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咸阳宫的飞檐上挂着腊月的冰棱,像极了我前世写字楼里永远擦不干净的玻璃水痕。
我叫李不韦,当然不是那个奇货可居的吕不韦——毕竟穿越这种事,能给个基层公务员身份就不错了,还敢肖想丞相
此刻我正趴在案几前,对着堆积如山的竹简长吁短叹,右手中指上的老茧又磨破了,混着朱砂在《秦律·仓律》副本上晕开一小团暗红,像极了前世加班时泼在报表上的咖啡渍。
李不韦,新下的《为吏之道》抄完了吗啬夫的大嗓门从门外传来,惊飞了窗台上觅食的麻雀。
我手忙脚乱地把写废的竹简往桌底塞,却忘了这时代的桌子离地足有三寸,二十几片刻着喜字的竹片正以扇形姿态在啬夫脚边展开——那是我昨夜Attempt(尝试)给隔壁编户齐民家阿姊写的情书。
可惜关关雎鸠写成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被塾师用戒尺敲了七下掌心。
啬夫突然推开门,你磨磨蹭蹭,干甚把你抄完的《为吏之道》予我一观!
啬夫捡起竹简,浓眉拧成了石峁城的城墙:李不韦,你这‘喜’字怎么多了四只脚
我额头沁出冷汗,听见自己的声音比栎阳铁市的破锣还沙哑:回啬夫,此乃小篆新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
放你娘的厥词!啬夫的戒尺重重落在我手背,再敢在公文中写错别字,当心被送去修驰道!他甩下一卷新简。
啬夫说完摔门而去,留下我一个人在原地……
竹简角刮过我的虎口,这是内史府刚发的《均工律》,三日内抄三十份,分发给治下二十七个亭长。
三十份每份二十简,每简三十字......我掰着手指头算到第七根时眼前一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秦朝公务员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岁——不是被律法吓死的,是被KPI(关键绩效指标)累死的。
第一章
竹简如山,加班如狱
秦朝打工人的一天,从举火开始,到闭户结束。
所谓举火,就是点燃办公桌上的膏灯——松脂拌动物油脂制成的光源,烟大味重,每天下班时我的鼻孔都能挖出半两黑灰,比前世吸的PM2.5还带劲儿。
抄公文是基本功,但秦朝的复印机全靠右手,更有甚者还来个左右互搏。
BUt,为了提高效率,我发明了竹简三明治法:将两卷空白简夹在抄好的范本两侧,用绳子固定后悬空吊起,这样低头写一行,抬头看一行,省去了频繁翻简的时间。
此法很快在县署传开,直到某天被主簿发现——他拎着我发明的神器大骂:竖子!擅改官署规制,当处以髡刑!
髡刑就是剃光头,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秦朝,这比打板子还羞辱人。
我抱着脑袋躲到厕所里哭,听见隔壁坑位传来窸窣响动,抬眼竟看见啬夫正蹲在那里用竹签刮竹简——原来他也在偷偷改良抄写法,把小篆的圆转笔画改成直折,说是这样写得快些。
后来这种字体被称为秦隶,当然,发明者一栏写的是程邈,不是我们这些蹲坑摸鱼的基层社畜。
最可怕的不是抄公文,是送公文。
秦始皇为了实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建立了严密的文书传递系统:普通文书日行一百里,加急件奔马传日行三百里,若延误时限,轻则笞五十,重则腰斩。
记得,有次我负责送一份关于徙民实边的诏书,从咸阳到九原郡,两千八百里路,我骑着县署最瘦的老马,怀里揣着三块冷硬的粟饼,每隔三十里换一次马,每隔一百里吃一口水——那水还是从路边泥坑里舀的,混着骆驼粪的味道。
到达九原时,我整个人瘦了一圈,头发里结满了草籽,指甲缝里嵌着马汗和泥土。
守关的卒长接过文书时,我忽然想起前世赶高铁去外地开会的自己,一样的风尘仆仆,一样的身心俱疲,只不过那时我
手里攥着的是高铁票,现在是盖着御史府大印的木牍。
第二章
舌尖上的秦朝,没有辣椒的麻辣人生
结束了一天的996,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回家吃饭——如果那能叫饭的话。
秦朝的主食是粟和菽,也就是小米和大豆。
小米粥熬得稀烂,撒把盐就是早餐;大豆通常煮成豆饭,口感粗粝,咽下去时能听见喉咙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在嚼前世办公室里的打印纸。
不过,偶尔也能能吃到黍(黄米),那算是改善伙食了,得配着酸菜才能咽下去——是的,秦朝没有醋,酸味全靠腌制的芥菜帮子。
菜就更可怜了,所谓五菜指的是葵(冬苋菜)、藿(豆叶)、薤(小蒜)、葱、韭,全是水煮清炖,连油星都见不着。
有次我咬咬牙买了块猪肉,想学着前世做个红烧肉,结果发现家里没有铁锅,只有青铜鼎;没有酱油,只有肉酱;没有冰糖,只有麦芽糖。
最后炖出来的东西呈灰褐色,甜不甜咸不咸,可见这个时候的条件有多艰苦,就像是《秦律》里记载的盗徙封案现场——乱七八糟,惨不忍睹。
最让我崩溃的是,我这个爱吃辣椒的人,居然在这里没有没有辣椒。
data-fanqie-type=pay_tag>
作为一个前世无辣不欢的川渝人,我对着一鼎寡淡的菜汤欲哭无泪,只好抓了把花椒扔进锅里——没想到这反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花椒的麻味配上肉酱的咸香,竟吃出了几分麻婆豆腐的错觉。
从此我成了咸阳菜市场的花椒大户,以至于卖花椒的阿叔每次看见我都热情招呼:小李啊,今天又要二钱花椒是不是给新妇做月子餐
我苦笑着摇头,心想如果阿叔知道我是用花椒来替代辣椒,怕是要被送去学室重新接受六艺教育。
不过说起来,秦朝的学室倒是和前世的培训机构很像,都是交了钱就有人教你技能——只不过这里教的是识字、算术和律令,学成后可以参加史考,合格了就能当公务员,妥妥的就端上铁饭碗,吃住无忧,还月月有例钱。
第三章
基建狂魔的日常,从长城到厕所都是黑科技
某天午休时,我跟着啬夫去咸阳街头闲逛,忽然看见一队穿着褐衣的刑徒抬着巨大的石板走过,石板上刻着驰道二字。
啬夫告诉我,这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全国高速公路网,以咸阳为中心,向东到齐燕,向南至吴楚,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栽一棵青松——比前世的八车道高速公路还气派。
知道为啥要修驰道吗啬夫啃着一根甘蔗(这玩意儿在秦朝叫柘浆,贵得要死,不知道他从哪儿弄来的),陛下说,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大秦的兵车可以一日抵达任何角落。
我望着那平整的路基,想起前世看过的纪录片,说秦朝的驰道使用熟土技术,把土炒熟压实,这样就不会长草,路基也更坚固。
不得不说,老祖宗的智慧真是让人叹服。
比起驰道,更让我震撼的是长城。那年冬天,我被派去上郡运送粮草,远远望见长城像一条巨龙盘踞在群山之巅,青砖缝里结着冰,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
负责押运的屯长说,修建长城的民夫有三十万,每天要消耗十万石粮食,很多人累死了就埋在墙里,变成了基石。
看见那些烽火台了吗屯长指着远处的土台,白天烧狼粪,晚上点柴草,一里一墩,百里一城,有敌情的话,消息能在一天内传到咸阳。
我想起前世玩过的帝国时代游戏,里面的信号塔大概就是借鉴了这个原理吧。
除了大型基建,秦朝的黑科技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厕所,秦朝人叫圂厕,通常建在猪圈上方,人在上面方便,猪在下面吃——这样既节省空间,又能变废为宝。
有次我不小心掉进猪圈,被两头小猪追着跑了三条街,狼狈不堪,从此再也不敢晚上去上厕所。
关键是还有先进的排水系统,咸阳城里埋着陶制的排水管,管口呈喇叭状,防止杂物堵塞,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检查井,方便疏通——比我前世住的老小区下水道靠谱多了。
有回下大雨,我蹲在检查井边看水流哗哗流过,忽然觉得自己像是在参观某个古代水利工程展,只不过展品是真真切切的实用之物。
第四章
没有手机的夜晚,我们这样打发时间
历经忙碌的打工日常,我好不容易熬到休沐日(秦朝公务员每工作十天休一天,比前世的双休还惨),总得找点乐子吧。
最常见的娱乐活动是投壶,就是往酒壶里投竹签,类似于前世的丢沙包。
有次县署聚会,啬夫非要和我比投壶,结果他连投十支都没中,气得把壶摔了个粉碎,还说这破壶肯定被人动了手脚。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喝多了,拿反了竹签。
比投壶高级点的是六博,一种掷骰子走棋的游戏,棋盘上刻着曲道,棋子叫枭和散,赢了可以喝罚酒,输了要被弹脑壳。
我曾在市井茶馆见过两个大叔下六博,其中一个大叔掷出个五白(全白的骰子),兴奋得拍案而起,结果把棋盘震翻了,棋子滚得满地都是,气得另一个大叔抄起酒碗就砸过去——那场面,比前世看电竞比赛还刺激。
如果以上都觉得无趣,还不想出门的话,也可以在家听曲。
秦朝的乐器还是非常丰富的,有编钟、编磬、瑟、竽等,我有幸在咸阳宫见过一次宫廷乐舞表演,二十八位乐工穿着华美的深衣,敲击着青铜编钟,声音清亮如泉水击石;十六名舞女甩动长袖,像一群振翅欲飞的仙鹤。
不过这样的表演只有贵族能看,一般人是看不到的,然而像我这样的小吏,也只能在街头听流浪艺人吹竽——那声音呜呜咽咽的,倒像是在给我的社畜生活伴奏。
不过,偶尔也会有意外惊喜。
有回我路过市曹,看见一群人围着个杂耍艺人,那艺人居然能口吞火把、手接飞刀,看得我目瞪口呆。
更绝的是他身边有个小女孩,手里牵着一只猴子,那猴子居然会模仿人作揖、磕头,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我摸了摸兜里的半两钱,正犹豫要不要打赏,忽然听见有人喊市掾来了,杂耍班子瞬间作鸟兽散,只剩下我手里攥着钱,呆立在原地——原来秦朝也有城管啊。
第五章
在秦朝谈恋爱,比考公务员还难
前面说过,我曾Attempt给隔壁阿姊写情书,可惜以失败告终。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碰壁,早在三个月前,我就试过用秦朝的土味情话撩她。
那天我蹲在井边打水,看见阿姊提着陶罐来汲水,赶紧清了清嗓子:阿姊,你知道这井水为啥这么甜吗她摇摇头,我鼓起勇气说:因为里面有你映在水里的脸。
话音刚落,就听见扑通一声,阿姊的陶罐掉进了井里。
她白了我一眼,转身就走,留下我在原地尴尬地挠头——后来我才知道,秦朝人表达好感比较含蓄,通常会送花椒、木瓜之类的信物,像我这种直白的土味情话,只会让人觉得轻浮。
痛定思痛,我决定走文艺路线。
我翻遍了《诗经》,选中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句,特意刻在一片精美的竹简上,趁阿姊晾衣服时塞进她的竹筐里。
第二天,她居然回了我一片竹简,上面写着:李不韦,你昨天晾在绳子上的中衣掉我家院子里了,下次记得拴紧点。
我欲哭无泪,觉得自己可能注孤生。
直到有天,我在市上遇见一个卖布的楚地女子,她穿着短衣长裤,头发用红绳随意扎着,说话像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这位客官,要买点蜀锦吗我这可是从成都运来的,织着‘长乐未央’的纹样,娶新妇必备佳品!
我鬼使神差地买了两匹,其实我根本用不上,只是觉得她笑起来时,眼睛弯得像月牙,比咸阳宫的飞檐还好看。
后来我才知道,她叫阿桑,跟着父亲从楚地来咸阳经商,因为户籍问题总被市掾刁难。我自告奋勇帮她办理市籍,跑了三天腿,盖了七个官印,终于把文书办妥了。
作为回报,阿桑请我去她家吃酒。她亲手做的炖狗肉(秦朝吃狗肉很常见,别喷),还往里面加了我送的花椒。
我们坐在土炕上,就着一盏孤灯喝酒,她忽然说:李不韦,你长得真像我家乡的堂哥。
我差点被狗肉噎死,心想这算什么赞美
但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又觉得这话比《诗经》里的情诗还动听。
那天晚上,我摇摇晃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咸阳宫时,看见宫墙上的灯笼明明灭灭,像极了阿桑眼中的星光。
第六章
从抄书小吏到御前献言,社畜的春天来了
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公元前219年。那天我正在抄《田律》,忽然接到通知:内史府要选拔能言事者赴琅琊郡,向秦始皇汇报地方政务。
啬夫拍着我的肩膀说:不韦,你字写得工整,又熟悉律令,就你去吧。
就我这小吏,见皇帝我差点没把毛笔吞下去——见皇帝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活儿!
啬夫严肃的对我说:这是你的机会,好好把握!你……必须去!休要推脱!……
但反抗无效,我只好硬着头皮收拾行李,带上二十斤竹简(都是我整理的基层政务报告),跟着使团向琅琊郡出发。
琅琊台果然气派,海浪拍打着礁石,秦始皇的车驾停在岸边,六匹骏马拉着金根车,伞盖上的流苏在风中哗哗作响。
轮到我汇报时,我跪在地上,声音抖得比竹简还厉害,把准备好的词全忘了,只好临场发挥,说起了基层抄公文的辛苦:
比如竹简太重导致肩颈疼痛
比如写错字要刮掉重写浪费时间
比如送公文时找不到厕所只能就地解决......
说到这儿,我忽然听见上方传来低低的笑声。
抬头一看,秦始皇居然在笑,然而这依然不掩饰他的威严,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他身边的李斯也在笑,连站在台阶下的武士都在憋笑。
我脑子一热,接着说:陛下,臣以为可改良书写工具,用帛或纸替代竹简,如此可减轻官吏负担,提高行政效率。
话一出口,我就想抽自己耳光——纸这时候蔡伦还没出生呢!
没想到秦始皇却来了兴趣,他
lean
forward(倾身)不解的问道:纸是何物
我硬着头皮解释:以麻头、破布、树皮等捣成浆,晾晒成薄片,可书写......并装订成册,更方便以后整理收藏!
好!没想到你还有如此才学!秦始皇一拍几案,这个重任就由你做主,即刻命你牵头,与少府工匠一同研制此物。若成,赐爵三级;若不成,罚修长城三年。
我瞬间觉得天旋地转,这哪是逆袭,分明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但皇命难违,我只好带着几个工匠住进少府作坊,开始了造纸大业。
我们试过麻布、稻草、树皮,甚至把我的旧衣服都撕了——反正秦朝的衣服都是粗麻做的,破了也舍不得扔。
经过千百次的失败教训,终于在公元前218年,造出了第一张粗糙的麻纸。
当我把纸呈给秦始皇时,他仔细端详了许久,忽然大笑着说:好!有了此物,朕的诏书可更快传遍天下!李不韦,赐爵左庶长,黄金百镒!
我跪在地上,感觉像是在做梦。左庶长,那可是二十等爵中的第十级,相当于前世的处级干部了!
走出咸阳宫时,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摸了摸腰间新挂的玉具剑,忽然想起阿桑说过的话:李不韦,你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
第七章
在历史的缝隙里,做一个认真活着的人
后来,我成了少府的造纸令,每天忙着改进造纸工艺,偶尔也会想起从前抄公文的日子。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穿越,我可能还在现代当一个普通的社畜,加班到凌晨,吃着外卖刷手机,抱怨生活的不易。
但在秦朝,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活着的重量。这里有严苛的律法,也有温暖的人情;有繁重的徭役,也有伟大的梦想。我见过修建长城的民夫粗糙的手掌,也见过阿桑织锦时灵动的指尖;我听过啬夫的骂声,也听过秦始皇的笑声。
如今我坐在新盖的府邸里,看着案头的麻纸,上面还留着我初学写字时的歪歪扭扭——那是我用小篆写的活在当下。
窗外不时的传来市声,有卖花椒的阿叔,有耍猴的杂耍艺人,还有骑着快马传递公文的邮卒。
这就是秦朝,一个充满矛盾与活力的时代。
它不是史书上冰冷的年号,而是无数个像我一样的打工人,用汗水和梦想堆砌起来的真实世界,是一个可以触碰和感知的感官世界。
也许在后人眼中,我们只是竹简上的一行小字,但在我们自己心里,每一刻都活得热气腾腾,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要追求的,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哪怕是不会成功!
至于未来会怎样,管他呢。
反正无论是秦朝还是现代,社畜的字典里永远没有放弃二字——大不了,再发明个秦朝版996反抗指南呗,我不是照样能够获得好好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