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 > 解锁二帝陵

解锁二帝陵
——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
二帝陵是华夏人文始祖颛顼、帝喾的陵寝所在地,是华夏子孙万分敬仰的圣地,亦为历朝历代君主所重视。颛顼、帝喾有哪些丰功伟绩为何有姓氏之源,根在内黄的说法现代人们对二帝陵寄托了哪些美好愿景想要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我们应该参考哪些类型的史料让我们跟随高考试题,探寻二帝陵更多的奥秘吧!
高王庙会的形成
据史书记载,颛顼为黄帝之孙,姬姓,名乾荒。又称黑帝或玄帝,在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父亲是黄帝次子昌意,被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颛顼自小聪颖,15岁时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被封于高阳(今河南杞县东),故又称为高阳氏。帝喾为黄帝之曾孙,姬姓,名俊。其祖父玄嚣,是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
极,颛顼是其伯父。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15岁时,被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高辛镇),故号称高辛氏。由于颛顼的封地在高阳,帝喾的封地在高辛,自古三杨庄一带的老百姓就习惯尊称他们为高王爷,把他们的陵冢二帝陵俗称为高王庙。
据史料记载,二帝陵是汉代建陵冢,唐代立庙宇,宋代修缮,金代重修,之后又经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多次修葺。古时的二帝陵殿院辉煌,气势恢宏。前是山门,后是陵园。松柏掩映,浓荫蔽日,充满了神灵之气,看上去肃穆壮观。只可惜清朝末年时局动荡,又因宣统年间一场风沙,二帝陵渐渐被多年积起的黄沙掩埋,直到1986年清沙之后才重见天日。
庙会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起来的,古时候二帝陵一带高官连出,为答谢二帝恩德,他们立有感恩碑,表示永留纪念。每逢旱年,陵区周围田地会降下及时雨,获得好收成,老百姓感恩不尽,说去高王庙能消灾祛病,吉祥笼罩,遂把二帝奉为神明。尤其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是颛顼的生日,每到这一天,四乡八村的老百姓赶到二帝陵,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奉上供品,焚香跪拜,香雾缭绕,祈福祷告,家道永昌。买卖人也都赶过来进行贸易,二帝陵前车马如流,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庙会。
高王庙会持续五六天之久,尤其是三月十八这一天俗称正会,达到庙会的高潮。庙会这几天二帝陵附近可以说人潮涌动,道路阻塞。道路两侧各种商贩摆摊兜售商品,有生食熟食炒货,有家禽牲畜蔬果,有小工艺品,有衣服鞋帽,有常用家具农具等,绵延竟达数里之长。民间文艺团体到庙会演出是高王庙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有舞龙、舞狮、秧歌、抬阁、背阁、耍杂技、动物表演、武术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人驻足观看。演出单位有个体,也有大型剧团,有免费演出,也有收费观赏,演出层次与表演水平也各不相同,演出的场地多达十几处,整个庙会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不仅仅是颛顼,女娲的诞辰日传说也是农历三月十八,为何都在这一天呢首先,农历三月十八是春夏交替的时刻。随着春季的结束,夏季到来,气温逐渐升高,雨水逐渐增多,万物茂盛,农作物即将成熟,对农民来说是忙前的清闲,或走亲访友,或储备农具,而农历三月十八的集会就成为人际交往和贸易活动的场所,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这一天都有集会。其次,农历三月十八正好在寒食节、清明节的前后。现在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源于春秋时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朝时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又因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连,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扫墓了。除了扫墓祭奠外,清明节还流行踏青、插柳等活动,它一方面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另一方面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由此来看,农历三月十八颛顼的诞辰应是当地民众为举办庙会找到的神圣化、合理化的时间。
二帝的丰功伟绩
史书记载,黄帝死后,因颛顼有圣德,立为帝,时年20岁。《国语·楚语》说颛顼是继少昊(即玄嚣)之后主政。《山海经·大荒东经》神话中说少昊育颛顼于东海。据《史记》记载,虞、夏、秦、楚的始祖都是颛顼的子孙。
颛顼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创制颛顼历,后人推戴他为历法之宗。
传说在黄帝晚年,九黎地区巫教流行,崇尚鬼神,迷信盛行,风气败坏,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人民也不安心于生产。颛顼为解决这些问题,下令禁绝巫教,禁断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他亲自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做出榜样,又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还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这就是著名的绝地天通。据说他在位78年,活到98岁逝世,葬于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的三杨庄。
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之一,也是商族的第一位先公。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30岁。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深受百姓爱戴。
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平时庄重静穆,品德崇高;他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帝喾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咸黑、柞卜擅长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招》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帝喾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弃,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简狄,生子契,是商朝的始祖。次妃陈丰氏名庆都,生子放勋。次妃娵訾氏名常仪,生挚。帝喾死后,挚承帝位,9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相传帝喾活了105岁(一说92岁),死后,也安葬于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的三杨庄。故内黄县梁庄镇的三杨庄建有颛顼陵和帝喾陵,二陵相距不足百米,此即二帝陵也。
姓氏祭祖寻根堂
拜谒二帝陵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姓氏寻根。祭祖寻根的人们祭拜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或许更是把颛顼、帝喾看作自己的姓氏祖先。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姓,以是别婚姻;氏,以是别贵贱。秦汉以后,姓、氏就不再分开,或称姓,或称氏,或兼称姓氏。到司马迁《史记》时,姓和氏已合二为一。由此可见,现代中国人的姓,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而来的。
在碑石林立、古木参天、香火缭绕的景区内专门设有一处房子,名曰寻根堂,展示着几乎全部的中华民族姓氏。据了解,从血缘文化寻根的角度来看,颛顼和帝喾属于五帝时期中的重要时期,两大族群发展非常快。《颛顼帝喾后裔姓氏分布初探》一文统计:颛顼后裔有祝融、舜与禹三个重要族群,在当今300大姓中约有陈、胡、罗、董、叶等73姓,约占当今全国人口总数的17%;帝喾后裔有尧、契与后稷三个重要族群,在当今300大姓中约有王、刘、杨、周、吴等131姓,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3%。这些姓氏都是黄帝的嫡系后裔,构成了中华民族姓氏的主干。
2011年,骆氏同宗代表团一行到达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参加在二帝陵举行的公祭仪式。祭祀之后,立碑根在内黄。据《史记》记载,骆氏一姓传自4000多年前中兴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骆姓人应是夏禹的后代子孙,而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故禹是颛顼的孙子。《元和姓纂》记载: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望出内黄、会稽。骆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了内黄、会稽等分支。内黄即今河南内黄县,会稽在今浙江绍兴。如今,在骆氏十分殷盛的闽南滨海,家家户户的门额上镌有内黄衍派四字。
游颛顼帝喾陵,拜华夏人文始祖。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祭祀来尊崇祖先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还沉淀为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历代百姓一直视颛顼帝喾陵为华夏族根,顶礼膜拜,香火不绝。二帝陵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物古迹众多,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及文化艺术价值。
二帝陵全景
高王庙会场景
颛顼陵标志碑
帝喾陵标志碑
二帝陵姓系表
《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金句均出自《周易》。《周易》向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古有三《易》,正如《三字经》所述: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流传至今的主要是《周易》。提及《周易》,就不得不提汤阴羑里城。众所周知,汤阴是《周易》发祥地。《史记》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所谓中古,指周文王的时代;所谓忧患,指文王为天下人而忧患。《周易》中许多内容均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跟着高考试卷,一起走进羑里城,走进《周易》的世界。
羑里城
高考聚焦
(2019年全国
I
卷理科数学第6题)
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

和阴爻--,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
A.[516]B.[1132]C.[2132]D.[1116]
【考题解读】《周易》重卦与概率问题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周易》卦象来考查概率知识点。根据题意,所有爻组成的卦象共有26=64种,恰有3个阳爻的有[C63]=20种,所以,所求概率为[2064]=[516]。卦是什么这道题中的解释是描述万物的变化。易就是变化的意思。直横代表阳爻,断横代表了阴爻。每一个重卦都是由6个爻组成。《周易》共有八八六十四卦。在64卦中,0个阴爻(或0个阳爻)的重卦1个;1个阳爻(或1个阴爻)的重卦6个;2个阳爻(或2个阴爻)的重卦15个;3个阳爻(等同于3个阴爻)的重卦20个。因此,答案是[2064],化简后是[516],也就是A,所以了解《周易》的同学不用排列计算就会很快选对答案。
在历年高考题中主要考查太极阴阳与哲理运用。如2017年全国Ⅰ卷数学和2011年天津政治卷考查太极图,2017年山东语文卷考查中华文明特征时引用《周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