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时,我躺在病床上,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如果能重来一次…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愿望。
奇迹发生了,我回到了高三开学的第一天。
这一次,我拿起相机,追逐自己的梦想。
你疯了吗放弃A大去学什么摄影周杨不可思议地问。
不是所有人都以你的标准定义成功。我坚定地说。
命运的齿轮转动,当初那个被万众瞩目的校草,如今只能在我的摄影展当一名普通保安。
人生的光芒,从来不是活在他人影子里。
01绝望中的重生
病榻上,林秋虚弱地睁开眼睛。
阳光透过病房窗帘的缝隙洒落,照在她枯瘦的手背上。
林医生,考虑到你的职业背景,我想你已经明白自己的状况。
主治医生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她心上。
顶多还有三天时间。
林秋点点头,嘴角挤出一丝苦笑。
三十岁就要结束生命,这是她从未预想过的结局。
病房安静下来后,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十年前,为了暗恋的校草周杨,她付出了一切。
帮他完成作业,替他保管秘密,甚至放弃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医学院保送资格。
而他最终却选择了家世显赫的陈雅,离开前丢下一句你真是个好朋友。
如果能重来一次…林秋闭上眼睛,心中满是悔恨。
她想起妈妈曾说过的话:别人的生活再精彩,也终究是别人的故事。
可惜,她明白得太晚了。
心电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像是生命的倒计时。
林秋的意识渐渐模糊。
林秋!林秋!你再不起床要迟到了!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林秋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粉色的单人床上。
房间里挂着高考倒计时日历——2013年9月1日,高三开学第一天。
怎么可能…
她慌忙起身,冲到梳妆台前。
镜中是十八岁的自己,乌黑的长发,清澈的眼睛,没有岁月留下的痕迹。
林秋伸手触碰自己的脸颊,温热的触感让她确信这不是梦境。
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
她颤抖着拿起床头的手机——那款早已停产的诺基亚,屏幕上显示着周杨发来的短信:我在你家楼下等你。
重生了。她真的重生了!
林秋深吸一口气,擦干眼泪。
这一次,她绝不会再做任何人的影子。
林秋!周杨已经等了十分钟了!妈妈的声音从楼下传来。
以前的林秋听到这话,会立刻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冲下楼。
现在,她却走到窗前,冷静地俯视楼下那个熟悉的身影。
周杨依旧帅气挺拔,倚在自行车旁看手机。
曾经见到他时怦然心动的感觉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清醒。
林秋慢条斯理地梳好头发,整理好校服,检查好书包。
她对着镜子微微一笑,这是给自己的第一个承诺——不再为讨好他人而匆忙。
来了。林秋走下楼梯,语气平淡。
周杨看到她,眉头微皱:怎么这么慢我们要迟到了。
早安,周杨。林秋简短问候,没有往日的羞涩和讨好。
她径直走到自行车停放处,拿出自己的单车钥匙。
你不坐我的车吗周杨显然对她的反应感到意外。
不用了,我们边走边聊。
林秋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复习资料翻看起来。
周杨骑着车跟在她旁边,神情困惑:对了,昨晚那套数学题你做完了吗
林秋头也不抬:你的作业需要你自己完成。
周杨猛地刹住车,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你今天怎么了
林秋平静地对上他的视线,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自由感。
没怎么,只是决定做回我自己。
02
蜕变的开始
语文课上,周怡老师提问了一道关于《红楼梦》的解析题。
周杨习惯性地举起手,刚准备开口,林秋的手却坚定地高高举起。
林秋,请回答。老师有些意外。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不仅预示了人物命运,更暗含了整部小说的悲剧基调,尤其是…
林秋的声音清晰有力,分析深入透彻,全班同学纷纷回头望向这位往日沉默的女生。
周杨皱起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快。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难题,周杨信心满满地在黑板上演算。
谢谢周同学,但我觉得这个解法有问题。林秋站起身。
哦请林同学指出来。老师示意她上讲台。
林秋拿起粉笔,在周杨的解答旁边重新演算,步骤简洁明了。
周同学忽略了条件限制,导致求得的解不完整。
周杨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教室里响起小声议论。
太不可思议了,林秋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她不是一直只会埋头学习吗
看周杨的表情,笑死我了!
下课铃响,周杨走到林秋桌前。
林秋,中午帮我看下这套题他递过一本习题册,语气中带着惯常的理所当然。
林秋合上书本,抬头直视他的眼睛:抱歉,我下午有辩论社面试。
辩论社你周杨忍不住笑出声,你不是最怕公开发言吗
人总是会变的。林秋平静地收拾书包,转身离开。
辩论社教室里挤满了前来面试的学生,大多是校内有名的口才派。
下一位,林秋同学。
林秋站到讲台前,抽到的即兴演讲题目是成长的本质是抛弃过去的束缚。
她没有犹豫,开口便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十八岁之前,我们活在父母的影子里;十八岁之后,许多人选择活在爱人、朋友甚至社会期望的影子里。成长,就是有勇气走出这些影子,站在阳光下,成为自己。
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她的话震撼。
当我们不再为他人的目光而活,不再被过去的自己限制,才算真正长大。
掌声如雷,辩论社社长第一个站起来鼓掌:林秋同学,欢迎加入辩论社!
周末,林秋拿出积攒的零花钱,来到相机店。
这款二手尼康D90,性价比最高。店主递给她一台相机。
林秋小心翼翼地接过,熟练地调整参数,仿佛与它相识已久。
你以前用过相机店主惊讶地问。
没有,但我研究过很久。林秋付完钱,珍惜地将相机放入包中。
校园里,林秋穿梭于各个角落,捕捉被人忽略的美丽瞬间——晨曦中打扫卫生的老校工,雨后操场上的彩虹,图书馆窗前认真阅读的侧脸。
林秋,你什么时候对摄影这么感兴趣了班长看着她不停按动快门。
这是我十年前就该坚持的梦想。
十年前你才几岁啊,神神叨叨的。班长摇头笑道。
晚上回到家,父母正在厨房准备晚餐。
爸,妈。林秋走进厨房,主动接过妈妈手中的菜刀,我来切菜吧。
父母对视一眼,满脸诧异。
秋秋,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妈妈试探着问。
没有,只是突然意识到时间有多珍贵。林秋抬头,眼中含着泪光。
饭后,林秋忽然紧紧抱住父母。
我不该让你们为我担心那么久,这次我一定会活得精彩。她哽咽着说。
父母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她话中的含义。
傻孩子,你一直都很优秀。爸爸拍拍她的肩膀。
三天后,学校公众号发布了一组校园风光照,署名林秋。
照片中平凡的校园角落被赋予了独特的美感,日落余晖下的教学楼,光影交错,如梦似幻。
高中女生拍出大片感迅速登上本地热搜,同学们纷纷转发评论。
这是我们学校怎么被拍得这么美!
原来林秋不只是学习好,还是个摄影高手!
周杨的跟班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周杨刷着手机,看到满屏幕对林秋的赞美,眼中流露出复杂神色。
他放下手机,望向窗外,恰好看到林秋正站在校园中央,举着相机拍摄夕阳下的风景。
03
冲突与抉择
周杨的自行车总是出现在林秋必经的路上。
课间,他突然出现在她座位旁,递来一道数学题。
午饭时,他端着餐盘在她对面坐下。
放学后,他恰好与她同路。
周杨开始频繁出现在林秋周围,借各种理由接近她。林秋每次都礼貌微笑,不冷不热地回应,始终保持距离。
周杨最近怎么天天围着林秋转
听说她拒绝帮他写作业,他现在急着补课呢。
校草追'书呆子',这戏剧性也太强了吧
课间,同学们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有人打赌他们能否在一起,有人猜测林秋是否使用了什么特殊手段。
林秋对这些声音充耳不闻,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周四下午,校际辩论赛在礼堂举行。
林秋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主辩位置上。对方学校的辩手咄咄逼人:成功的定义是客观的,不是主观随意更改的。医生、律师、科学家,这些才是社会认可的成功。
礼堂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林秋没有立即回应,她环视全场,目光清澈而坚定。
人生不该被世俗的眼光所定义,每个人都有权利重新选择自己的路。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成功不是单一的坐标,而是无数种可能性的集合。
她举例说明普通人如何通过各自的方式获得成就感和幸福,驳斥了对方将成功窄化为社会地位的论点。
如果我们都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这个世界会失去多少色彩
全场起立鼓掌,就连对方辩手也不禁点头。
辩论赛结束后,林秋收获了一大批新粉丝。
周杨站在人群外围,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被同学们围住的林秋。
周五傍晚,图书馆里人不多。
林秋正专注地翻阅一本摄影集,没注意到身旁的座位被人占了。
这张构图很特别。周杨的声音突然响起。
林秋抬头,平静地合上书本。
你最近很不一样,周杨注视着她,我很好奇这个新的林秋。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照亮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你对我的好奇,只是因为我不再围着你转。林秋淡然回答。
周杨愣住了,似乎没料到如此直接的回应。
我一直以为我了解你。他低声说。
林秋收拾好书本站起身:人总是会变的,这不是你说过的吗
她转身离开,留下周杨独自坐在原地。
美术教室里,王老师正认真查看林秋提交的摄影作品集。
这组《光影之间》的作品很有感染力。王老师指着其中一张,你捕捉到了人物情绪的微妙变化。
林秋站在一旁,静静聆听。
市里下个月有个青年摄影比赛,我推荐你参加。王老师合上作品集,你像是突然觉醒了艺术天赋。
林秋微笑不语。
谢谢老师信任,我会认真准备。
周六午后,林秋带着相机来到校园后山拍摄。
秋风送爽,树叶泛黄,光线柔和,是拍照的好时机。
她正专注调整焦距,拍摄一株从岩石缝隙中生长出来的小花,没注意到身后走来一位中年男子。
这个角度很特别。男子说道。
林秋转身,看到一位面带儒雅微笑的人。
您是
孙明,艺术学院摄影系教授,来学校讲座的。他指了指林秋的相机,很少见到高中生用这种角度拍摄。
两人聊起摄影理念,从光影处理到构图技巧,再到摄影背后的哲学思考。
孙教授越听越吃惊:你的思考深度超越了同龄人。这不仅仅是技术,而是对生活的感悟。
因为我相信,摄影不只是记录现实,更是在捕捉被忽视的美。林秋说。
就像人生,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看似平凡的角落。孙教授若有所思地补充。
林秋点头。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找到了知音。
傍晚,周杨站在教学楼顶,看着林秋和孙教授在校园里交谈的背影,手中捏着的矿泉水瓶发出轻微的变形声。
04人生的分岔路
孙教授在校园湖边长椅上放下咖啡杯,望着林秋认真的侧脸。
林同学,我认为你应该考虑报考艺术学院的摄影专业。
林秋的手指微微颤抖,差点没握住相机。
但我原本的目标是A大。
A大固然优秀,但不一定适合你。孙教授指着她相机里的照片,这些作品展现出的天赋和感受力,远超同龄人。
林秋默默低头,内心掀起惊涛骇浪。
前世她放弃了无数次机会,最终只换来一场空。
而今,命运竟给了她一次全新的选择。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轻声回答。
教室里,周杨听闻这个消息后,几乎是冲到林秋面前的。
你昨天和那个摄影教授聊了什么
林秋合上书本。
他邀请我考虑报考艺术学院。
周杨愣住了,接着忍不住笑出声。
你疯了吗放弃A大去学什么摄影那有什么前途
教室里的同学纷纷侧目,好奇地听着两人对话。
不是所有人都以你的标准定义成功。林秋平静地收拾书包。
周杨拦住她去路:你会后悔的,摄影只是业余爱好,不能当饭吃。
真正会让人后悔的,是一辈子活在别人的期望里。林秋绕过他,离开教室。
晚饭时,父母听到林秋的想法后,餐桌上瞬间安静了。
摄影爸爸放下筷子,眉头紧锁,高考前三个月,你突然想换专业
不是突然的,爸。这是我真正热爱的事情。
热爱能当饭吃吗爸爸的语气罕见地严厉,A大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
妈妈试图调和:秋秋,爸爸不是反对你喜欢摄影,只是担心你的未来。
林秋起身,从书包里拿出一沓照片和孙教授的推荐信。
这些是我拍的,孙教授说我有天赋。她的声音很轻,却格外坚定,这不是分心,而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爸爸拿起照片,一张张看过去,表情逐渐柔和。
我不知道你拍得这么好。
给我点时间,证明这不是一时冲动,好吗
第二天,林秋的决定像一阵风,在校园里刮起轩然大波。
听说林秋要放弃A大去学摄影
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我看过她的照片,是真的很有感觉。
但摄影能赚几个钱啊
午餐时间,食堂里人声鼎沸。林秋刚放下餐盘,就听到周杨在几个人中间高谈阔论。
我劝过她了,完全是被一时成功冲昏了头脑。
林秋夹菜的手顿了顿,抬头望向周杨那桌。
别低估别人的决心,周杨。她走过去,站在他面前,至少我的人生由我自己做主。
食堂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等周杨的反应。
周杨尴尬地扯了扯嘴角:你会后悔的。
我唯一后悔的是浪费太多时间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林秋转身离开,同学们发出压抑的惊呼声。
有人小声说:帅啊林秋!
还有人悄悄鼓掌。
夜深人静,林秋坐在窗边,翻看着相册里的照片。窗外的月光如水,照在她泪痕未干的脸上。
前世到死都没能实现的梦想,如今触手可及。
可理性告诉她,A大意味着稳定,意味着父母的骄傲,意味着不必经历太多挫折。
林秋抬头看向墙上的高考倒计时——还有不到一百天。
她拿出日记本,翻到重生第一天写下的誓言:不再为任何人牺牲自己。
泪水再次滑落,打湿枕头。
究竟该追随自己的梦想,还是选择看似稳妥的道路
林秋闭上眼睛,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自己仿佛就在眼前。
那具躯壳轻声说着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果能重来,我一定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窗外一阵微风拂过,吹干了林秋脸上的泪痕。
她打开手机,给孙教授发了一条消息:我想报考艺术学院,请您指导我。
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林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
05
命运的反转
周杨家的变故来得突然而猛烈,如同一场毫无预兆的暴风雨。
周氏投资的招牌在一夜之间被摘下,替换成了清盘处理四个大字。
周父的投资项目全线崩盘,负债累累,公司股票暴跌成一张废纸。
听说周杨家破产了
据说欠债上千万,连房子都要被银行收回了。
最惨的是他失去了保送资格,那个他爸砸了几十万打通的关系网现在全断了。
校园里的窃窃私语如影随形,周杨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那个曾经趾高气昂的校草,如今低着头快步穿过走廊,再也没了往日的风光。
林秋远远看到周杨在食堂独自一人吃饭,那个位置曾经总是被簇拥着的。
这就是命运的反转吗她心里没有丝毫幸灾乐祸,只有一种难言的平静。
周一早晨,周杨站在林秋的课桌前,眼睛里满是血丝。
林秋,能不能帮我看看这几道题
他的声音比以前低了许多,连衣服都不再是名牌。
林秋抬头,看着这个曾令她心动不已的男孩。
我可以指导你解题思路,但不会直接给你答案。
周杨点点头:谢谢。
这两个字在他口中显得如此陌生。
角色完全互换了。
下课后,林秋讲解完最后一道物理题,合上书本。
我还有辩论社活动,先走了。
这题太难了,你就不能多讲一下吗周杨皱眉抱怨。
林秋收拾好文具,平静道: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付出努力。
她离开教室时,似乎听到周杨轻轻叹了口气。
林秋没有停下脚步。
三月的一个周末,市青年摄影大赛决赛现场人头攒动。
下一位,来自实验中学的林秋同学,作品《重生》。
大屏幕上显示出一组照片:雨后的蜗牛爬过高墙,废弃角落里顽强生长的小花,被阳光照亮的校园旧楼梯…
最后一张是一个背影,一个少年独自站在空荡荡的操场上,身影在夕阳中显得异常孤独。
评委们交头接耳,表情越来越惊讶。
这组作品捕捉了被人忽视的角落和人物,每一张都充满力量。评委会主席站起身,林秋同学看到了别人忽略的美。
当特等奖公布时,台下爆发出热烈掌声。
林秋捧着奖杯,目光扫过台下,意外地发现周杨站在最后一排。
他们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遇,周杨先移开了视线。
一周后的傍晚,林秋正在学校后山拍照,身后传来脚步声。
我看了你的获奖作品。周杨站在她身后,最后那张背影是我吧
林秋放下相机:是的。
为什么选我
因为那张照片表达了转变的开始。林秋直视他的眼睛,就像春天总会到来一样。
周杨走近一步:林秋,我这段时间想了很多。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这段时间我才发现,你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
林秋看着他,没有一丝波动。
时光仿佛倒流,这是她曾经日思夜想的告白。
如今,她只感到一种释然。
可惜你的发现来得太晚了。
周杨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给我一次机会。
原谅我无法回应你的感情,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
林秋转身离去,此刻的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高考前一周,林秋收到了艺术学院的特招邀请函。
烫金的信封里,清晰的条件: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即可录取。
消息在班级里传开,大家都为她高兴。
只有周杨,在放学后拦住了她。
林秋,我听说了艺术学院的事。他的语气有些急切,你真的要为一时冲动放弃稳定的未来吗
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林秋望着窗外,微微一笑。
不是冲动,而是在命运给我的第二次机会里,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06高考与选择
高考前夜,雨滴敲打窗棂。林秋整理完文具,站在窗前望着被雨水模糊的街灯。
命运的齿轮即将再次转动。
第二天早晨,阳光破云而出。
林秋走进考场,意外发现周杨就坐在她前排。
好巧。周杨转身,露出勉强的微笑。
林秋点头示意,神色平静。
铃声响起,试卷发下。
林秋深呼吸,笔尖流畅地滑过纸面。每一道题目都像是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仿佛在说:看,这次我们走不同的路。
三个小时后,林秋放下笔,环顾四周。
周杨还在奋笔疾书,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交卷时,林秋轻松地走出考场,周杨却步伐沉重,眉头紧锁。
感觉怎么样同学们围上来。
还行。林秋微笑。
我觉得自己完了。周杨苦笑,眼中满是焦虑,最近家里的事情太影响状态了。
林秋看着他,没有说话。
三天的考试如流水般过去。
最后一科结束,同学们欢呼着冲出校门。
周杨拦住准备离开的林秋:考完了,要不要一起去吃饭
抱歉,我约了辩论社的同学。
周杨脸上的失落一闪而过:好吧,那祝你金榜题名。
你也是。
二十天后,高考成绩公布。
林秋的手机屏幕上跳出一个数字:628分,超出一本线50分。
妈妈激动得眼眶湿润:我女儿太棒了!
爸爸拍拍她肩膀:无论你选择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班级群里炸开了锅。
林秋628!牛啊!
周杨才590,刚过重点线,大跌眼镜啊!
谁能想到一年前的情况会反过来
林秋没有参与讨论。
她望着窗外,心中已有决定。
七月初,两封录取通知书先后到达林秋家。
一封来自声名显赫的A大,另一封来自艺术学院。
林秋把两封信并排放在桌上,手指轻抚烫金的校徽。
叮咚——门铃响起。
林秋开门,周杨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录取通知书。
我被B大录取了,不是A大,但也还行。周杨的语气中带着解脱,听说你收到双份录取通知了
林秋请他进屋,泡了杯茶。
A大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去,你现在却要放弃周杨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桌上的两封信上。
每个人的路不同。
但A大意味着更多机会,更好的人脉。
对你来说可能是,对我却未必。
周杨叹气:我以前真的很傻,现在才明白你有多优秀。
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成长。林秋端起茶杯。
我父亲说B大也在那座城市,如果你去A大,我们还能经常见面。周杨眼中带着期待。
林秋没有回答。
傍晚,林秋拿着相机来到学校。
她走过每个曾经熟悉的角落,镜头捕捉着夕阳下的校园。
最后一站是操场,那里她曾拍下周杨孤独的背影。
此刻操场空无一人,只有余晖铺洒一地金色。
林秋架好三脚架,设置好定时,然后走入画面。
咔嚓——她的背影融入夕阳。
回到家,林秋拿出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一次,我选择对自己负责。
八月底,行李收拾完毕。
周杨出现在林秋家门口,手里提着两杯奶茶。
听说你今天走。
嗯,下午的火车。
去艺术学院
林秋点头。
周杨苦笑:我还抱着一丝希望。
我们的路早已不同。林秋接过奶茶,祝你前程似锦。
我能抱抱你吗就当是给曾经的自己一个交代。
林秋犹豫片刻,点了点头。
这个拥抱,告别的不只是一个人,更是过去那个活在他人影子里的自己。
火车缓缓驶出站台。
林秋透过车窗,看着渐渐远去的城市轮廓。
她打开相机,翻看最后一张校园照片——夕阳下,她不再是任何人的影子。
07光芒万丈的新生
五年时光匆匆而过,当初那个懵懂的少女如今已蜕变成闪耀于国际艺坛的新锐摄影师。
林秋站在空旷的展览馆中央,环顾四周挂满了自己的作品,嘴角不自觉勾起一抹微笑。
林老师,这件作品要悬挂在入口正对面吗助理小王拿着她最新的代表作《破茧》询问。
对,那是整个展览的灵魂。林秋点点头。
她蹲下身调整三脚架,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展厅门口走过。
那个背影,那个轮廓…
林秋猛地站起身,差点碰倒设备。
怎么了小王关切地问。
没事,我去门口看看。
林秋快步走向展馆入口,一名身着制服的保安正在认真巡视。
周杨她试探性地喊道。
那人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
林秋,好久不见。
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曾经意气风发的校草如今眼角已有了细纹,嘴边带着疲惫的弧度。
你怎么会在这里工作林秋问。
周杨苦笑:B大毕业后找工作不顺利,家里情况越来越差,只能做些临时工。
他顿了顿:听说这是你的个人展,真为你高兴。
林秋点点头:要不要参观一下我可以带你看看。
不了,我还在值班。周杨婉拒,改天再说吧。
他转身离开,背影比高中时更加佝偻。
展览开幕当天,人潮涌动。
评论家、收藏家、各路媒体争相采访这位中国摄影界的新秀。
林秋小姐,您的《影子与光》系列作品背后有什么创作灵感一位外国记者问道。
每个人都曾是某个人的影子,直到找到自己的光。林秋回答得简短有力。
签名环节结束后,林秋正要离开,却被周杨拦住。
他换下了制服,穿着普通的T恤牛仔裤。
能单独聊几分钟吗
林秋看了看表:好。
两人来到展馆外的长椅前。
当初如果我珍惜你,现在会不会不一样周杨开门见山。
夜风吹拂着林秋的短发,她笑了:没有如果,我感谢你让我看清了自己。
你知道吗,我每天都在后悔。周杨低着头,看着你在媒体上的照片,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人生不是用后悔来衡量的。林秋打断他,而是珍惜当下每一刻。
周杨抬头,眼中带着复杂的情绪:我能不能…
林老师,《告别影子》那幅作品收藏家出了天价想购买!小王兴奋地跑过来。
林秋转向周杨:抱歉,我得回去了。
去吧。周杨起身,祝贺你。
展览持续了两周,成为今年艺术圈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艺术评论》杂志用整版篇幅介绍林秋:她将平凡生活提升为艺术的高度,每一帧都直击人心。
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一张高中时期的校园剪影,清晨阳光下,少女的影子渐渐与她分离,取名《告别影子》。
这是我整个创作生涯的起点。林秋在采访中说。
闭幕当天,法国卢浮宫的代表亲自前来,邀请她明年春季赴巴黎举办个人展。
这是我们首次邀请如此年轻的亚洲艺术家。代表热情洋溢地说。
林秋站在聚光灯下,被闪光灯和掌声包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
角落里,周杨穿着保安制服,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人群散去后,林秋走向他:你还好吗
比不上你。周杨笑了笑,但我在努力。
重新开始永远不晚。
我知道了。周杨从口袋掏出一张照片,是林秋高中时拍的他的背影,这张能给我签个名吗
林秋接过照片,写下:愿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走出展馆,林秋抬头望向星空。
曾经活在他人影子里的少女,如今成了照亮自己人生的光源。
在巴黎的展览邀请函上,她写下新系列的名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