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破晓微光:寒夜的生命速递
凌晨三点四十分,城市裹着浓稠的墨色沉沉睡去,连平日里喧闹的夜市都消了声息。老周家的老式挂钟在黑暗中发出滴答声响,与妻子轻柔的鼾声交织。突然,枕边的手机剧烈震动,美团骑手App的提示音如尖锐的哨声划破寂静。屏幕亮起的瞬间,刺目的白光让老周眯起眼睛——紧急订单赫然显示:退烧药、体温计、粥,市立医院家属楼1203,加急!备注栏里红色小字格外醒目:孩子烧到40度,求求您快点!
妻子在睡梦中嘟囔:又接急单了老周摸黑抓过放在椅背上的冲锋衣,衣服表面印着的袋鼠logo在月光下泛着微光。他低声应道:有位宝妈说孩子烧到40度......话未说完,已经套上鞋子。客厅冰箱上贴着女儿的奖状,照片里扎着马尾的女孩笑得灿烂,这让他想起女儿小时候发烧时,妻子心急如焚的模样。
推开单元门,寒风如利刃般灌进衣领,老周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电动车停在路灯下,灯罩被薄雾笼罩,晕染出朦胧的光圈。他快速检查保温箱,除了订单所需物品,还特意塞进去一个暖手宝——这是他跑夜单多年的秘密武器。手机导航显示,最近的24小时药店还有三公里,但此刻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
启动电动车的瞬间,手机突然弹出一段语音消息。点开后,孩子沙哑的哭声混着母亲焦急的安抚声传来:宝宝别怕,药马上就来了......老周的心猛地揪紧,握紧车把加快速度。车轮碾过结霜的路面,发出沙沙的声响,路旁的树木在夜色中化作模糊的黑影飞速后退。
路过一个路口时,红灯亮起。老周看着倒计时,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扭头看了看周围,凌晨的街道空无一人,咬咬牙,在确保安全后闯了过去。冷风刮在脸上生疼,他却浑然不觉,满脑子都是那个高烧的孩子。
终于抵达药店,老周几乎是冲进店里的。要退烧药和体温计,加急!他大声喊道。店员被他的急切吓了一跳,立刻手脚麻利地开始备货。等待的间隙,老周又跑向隔壁的粥店,要了一碗温热的白粥。
抱着物资冲向市立医院家属楼时,老周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冷风一吹,不禁打了个哆嗦。楼道里的感应灯忽明忽暗,照亮他急促的脚步。1203室的门虚掩着,屋内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和母亲压抑的啜泣,声声刺痛着老周的心。
大姐,药来了!老周推开门,一股热浪夹杂着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客厅的茶几上散落着沾了水渍的毛巾和退烧药包装袋,沙发上,一位年轻母亲正抱着孩子来回踱步,泪水在脸上纵横交错。孩子的小脸烧得通红,紧闭着双眼,嘴里不时发出呜咽。
老周轻手轻脚放下物资,从保温箱掏出温热的粥:大姐,先给孩子垫垫肚子,空腹吃药伤胃。女人抬起头,红着眼眶要转账,手却止不住地颤抖。老周摆摆手:照顾好孩子要紧!有什么需要随时叫我!转身离开时,他听见身后传来母亲带着哭腔的感谢:谢谢!谢谢!
下楼时,老周的脚步比来时沉重许多。寒风吹过,他裹紧了冲锋衣。手机突然震动,弹出一条五星好评:谢谢你,在最无助的时候带来希望。您不仅送来了药,更送来了安心。愿好人一生平安!老周看着屏幕,嘴角微微上扬,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此时,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城市即将迎来新的一天。老周跨上电动车,准备继续迎接新的订单。他知道,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还有许多人在等待着温暖的送达,而他愿意做那个在寒夜里传递希望的人。
第二章
正午骄阳:写字楼里的治愈时刻
正午十二点,阳光如同金色的利箭,穿透玻璃幕墙,洒在CBD写字楼的办公桌上。林薇盯着电脑屏幕,密密麻麻的报表像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海洋,胃部突然传来的绞痛让她脸色煞白。她的手颤抖着,点开美团App,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点下一碗白粥,犹豫再三,在备注栏里打下:求带胃药,谢谢!那几个字仿佛耗尽了她最后的力气,她靠在办公椅上,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此时,骑手张姐正在一家餐厅门口等待取餐。手机提示音响起,她低头看到林薇的订单,目光扫过备注栏,眉头微皱。张姐是个热心肠,看到求带胃药这几个字,心里一紧。她知道,此刻的林薇一定难受极了。取完餐后,张姐顾不上正午的骄阳,一路小跑,朝着附近的药店奔去。
药店的冷气扑面而来,张姐在药架间穿梭,眼睛快速扫视着各种胃药。她想起自己的女儿,也是在写字楼里工作,经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吃饭。就这个吧,效果应该不错。张姐拿起一盒胃药,付完钱后,抱着保温袋和药盒,朝着写字楼跑去。
写字楼里,空调嗡嗡作响,张姐气喘吁吁地爬上23楼。林薇的办公室门口,张姐轻轻敲了敲门,没有回应。她推开门,看到林薇正脸色苍白地趴在工位上,额前的头发被汗水浸湿。姑娘,先把粥喝了。张姐快步走到林薇身边,从保温袋里拿出温热的粥,又从口袋里掏出保温杯,这是我泡的姜茶,驱寒暖胃,喝了会舒服些。
林薇缓缓抬起头,看到张姐额头上的汗珠和关切的眼神,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接过粥,小口小口地喝着,那温热的粥顺着喉咙滑下,胃部的疼痛似乎减轻了几分。张姐看着林薇喝粥的样子,想起自己的女儿,眼眶微微泛红。她从口袋里拿出胃药,放在林薇的桌上,轻声说:按时吃药,以后可不能再这么不注意身体了。
林薇喝完粥,抬起头,感激地看着张姐:谢谢阿姨,要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张姐笑了笑,拍了拍林薇的肩膀:傻姑娘,出门在外,谁还没个不舒服的时候。照顾好自己,要是还难受,就去医院看看。
三天后,张姐正在街头骑行,手机提示音再次响起。她停在路边,点开订单,看到备注栏里写着:张姐,上次谢谢你!这是给你的奶茶,备注要加双倍珍珠!配送地址正是林薇的办公室。张姐嘴角上扬,心里暖暖的。她望着远处的写字楼,仿佛看到了林薇脸上的笑容。
这姑娘,还挺有心的。张姐喃喃自语,收起手机,跨上电动车。阳光洒在她的身上,那一抹黄色的美团制服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张姐的脑海里,浮现出林薇喝粥的样子,还有女儿在写字楼里忙碌的身影。她知道,在这座城市里,每一次配送,都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温暖的传递。
当张姐再次来到林薇的办公室时,林薇正坐在工位上,看到张姐,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张姐,快尝尝我给您点的奶茶。林薇站起身,接过奶茶,递给张姐。张姐接过奶茶,喝了一口,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也甜甜的。
谢谢你,张姐。林薇的声音里带着感激,您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在我最难受的时候帮助我。张姐笑着说:傻丫头,阿姨也有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女儿,看到你就想起她。以后要是还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data-fanqie-type=pay_tag>
林薇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泪花。在这钢筋混凝土的写字楼里,张姐的关心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林薇的心。而张姐也在这份温暖的回应中,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
从那以后,林薇和张姐成了忘年交。林薇会在工作之余,给张姐发消息,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张姐也会在路过写字楼时,给林薇带一些自己做的点心。她们的故事,在这座城市里,成为了一段温暖的佳话。写字楼外,阳光依旧炽热,而写字楼里,温暖在她们之间流淌,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她们紧紧相连。
第三章
暴雨突袭:街头的守护伞
盛夏的午后,天空突然被乌云吞噬,豆大的雨点砸在柏油路上,腾起阵阵白雾。骑手陈阳的雨衣早已失去防水功能,雨水顺着帽檐流进脖颈,裤腿沾满泥水,在电动车踏板上汇成小小的溪流。手机导航不断发出提示:前方积水严重,请绕行,但当他看到新订单备注时,握着车把的手骤然收紧——给独居老人送餐,他腿脚不便,拜托了!
陈阳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调转车头冲进雨幕。电动车碾过积水路段,激起半人高的水花,他却顾不上躲避,满脑子都是那位独居老人。订单地址在城西的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他抱着用防水布层层包裹的餐盒,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湿滑的楼梯向上跑。六楼的台阶仿佛没有尽头,雨水和汗水模糊了视线,怀里的饭菜却始终温热。
咚!咚!咚!陈阳用力敲门,回应他的只有空荡荡的寂静。电话拨过去,听筒里只有机械的忙音。他趴在门缝上听,隐约传来微弱的呻吟。暴雨在窗外肆虐,陈阳的心跳几乎要冲破胸腔,他立刻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在邻居的帮助下,他们用备用钥匙打开了房门。
屋内弥漫着刺鼻的药味,卫生间门口,老人蜷缩在地,手边散落着止痛片的药瓶。陈阳蹲下身,轻声呼唤:大爷!您醒醒!老人眼皮动了动,虚弱地抓住他的手腕。顾不上多想,陈阳脱下湿透的雨衣,垫在地上,将老人小心翼翼地背起。老人枯瘦的手指紧紧揪住他的衣领,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谢谢...谢谢...
暴雨愈发猛烈,陈阳冲进雨幕,雨水打在脸上生疼。他把外卖箱里的保温垫铺在电动车后座,让老人躺好,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盖在老人身上。警笛声在雨中由远及近,陈阳载着老人,在积水的街道上疾驰。车轮卷起的水花拍打着裤腿,他却感觉不到寒冷,只有一个念头在脑海中回响:快!再快一点!
医院走廊的灯光惨白,陈阳浑身湿透地守在抢救室外。护士递来一杯热水,他的手还在微微颤抖。直到医生说老人已经脱离危险,他才发现自己的双脚早已泡得发白,手机也因进水开不了机。社区工作人员要给他报销医药费,他却摆摆手:只要大爷没事就好。
半个月后,老人康复出院。当陈阳再次接到那个熟悉地址的订单时,备注栏写着:小陈,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顺路带点菜回来吧!他来到老人家中,推开门,红烧肉的香气扑面而来。老人站在厨房里,系着印有袋鼠logo的围裙——那是用他破损的雨衣改制的。
孩子,快坐下!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要不是你,老头子我这条命就没了。餐桌上,除了红烧肉,还有一碟切好的西瓜。陈阳咬下一口红烧肉,咸香的滋味在舌尖散开,眼眶却突然发热。从那以后,他的配送列表里多了一个特殊订单,每周三次,风雨无阻。备注栏的文字也越来越长:记得带降压药今天做了糖醋排骨下雨别着急,路上注意安全
暴雨依然会在盛夏突袭,但每当陈阳路过那个老旧小区,看到六楼窗户透出的暖黄灯光,就觉得所有的奔波都有了意义。电动车的保温箱里,不仅装着可口的饭菜,更承载着跨越年龄的牵挂。而老人窗台上,那盆用外卖餐盒栽种的绿萝,正沿着防盗网向上生长,在风雨中舒展着翠绿的叶片。
第四章
深夜食堂:城市夜归人的慰藉
凌晨一点,城市褪下白日的喧嚣,霓虹灯在夜雨里晕染成斑斓的色块。小王的电动车碾过积水的路面,保温箱里的烧烤在锡纸包裹下滋滋作响,混合着啤酒罐碰撞的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手机导航显示目的地就在前方,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看见便利店的招牌在雨幕中明明灭灭。
拐过街角,穿橘色环卫服的大叔正蜷缩在便利店门口的台阶上。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脚边磨破的扫帚重叠在一起。大叔头顶的塑料布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勉强遮挡着细密的雨丝。小王停稳车,从保温箱里取出餐袋时,发现订单备注栏里多了行手写体:麻烦别打电话,怕吵到别人。
师傅,您的餐。小王蹲下身,将还冒着热气的纸袋递过去。雨水顺着他头盔的帽檐滴落,在地上砸出小小的水花。大叔抬起头,皱纹里还沾着未扫净的落叶,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他伸手接餐时,小王注意到那双布满裂口的手,指甲缝里嵌着黑色的污垢。
正要转身离开,小王瞥见大叔直接坐在湿漉漉的马路牙子上。等等!他突然叫住对方,从电动车侧袋掏出折叠凳,坐这个,地上凉。金属支架展开的咔嗒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大叔张了张嘴,喉结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最后只是用力拍了拍小王的肩膀。
保温袋里的铝箔纸被撕开,肉筋的香气混着孜然味扑面而来。大叔举起啤酒罐要碰杯,却发现对面没有酒杯,尴尬地停在半空。小王笑着摘下头盔:师傅,我陪您喝两口。他拧开另一罐啤酒,泡沫溢出罐口,在路灯下泛着琥珀色的光。
孩子高考完就去深圳了。大叔突然开口,声音像砂纸摩擦,说那边机会多,要赚大钱接我过去......他咬下一大口肉筋,油星溅在破旧的衣领上,可这都半年了,每次视频他都在加班,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上。
夜雨不知何时停了,便利店的冷光透过玻璃照在两人身上。大叔讲起年轻时在钢厂当工人的故事,讲他如何在寒冬腊月抢修机器,讲工友们凑钱给他儿子买辅导书。小王望着对方被路灯照亮的侧脸,忽然想起老家的父亲——那个总在电话里说别惦记,家里一切都好的男人。
你说,是不是人老了就成累赘大叔突然放下空罐,声音带着醉意。小王没回答,只是又递过一串烤茄子:师傅,您尝尝这个,特香。他想起自己跑单时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凌晨三点等宵夜的程序员、在医院门口吃便当的陪护家属、给夜班丈夫送汤的妻子......这座城市的深夜,藏着太多未说出口的疲惫与牵挂。
便利店的电子钟显示两点十七分,大叔的话渐渐少了,头一点一点地打着盹。小王轻轻收起折叠凳,将没吃完的烧烤重新包好放进保温箱。临走前,他把剩下的半罐啤酒放在大叔脚边,又从口袋掏出随身带的创可贴——方才他注意到大叔掌心有道新鲜的伤口。
骑上电动车时,小王回头望去。路灯下,大叔歪靠在便利店的卷帘门前,橘色环卫服在夜色中格外醒目。远处的写字楼依然亮着零星的灯光,霓虹在积水中折射出细碎的光,仿佛城市在悄悄眨着眼睛。保温箱里新订单的提示音响起,他摸出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备注栏写着:给夜班保安送碗热粥,多加香菜。
车轮转动,溅起的水花在地面划出短暂的涟漪。小王握紧车把,朝着下一个温暖的目的地驶去。在这座永不眠的城市里,每个深夜的订单都是一盏等待点亮的灯,而他愿意做那个提着灯笼的人,让漂泊的灵魂在寒夜里,都能找到片刻的慰藉。
第五章
银杏之约:病房里的生命接力
深秋清晨,薄雾笼罩着城市,老周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细小的冰晶。手机在电动车的支架上震动,新订单的提示音打破了街道的寂静。他习惯性地扫了一眼,配送地址显示为市中医院,本以为又是寻常的药品或餐食订单,直到看清备注栏的文字:请帮忙收集银杏叶,给儿科病房的孩子们。
这行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老周记忆的闸门。他想起去年寒冬,也是在这间医院,遇见了护工张姐。那时他为一位术后患者送餐,在走廊里撞见抱着纸箱的张姐,纸箱里装满了形状各异的落叶。这些是给孩子们的。张姐当时笑着解释,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温柔,他们总说想看秋天,可病房的窗户太小了......
老周握紧车把,调转车头驶向最近的公园。晨雾中,银杏树的枝桠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金黄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他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折下几支完整的枝条,叶片上的霜花簌簌落在肩头,凉意沁进脖颈。路过的晨练老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他笑着解释:给医院的孩子们带点秋天。
整个上午,老周的配送路线都围绕着银杏树展开。他穿梭在城市的街巷,从繁华商业区的景观树,到老旧小区的百年古树;从学校门口排成行道的银杏树,到公园里游人如织的银杏林。每到一处,他都像寻宝般仔细挑选,将形态最美、颜色最鲜艳的叶片轻轻放进纸箱。遇到够不着的高处,他就向路人求助,而听过缘由的人们,无不热情地帮忙。
当他抱着装满金黄叶片的纸箱走进儿科病房时,阳光正好穿透云层,洒在走廊的瓷砖上。病房里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老周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房门。消毒水的气味中,突然飘进一丝清新的草木香。
叔叔来了!叔叔带来秋天了!戴着卡通口罩的小男孩率先发现了老周,兴奋地叫起来。病床上的孩子们纷纷探出头,眼睛亮得像星星。老周的眼角有些发烫,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箱,金黄的叶片像蝴蝶般倾泻而出。孩子们围拢过来,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苍白的小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一个戴着粉色口罩的小女孩拽了拽老周的衣角,递给他一张画纸。纸上用蜡笔涂满了灿烂的金黄色,还画着歪歪扭扭的小人,旁边写着:谢谢送秋天来的叔叔!老周蹲下身子,仔细看着画里那个戴着美团头盔的小人,喉咙发紧:喜欢吗以后叔叔还会带来更多漂亮的叶子。
傍晚收工时,夕阳将城市染成温暖的橘红色。老周的手机再次震动,新订单的提示音响起。他点开一看,配送地址依然是市中医院儿科病房,备注栏的文字让他心头一暖:我们也想收集叶子,送给其他生病的小朋友!
站在街边,老周望着天边绚丽的晚霞,想起白天孩子们专注地挑选叶片,认真地把叶子夹进书本的模样。原来善意真的会传递,就像秋天的银杏叶,一片接着一片,不知不觉间,就染黄了整座城市。他的保温箱里,除了待配送的餐食,还多了个小纸盒,里面装着孩子们送给他的手绘卡片和几片特别的银杏叶——那是他今天收到的,最珍贵的订单。
夜色渐浓,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老周跨上电动车,朝着新的目的地出发。车轮碾过满地的银杏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秋天在耳畔低语。在这条传递温暖的道路上,他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孤单的行者。
终章
车轮上的星河
凌晨三点五十分,城市还浸泡在浓稠的夜色里,老周家阳台的风铃突然叮当作响。他轻手轻脚摸黑穿好反光背心,厨房灶台上的保温杯里,妻子新熬的姜汤还冒着热气。手机在裤兜里震动,美团骑手App跳出熟悉的提示音——这次是送往城郊养老院的降压药,备注栏写着:李奶奶每天早上六点必须服药。
与此同时,二十公里外的城中村,骑手小陈正蹲在电动车旁修理链条。半小时前,他为了避让突然冲出的流浪猫摔倒,膝盖擦破了皮,链条也卡在齿轮里。但当看到新订单备注孕妇急需产检报告时,他咬着牙从工具箱里翻出扳手:得赶在早高峰前送到医院。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车旁散落的工具在地上拼成倔强的形状。
晨雾未散,骑手张姐已经穿梭在老城区狭窄的巷子里。她的保温箱里,除了早餐订单,还多了袋新鲜的菠菜——那是要顺路带给独居老人王大爷的。转过熟悉的街角,她看见老人正坐在门口张望,银白色的头发在风中轻轻晃动。张姑娘,这么早就麻烦你!老人颤巍巍地接过菜,布满皱纹的手偷偷往她口袋塞了颗热乎乎的茶叶蛋。
正午的太阳炙烤着柏油路,路面温度飙升至40度。骑手小林的防晒袖套早已被汗水浸透,他却在送餐途中突然刹车——人行道上,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被侧翻的行李箱绊住,奶粉罐滚落在地。小林二话不说停好车,不仅帮着收拾散落的物品,还从保温箱里拿出自己备着的矿泉水:宝宝没受伤吧这瓶水您拿去冲奶粉。
暮色降临,城市换上夜的华服。骑手小王载着生日蛋糕行驶在霓虹闪烁的街道上,订单备注写着:给加班的老婆一个惊喜,拜托准时!他特意绕路买了支玫瑰,小心翼翼地插在蛋糕盒旁。当敲响写字楼28楼的门,看到女士惊讶又感动的表情时,他想起自己妻子怀孕后,每天在家等着他带夜宵回来的模样。
深夜十一点,城市渐渐安静下来。骑手老赵的电动车停在老旧小区楼下,他提着夜宵爬上六楼。开门的是个穿着睡衣的程序员,屋内电脑屏幕蓝光闪烁,案头堆满泡面盒。辛苦了!程序员递来一瓶饮料,每次加班到崩溃时,就盼着你们来。老赵笑着摆摆手,下楼时,手机又弹出新订单:急需验孕棒,药店已关门,拜托了!
他调转车头,想起自己怀孕的妻子。路过24小时便利店,他不仅买到了验孕棒,还多买了盒叶酸。当他把东西送到顾客手中时,女孩红着脸道谢,眼里却泛着泪花。老赵从口袋里掏出两颗糖果:给未来的小宝贝留着。转身离开时,手机弹出妻子的消息:今天去产检,宝宝在肚子里踢我了。
凌晨两点,城市陷入最深的沉睡。美团骑手App依然亮着温暖的微光,新的订单不断涌现:给夜班保安的热豆浆,给急诊护士的提神咖啡,给失眠女孩的助眠茶饮。骑手们的电动车在大街小巷穿梭,车灯照亮一张张疲惫却坚定的脸庞。他们或许互不相识,却用同样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老周在配送途中,收到了李奶奶孙子发来的消息:叔叔,奶奶说今天的药特别准时,她还让我画了幅画送给您!附件里,稚嫩的画笔下,戴着美团头盔的叔叔骑着电动车,身后跟着一条由星星组成的路。小陈修好电动车赶到医院时,孕妇家属硬塞给他一袋水果:年轻人,谢谢你!要不是你,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姐的手机相册里,已经存满了和老人们的合影。王大爷学会了用微信,每天都会给她发注意安全的语音。小林收到了年轻妈妈寄来的锦旗,上面写着热心相助,温暖人心。小王的妻子特意注册了美团账号,时不时给骑手们点杯奶茶,备注栏写着:辛苦了,愿你们平安!
老赵回到家时,妻子正坐在沙发上织婴儿毛衣。看到他膝盖上的擦伤,心疼地埋怨:下次别这么拼命了。老赵却笑着搂住她:今天又帮了好几个需要帮助的人,感觉特别值得。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宁静。
春去秋来,美团骑手们的车轮丈量着城市的每一寸土地。这里有凌晨四点的坚守,有暴雨中的逆行,有陌生人之间的温暖传递,更有对生活永不熄灭的热爱。他们的保温箱里,装着的不仅是美味的餐食、急需的药品,更是无数个家庭的期盼、慰藉与希望。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城市,骑手们又将踏上新的征程。他们知道,每一次接单都是一次信任的托付,每一次送达都是一份温暖的延续。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那些温暖的瞬间,那些善意的传递,终将汇聚成照亮人心的璀璨星河,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而他们,就是这星河中最亮的星,用自己的微光,照亮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