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
竹影琴音诉心曲
处暑过后,云麓山的竹林褪了层暑气,竹叶在风里簌簌作响,像是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私语。煜明抱着新采的竹简往书院走,忽见素秋倚着竹门,手中握着团墨绿丝线,发间别着的竹簪是去年他亲手削的,此刻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明哥儿,快来!”素秋扬了扬手中的丝线,身后的竹架上晾着几串新制的竹风铃,“王木匠教我编的,说挂在窗前能招来秋风。”她转身时,衣摆扫过墙角的野菊,淡黄色花瓣簌簌落在竹席上,倒像是从《秋韵杂咏》里飘出来的诗句。煜明放下竹简,见她指尖被竹片划出道红痕,心疼地替她吹了吹,却换来她脸颊的绯红,“去年在溪谷,你替我包扎伤口时,也是这样。”
二人踩着满地竹影往竹林深处走,露水打湿了素秋的裙角。她忽然停在片野薄荷丛前,弯腰采摘时,发间的竹簪晃出细碎的光:“记得吗?前年秋夜,我们用这些薄荷煮茶,你说‘叶含清露香盈袖’,结果茶煮焦了,倒把整个书房熏成了药铺子。”煜明望着她发梢沾着的草叶,想起那晚月光透过窗棂,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竹影,比任何画作都动人。
行至竹林深处,忽见断崖边搭着间竹亭。素秋眼睛一亮,跑过去掀开竹帘,里面竟摆着架古琴,琴弦在穿堂风里微微震颤。“是老琴师的隐居处,”煜明轻抚琴身,见琴头刻着“听竹”二字,“他说唯有这竹林的风声,才配得上七弦之音。”素秋指尖轻触琴弦,泠泠之声惊起林间宿鸟,倒像是从《山居琴语》里流淌出来的音符。
午后忽有细雨飘落,二人躲进竹亭。素秋望着雨帘中的竹林,见千竿翠竹在风中摇曳,忽然轻吟:“雨打青竹声簌簌,风摇翠影韵悠悠。”这是煜明昨夜未写完的《秋雨竹韵》,此刻听她念来,竟比自己构思时更多了份空灵。她转头看他,睫毛上还沾着细密的雨珠,“你说,这雨是不是在替竹子写诗?”
煜明取过琴谱,指尖抚过泛黄的书页,忽见夹着的枫叶书签——那是去年秋日在枫林拾的,叶尖还带着素秋用朱砂写的“秋安”二字。他轻拨琴弦,《凤求凰》的旋律在雨声中缓缓流淌,素秋倚着亭柱,跟着哼唱起来,声音混着雨声与竹响,竟比任何乐器都更动听。恍惚间,他仿佛看见三年前在书院琴房,她。
远处,炊烟在竹林间升起,而属于他们的故事,却在这竹影摇曳、琴音袅袅中,继续写成新的词心。每一次拨弦,都是岁月的回响;每一笔落墨,都是时光的馈赠。云麓山的风穿过竹林,将昨夜的诗稿翻得簌簌作响,却翻不动那些早已刻进彼此生命里的,关于爱与诗意的,永恒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