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毕福剑的说话之道 > 9.将心比心,才有说服力

9.将心比心,才有说服力
古人云:口者,心之门户也。然而很多时候,会说话不等于是能说会道。想到打动别人,就应该从心开始。能够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地与对方交流,才会获得最佳效果。
在一次央视国际频道的访谈中,主持人问毕福剑:有观众朋友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说星光大道那么多的参赛选手,毕老师肯定也会有特别欣赏的人,那么你在主持的时候会不会给他特别留有空间呢
毕福剑说:这个避免不了,我在CCTV网站上有一个公开的信箱,好多提意见,有的甚至在骂,说你作为主持人必须公平办事。但是事实这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换我,换中央电视台台长一旦进入到这个环节当中也很难不参杂私人感情,如果你的兄弟进来,你跟他熟跟别人不熟呀,你多多少少在语言或者行为上偏向与他,这避免不了的,谁说大话都没有用。
有一次加拿大的一个小女孩,是中国人在加拿大长大的,这个小孩太可爱了,我就想一直保着她,到周冠军、月冠军,一直到年赛;还有中间有一个感情线,一般情况下我们以艺术线为主,感情线为辅,因为毕竟是电视,不是专题,所以一般情况下艺术线为主,但是中间讲讲会带出一些感情线的东西来,你避免不了。
从毕福剑的这段话中,他并没有否认这种不公正的存在,而是把这种的情感偏颇当成是一个普通人都会有的心态,并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避免不了的,谁说大话都没有用。
老毕把自己放在了普通人相同的地位上,然后感同身受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意见。将心比心地去与人交流,这样自然也就能得到他人的理解,而且还能巧妙的触动他人深处的那根心弦,这样的说话方式是最无害却又能达到效果的。
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曾经提出一个同理心的概念,它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出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愿意接受的待遇,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欢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
人们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理解万岁,
为什么有那么多需要理解的心呢就是说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确实是不容易的事,而将心比心则是理解的最好前提,说大一些,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位老人患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我他连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泛起了青包,疼痛非常的老人正想抱怨护士几句,却抬头看到了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老人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于是便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小护士扎第三针的时候,终于成功了,她万分感激的对老人说:叔叔,对不起。我真该感谢你让我扎了三针。我是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你的鼓励,我真不敢给你扎了。
老人笑了笑说道:没关系,我也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女儿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与鼓励。
将心比心,好说难做。它需要我们真正做到换位思考,真正付诸行动,如果我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与人相处时一切关系都可以融洽许多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有和别人沟通互动,但经常不经意地话不投机或语出伤人都不自知。
与人沟通最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进行,若果凡事只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往往会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而且以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为先,只有令人感到你是一个自私、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够将心比心,说话的内容亦会有所不同,当你学会以对方为中心,你会容易组织一些令对方接纳的说话内容。
比如,尽量避免反问句,多用客观陈述句。这是最典型的句式,我不是告诉过你,你不是已经有经验了,这种话听着感觉就是在责问。如果想不惹人讨厌,就少用反问,而用陈述句。
还有就是别人交代给你一件事情,或别人主动帮你做事情,避免说这个挺简单事情的,也别说好吧。或者委婉谢绝,或者感谢,或者应该说这件事你会做好,或这件事情的需要何时完成及重要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