凝结的水珠滴在陆沉手背,带来一丝凉意。下周艺术节,宣传部缺插画师,你愿意帮忙吗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温柔,就像当初说服陆沉加入学生会那样,眼底满是期待。
我不擅长集体活动。
陆沉盯着汽水罐上浮起的气泡,声音轻得像要被风卷走。那些在人群中被审视的目光,那些刻意避开的眼神,都是他难以言说的伤痛。
你只需要专注画画,剩下的交给我。
林夏的手指搭上他的肩膀,温度透过单薄的校服传来,就当是帮我个忙
上课铃突兀地响起,惊飞了树梢的麻雀。林夏起身时,衣角扫过陆沉的手背,带着淡淡的皂角香。陆沉望着那抹白色身影融入人流,翻开素描本,飞鸟的羽翼仿佛在光影中微微颤动,就像他内心蠢蠢欲动的渴望。
2
篮球场上的陌生人
午休的校园浸在粘稠的热浪里,空气仿佛都被烤得扭曲变形。陆沉鬼使神差地走向篮球场,帆布鞋踩在发烫的塑胶地面上,发出轻微的
滋滋
声。空荡荡的场地里,一个篮球孤独地躺在三分线外,橙红色的表皮在阳光下泛着旧时光的色泽,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他弯腰捡起球,掌心的纹路与篮球的颗粒完美契合,那熟悉的触感瞬间唤醒了尘封的记忆。曾经,他也是校队的一员,在球场上肆意奔跑、挥洒汗水。直到那场改变一切的选拔
——
当他带着疤痕出现在球场,队友们眼中的惊恐与疏离,比篮球砸在脸上更疼。从那以后,他再也没碰过篮球。
运球,起跳,投篮。篮球重重砸在篮筐边缘,弹向未知的方向。陆沉看着篮球滚动的轨迹,心中泛起一阵苦涩。
手腕再放松一点。
清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笃定。陆沉猛地转身,看到一个陌生男生倚在球架旁。那人穿着不合身的校服,矿泉水瓶在指间轻轻转动,阳光落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勾勒出与校园格格不入的锐利。他的眼神深邃而专注,仿佛能看穿陆沉内心的脆弱。
转校生
陆沉本能地戒备,双手下意识地握紧篮球。
陈墨。
男生将矿泉水抛过来,瓶身带着冰凉的水珠,班主任让我找你拿课程表。
陆沉攥紧篮球,指节泛白。他知道,这八成是林夏的安排。那个总把他护在身后的少年,大概又在担心他会被孤立。我没带。
他转身欲走,却听见身后传来篮球撞击地面的闷响。
再打一局一个人投篮多没意思。
陈墨运球到他面前,球鞋摩擦地面发出尖锐的声响,输的人请喝汽水。
陆沉抬头,对上那双漆黑的眼睛。不同于其他人的同情或疏离,陈墨的目光像锋利的手术刀,直直剖开他所有伪装,仿佛在说:别再逃避了。
就一局。
篮球再次落入掌心时,陆沉听见自己说。这一刻,他仿佛找回了曾经那个勇敢的自己。
3
林夏的邀请
夕阳将校门口的梧桐树染成琥珀色,余晖洒在林夏的白衬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他倚在自行车旁,米色棒球帽下的笑容温暖而明亮,看到陆沉走来,立刻笑着迎上去:考虑得怎么样艺术节的事。
陆沉盯着林夏帆布鞋上沾着的草屑,想起下午篮球场上陈墨说的话:你画的飞鸟不该被锁在本子里。
那些振翅欲飞的鸟儿,不正是他内心渴望自由的写照吗最终,他轻轻点头:我可以试试。
太好了!
林夏自然地揽住他的肩膀,两人并肩走向奶茶店。路过篮球场时,陆沉下意识张望,那里早已空无一人,只有篮球架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仿佛在诉说着刚刚发生的故事。
怎么了
林夏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陆沉的肩,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没什么。
陆沉收回目光,却对上林夏意味深长的笑。那笑容里,似乎藏着什么秘密。
点单时,林夏熟练地报出两人的口味:还是老样子
他撑着下巴看陆沉搅拌珍珠,突然说:周末社区服务中心有志愿活动,一起去吧可以加学分。
陆沉刚要开口拒绝,却在看到林夏眼底的期待时泄了气。那双总是温柔注视他的眼睛,此刻盛满了小心翼翼的渴望,像个期待得到回应的孩子。
好。
他听见自己说。林夏立刻笑开,伸手揉乱他的头发:我就知道你会答应。
data-fanqie-type=pay_tag>
奶茶的热气模糊了玻璃窗,陆沉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突然想起陈墨投篮时的样子
——
那个陌生少年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他尘封的勇气破土而出,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4
志愿活动的意外
社区服务中心的图书室飘着旧书特有的霉味,阳光透过蒙着灰尘的窗户,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陆沉踮脚整理顶层书架时,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需要帮忙吗
他转头,看到陈墨倚在门框上,怀里抱着一摞新书。他今天换了件黑色
T
恤,领口露出若隐若现的银色项链,与图书馆的静谧格格不入,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你怎么在这里
陆沉险些碰倒书架上的书,心中泛起一阵慌乱。
我姑姑是这里的负责人。
陈墨将书放在桌上,随手拿起一本《飞鸟集》,你喜欢泰戈尔的诗
陆沉没有回答,只是伸手去接那本书。陈墨却突然松手,书重重砸在桌面上:我看到你美术教室的素描了。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惊雷在陆沉耳边炸开,那些飞鸟画得很好,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陆沉猛地抬头,撞进陈墨灼热的目光。对方的眼神太过坦诚,让他无处遁形,仿佛自己所有的自卑与怯懦都被赤裸裸地展现在阳光下。还没等他开口,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陆沉你在里面吗
陈墨压低声音:考虑一下美术馆的展览。
说完,他转身离开,与林夏擦肩而过时,两人对视了一眼。那眼神里流转的暗流,让陆沉莫名心慌,仿佛有什么事情正在悄然发生。
林夏走进图书室,目光在陈墨的背影上停留片刻,随即恢复了笑容:那是转校生
他递来一瓶水,指尖擦过陆沉的掌心时刻意停顿,休息一下待会儿我们去教孩子们画画。
陆沉拧开瓶盖,看着气泡在水中翻涌。窗外的蝉鸣声突然变得刺耳,他第一次觉得,林夏的温柔像一张细密的网,让他既眷恋又窒息。他渴望自由地飞翔,却又害怕离开这温暖的庇护。
5
艺术节的插曲
艺术节当天,展厅里人头攒动,暖黄色的灯光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陆沉的飞鸟系列插画被装裱在展厅中央,每一幅画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那些用炭笔勾勒的羽翼仿佛真的要冲破画框,飞向自由的天际。
他站在人群边缘,紧张地攥紧衣角,手心全是汗。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赞叹声,有人说这些画充满张力,有人说仿佛能听见翅膀扇动的声音。这一刻,他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从未想过,自己笔下的飞鸟会被这么多人看见、被这么多人欣赏。
我就知道你会成功。
林夏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带着熟悉的温度。他递来一杯热可可,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滴在陆沉手背上,从第一次看到你的素描时,我就知道。
林夏的眼神里满是骄傲与欣慰,仿佛陆沉的成功就是他自己的成功。
话音未落,陈墨带着几位西装革履的人走来。为首的策展人推了推眼镜,目光中透着专业的审视:陆沉同学,我们希望能邀请你参加下个月的青年艺术家展览。
陆沉愣住了。他看着策展人递来的邀请函,又看向身旁的两人。林夏眼底是毫不掩饰的骄傲,而陈墨则冲他眨了眨眼,嘴角勾起一抹不羁的笑,仿佛在说:看吧,我就知道你可以。
回家的路上,三人并肩走在樱花道上。晚风卷起粉色花瓣,落在他们肩头,如同一场浪漫的梦境。陆沉深吸一口气,终于说出藏在心底的秘密:其实我一直在准备留学申请,罗德岛设计学院。
太棒了!
林夏兴奋地揽住他的肩膀,我们终于可以一起实现梦想了!
他转向陈墨,我们小时候就约定要去看世界。
陈墨微笑着看着他们,夕阳为他的轮廓镀上金边。陆沉望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身影,突然明白,真正的友谊不是将他困在安全区,而是托举他飞向更高的天空。林夏的温柔与守护,陈墨的勇敢与鼓励,都是他追逐梦想的动力。
6
飞鸟与光
毕业典礼那天,礼堂穹顶的水晶灯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仿佛无数颗星星洒落人间。陆沉站在台上,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林夏坐在第一排,不停挥舞着手中的花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陈墨则靠在门边,墨镜反着光,却不妨碍他竖起大拇指,眼神中满是赞许。
有人说我们是彼此的影子。
陆沉握紧话筒,声音微微颤抖,但今天我想说,我们更应该是彼此的光。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
林夏递来的第一罐汽水,驱散了他转学首日的阴霾;陈墨在篮球场上的挑衅,唤醒了他沉睡的勇气;还有无数个并肩走过的黄昏,那些温暖与勇气,早已化作他翅膀下的风,推动他不断向前。
离校时,陆沉在储物柜发现两张纸条。林夏的字迹工整清秀:为你骄傲,记得常联系。而陈墨的字则带着张扬的棱角:展翅高飞吧,艺术家。
他将纸条小心折好,塞进素描本。抬头望向天空,一群白鸽正掠过湛蓝的天幕,那些振翅的姿态,像极了他笔下永不被束缚的飞鸟,也象征着他们即将开启的崭新人生。
7
再见之时
纽约的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细密的雨丝敲打着窗户,发出轻柔的声响。陆沉合上素描本,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曼哈顿天际线。落地窗外,雨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恍惚间竟像是素描纸上晕染的炭笔线条。来罗德岛设计学院快一年了,他早已习惯了异国他乡的孤独,却总会在这样的雨夜,想起千里之外的两个人。
手机突然震动,是林夏发来的消息。屏幕上跳出一张照片,穿着白大褂的林夏站在实验室里,身后的培养皿泛着幽蓝的光,脸上带着疲惫却又坚定的笑容。今天的实验又失败了,消息框弹出新的文字,不过看到你在画廊的采访了,超帅!
陆沉嘴角勾起,手指在键盘上停顿片刻,回复道:别把自己逼太紧,下次回国请你吃火锅。
曾经那个温暖阳光的少年,如今在科研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放下手机,他翻开素描本,最新一页画着一只衔着信笺的白鸽。这是他正在创作的系列,灵感来源于三个人之间的书信往来。陈墨的信总是最特别的,上次寄来的明信片背面,潦草地写着:柏林的街头涂鸦超酷,给你拍了视频,记得查收。照片里,陈墨戴着黑色棒球帽,站在色彩斑斓的涂鸦墙前,身后是东柏林墙的残垣,眼神中透着不羁与自由。
门铃突然响起,陆沉打开门,室友举着手机站在门口,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你快看!
屏幕上,正在直播的艺术展里,陆沉的飞鸟系列插画占据了整个墙面。弹幕不断刷新,这是今年最惊艳的作品作者一定是个天才的评论飞速划过。陆沉愣住了,他从未想过,那些在校园里诞生的画作,竟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一刻,他心中充满了感动与自豪,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夜深了,陆沉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月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在墙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线条。他想起毕业典礼那天,林夏说要一起看世界,陈墨说要做最自由的艺术家。如今,他们各自奔赴不同的远方,却又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为彼此留着一片天空。
突然,手机又震动起来。这次是群聊,陈墨发了一段视频。画面里,柏林的夜晚灯火辉煌,陈墨站在勃兰登堡门前,身后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喂,陆沉、林夏,等你们来,我们一起去看极光!
视频最后,陈墨对着镜头比了个不标准的剪刀手,脸上的笑容肆意张扬。
林夏几乎立刻回复:极光算我一个!等我做完这个课题,马上飞过去!
陆沉看着对话框里跳动的光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打下一行字:等我的新作品完成,我们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汇合。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照亮了素描本上未完成的画。陆沉坐起身,拿起炭笔,在白鸽的翅膀上添了几笔流光。那些跨越山海的羁绊,那些未说出口的牵挂,都化作笔下跃动的线条,在时光的长河里,勾勒出最温暖的模样。他们的故事,就像飞鸟追逐着光,永不停歇,在人生的天空中,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去了两年。陆沉在纽约举办了自己的个人画展,展览大获成功,他的名字在艺术界越来越响亮。林夏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参与的研究项目有望解决一些医学难题。而陈墨,背着相机走遍了世界的角落,用镜头记录下那些独特的风景和故事,他的摄影作品在各大展览中展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一年的冬天,陆沉收到了林夏和陈墨的消息,他们决定履行当年的约定,一起去北欧看极光。陆沉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北欧的旅程。在奥斯陆的机场,当他看到林夏和陈墨熟悉的身影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三人租了一辆车,沿着蜿蜒的公路驶向北极圈。一路上,他们欢声笑语,分享着这些年的经历和故事。夜晚,他们在一片开阔的雪地上扎营,等待极光的出现。
终于,在凌晨时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绿色的光带,那光带恰似一条灵动的绸带,在浩瀚苍穹间缓缓舞动。渐渐地,光带越来越宽,从最初的纤细如丝,延展成一片宽阔的光幕,颜色也愈发浓郁深沉,由浅绿向着祖母绿过渡,幽邃而神秘,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故事与秘密,引得人忍不住想要探寻其中的奥秘
。
8
极光下的誓言
极光如同被风吹散的星河,在天幕上翻涌成绿色的浪。陆沉裹紧羽绒服,呵出的白雾在冷空气中凝成细小冰晶。林夏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向天际:快看!像不像你画里的飞鸟群
陈墨已经架好三脚架,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他回头时睫毛上落满雪粒,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这光影比柏林墙的涂鸦还震撼。
话音未落,极光突然剧烈舞动,将三人的影子投射在雪地上,忽长忽短地摇晃着。
陆沉翻开随身携带的素描本,炭笔在冻僵的指间有些打滑。他快速勾勒出极光的形态,却在画面中央添了三个并肩的剪影。林夏凑过来时,发梢扫过他的耳际:等回去我要把这个画面做成实验报告封面。
得了吧,
陈墨突然插话,把暖手宝塞进林夏怀里,上次你说要养的多肉都被你浇死了,还搞设计
雪地里爆发出一阵笑声。陆沉望着两个好友打闹的身影,突然想起高中时的艺术节。那时他站在展厅角落,紧张得连呼吸都不敢太重,而现在,他可以坦然地在异国的雪夜里,与最珍视的人分享内心的感动。
说真的,
陈墨突然正经起来,下个月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问我有没有兴趣办个联展。
他的目光扫过陆沉,缺个会画飞鸟的搭档。
林夏立刻搂住陆沉的肩膀:正好我实验告一段落,当你们的后勤部长。
他说话时呼出的白雾在月光下泛着银光,我们三个,要让全世界都知道。
极光突然迸发出璀璨的紫芒,照亮了三人相握的手。陆沉感觉掌心的温度透过手套传来,那是比任何艺术展的聚光灯都温暖的光芒。他在素描本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给永远的追光者。
9
艺术与科学的碰撞
半年后,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厅里,陆沉的飞鸟系列与陈墨的光影摄影作品交相辉映。林夏站在角落调试着特殊的投影设备,当参观者走近时,墙面的飞鸟会随着脚步振翅,与陈墨镜头里流动的城市光影产生奇妙互动。
这是用
AI
算法捕捉的人体运动轨迹。
林夏向驻足的观众解释,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就像给艺术装上了科技的翅膀。
陆沉在人群中穿梭,听着各国语言的赞叹,内心却始终留意着展厅入口。直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
陈墨戴着标志性的黑色棒球帽,肩头还沾着威尼斯特有的咸湿水汽。
码头的渔夫说今晚有风暴。
陈墨递来一杯浓缩咖啡,要不要去拍点特别的
两人沿着运河奔跑时,雨滴已经开始落下。陈墨突然停在一座石桥上,举起相机对准远处乌云翻涌的天空。陆沉望着镜头里扭曲的云层,灵感如闪电般划过,迅速掏出速写本。
别动!
陈墨突然放下相机,将陆沉推到路灯下,这个光影,太绝了。
他快速调整参数,镜头里,陆沉左颊的疤痕在雨幕中泛着奇异的光,手中未完成的画作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回到展厅时,浑身湿透的两人撞见正在撤展的林夏。你们去哪了
林夏举着手机,屏幕上是铺天盖地的新闻推送,你们在暴雨中创作的照片,已经登上艺术新闻头条了!
展厅的落地窗外,闪电照亮了大运河。三人站在自己的作品前,雨水顺着衣角滴落,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溪流。陆沉望着被雨水晕染的飞鸟画作,突然觉得,那些曾经困住他的枷锁,早已在追逐光的路上,化作了翅膀的形状。
10
永不落幕的展览
十年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展览。展厅中央,巨大的全息投影重现了当年北欧的极光,光影中,三个少年的剪影并肩而立。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他们这些年的作品:陆沉在贫民窟教孩子们画画的影像、林夏实验室里攻克医学难题的瞬间、陈墨深入战乱地区拍摄的纪实照片。
爸爸,这些人是谁
稚嫩的声音响起。
陆沉蹲下身,指着屏幕上的自己:他们是追光的人。
他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就像你画里的太阳,要永远记得照亮别人。
展厅的角落,林夏和陈墨正在争论最新的艺术科技融合方案。林夏的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素描本,那是陆沉多年前送他的;陈墨的相机带依旧磨损严重,上面挂着三人在威尼斯买的幸运符。
该去开幕式了。
陆沉走过去,将两罐冰镇汽水塞进他们手里。熟悉的触感让三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那个蝉鸣聒噪的初夏午后。
当灯光亮起,陆沉在观众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高中的美术老师、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员、还有曾经一起看极光的北欧朋友。他翻开素描本,扉页上的字迹已经泛黄,但依然清晰:我们是彼此的光。
展厅外,夕阳将纽约的摩天大楼染成金色。陆沉望着天空中掠过的飞鸟,突然明白,所谓自由,不是挣脱所有束缚,而是在爱的人身边,带着勇气与温暖,永远向着光的方向飞翔。那些未完成的画作、未说出口的感谢、未停止的追逐,都在时光里,汇成了一场永不落幕的展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