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 > 解锁相州安阳城

解锁相州安阳城
——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
相,是商朝中期安阳古地名,安阳在唐宋时期称相州。相州安阳城有哪些故事相州与邺城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龙凤街与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又是怎样的风景就让我们跟着高考试题,一起走进相州安阳城,感受那浓郁而永远的乡愁吧。
相州安阳城的前世今生
商朝中期商王河亶甲居相,这是历史文献中关于相地名的最早记录。到了北魏天兴四年(401年),以六郡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之地改设为相州,治所在邺城,这是相州名字的来源。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讨伐杨坚,兵败,愤怒的杨坚令韦孝宽将邺城焚毁,大火一月不灭。之后,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政权和大量民众南迁至二十公里外的安阳城。至此,安阳城为相州治所,成为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自隋、唐、五代至宋代,安阳一直称相州,建置时间长达612年。直到金明昌三年(1192年),金代把相州升为府,用军名给城取名彰德府。元代置彰德路,明代改回彰德府,清代延用之。历史滚滚向前,朝代几经更替,行政区划随之调整,名字称谓几经更改,但文化却一脉相承。
吾乡吾城
安阳建城史始于中商时期的洹北商城。从盘庚迁殷筑城算起,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有过不同称谓,城址有扩有缩,但大体上就是现在的安阳城。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相州城得到增筑与修葺,将相州正城、外城与增筑部分合并,城郭达到周围十九里。城墙外表砌砖,城门高耸,上建阁楼,共设四个城门:东门为永定门,因其朝向永定县而命名;南门为朝京门,因其朝向北宋东京汴梁而得名;西门为通晋门,因朝向山西省,其简称晋而命名;北门为通远门,意谓通向远方。增筑后的相州城,原北门改为拱辰门,拱辰门北的城门称通远门。
北宋末靖康之变时,赵不试知相州。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大举南侵,围相州城日久,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军民士气尽失。赵不试知其不可守,遂与众人道:城可降,不试宗子也,不可降。登城与金兵约定,开相州城门,勿杀我民。赵不试于官邸东面而拜,命统制张琼待其去后覆土实之,跳井以殉国。张琼亦自刎于井旁以全气节。待赵不试死后,相州失守,相州百姓幸免于屠城之难,人们感念其大恩大德,赞其忠烈,为其立祀,时常祭拜。
明清时的安阳城,以西周周王城图为蓝本。老城方九里,十字大街贯通中心,中轴线两边的街坊基本对称,城垣高二丈五尺,阔二丈,周围九里一百一十三步。城有四门,东永和门、西大定门、北拱辰门、南镇远门,东西城门不直对,据说是为了防御水患,且在城池防御中易于巷战,易守难攻。四座城门之上均建有巍峨的三重檐高大楼阁,四门之外筑有瓮城,古城墙四角建有角楼。整座城池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城墙内有用于运兵防御的马道,外有护城河连接城内坑塘水系。至清末城内街巷达九十多条,九府十八巷的街道格局已经成形。
民国时期,安阳老城又开辟了新安门(小西门),遂有五门四关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十八罗汉街之说。此时城内街道经纬布局错落有致,文庙武庙、儒学仓廒、城隍街衙、晨钟暮鼓,是民众世俗生活的家园。
新中国成立后,无须护卫功能的城墙于1951年1月至7月分段拆除,保留了5座城门、4座城墙角和7座炮台。随着城市扩展和道路修建,城门、城角及其夯土基址逐渐消失,仅剩下西南、东南两处城墙角遗迹以及环绕古城四周静静流淌的河水,标记着安阳古城的城郭范围。如今,西南三角湖和东南魁星取水成为安阳小景,吸引无数游人徜徉于此,抚今追昔。
城墙、城门或拆或修的纪事,见证了老城的沧桑,也成为城市的文脉,是宝贵的文化资产,更是老城人无尽的回忆。
城池倒影寺庙钟声
水是人之命脉,城之灵性。先人营造城池自古就有傍水而居、临水而建的意识。城为城郭,池为水系,城池相依,守护安宁。安阳城就是其典型代表。老城水系布局有两部分:一是环绕老城的护城河。据记载,昔日护城河壕阔十丈,水深者二丈,浅者八九尺,两岸植柳。可以想见,宽阔的河在起到防御功能的同时,又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美景。二是城内星罗棋布的20多处坑塘。坑塘通过修筑于地下的石砌方涵,和护城河有机联系起来,既防洪排涝,又便于取水灭火。后仓坑便是现存较大的坑塘。北宋至和年间,韩琦治相州,在州署北边营造了康乐园,修筑亭台楼阁,其中有著名的昼锦堂、醉白堂等建筑群落。后仓坑是其园池,向北与护城河相连通。
近年,安阳市对环城河进行整治,再现了绿水绕城景观。
老城原有大大小小古寺古庙七八十座,国民政府一纸令下废庙转学,众多古迹被摧毁,仅有部分得以保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例如天宁寺文峰塔、高阁寺。
天宁寺原建于隋仁寿(601年—604年)年间,历代不断修葺、扩建。
清乾隆三十七年(1172年),彰德府知府黄邦宁主持重修天宁寺,达到空前规模,被誉为南北丛林之冠。寺中建有文峰塔,按通行说修筑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虽历经战乱,犹巍然屹立,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瓣,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塔身有5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呈伞状。文峰塔上大下小的独特建筑风格,为国内外所罕见。塔身八面砖雕上的佛教人物栩栩如生。塔高五级,塔檐绿色琉璃瓦映衬红墙。塔顶正中耸立着高大的喇嘛塔刹。古塔门楣上有黄邦宁题写的文峰耸秀四个遒劲大字,冀望彰德府人才辈出,文风鼎盛。文峰塔是安阳的文化品牌、亮丽名片、地标性建筑。
高阁寺原名飞仙台,台上建有一座观音菩萨庙。明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三子朱高燧被封为赵王,封地彰德。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燧就藩彰德,以彰德府署改建王府。王府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二进院。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为大门、宫门、二堂、胜孝祠、大士阁。二院东西跨院为花园。府内建筑还有宗庙、读书楼、粉妆楼等。大士阁就是后来的高阁寺,是赵王召见和朝拜的殿堂。其建在长、宽各为13米,高约8米的梯形方台上,32级台阶,两侧为汉白玉扶栏,栏杆上雕有石狮。拾级而上,步入平台。阁楼墙基外壁用石头雕刻了25条游龙,形象逼真,俨然要将一座高阁托入仙境。阁内面阔、进深均为三间,皆为9米。明间和暗间共用4根圆木通柱,直抵阁顶横梁。阁内壁上的丹青书画,色彩斑斓。阁楼高10米,重檐九脊,顶覆绿琉璃瓦。檐以斗拱承托,檐挑角各饰龙头、吻兽、风铃。
城池倒映水中,寺庙钟声不时响起,游览着名胜古迹,又见世俗间袅袅炊烟升起,这美景、这意境令人陶醉。
老街老巷老民居
老城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十八罗汉街之说。
九府
府是连接大街小巷的小道,甚至仅是一条狭小的夹道。民间比较认同的九府:平府、六府、林府、老府、西府、铁拐府、娘娘府、洛阳府、学儒府。因中轴线东边有七府、七巷,西边有两府、十一巷,所以有东府西巷的说法。
十八巷
老城的十八巷是指:香巷、夹巷、裴家巷、仁义巷、丁家巷、豆腐巷、卜府巷、三义巷、乔家巷、小颜巷、唐子巷、竹竿巷、鹅脖巷、纪家巷、东钟楼巷、西钟楼巷、东冠带巷、西冠带巷。
七十二胡同
七十二胡同实际指包括胡同在内的七十二条街。普遍认同的七十二胡同指:大胡同、县胡同、辉府胡同、梯家胡同、南家胡同、姚家胡同、新营街、二果园、红庙街、甜水井街、仓巷街、后仓街、铁狮口街、平安街、二郎庙口、楼坡街、神路街、御路街、鼓楼东街、县前街、县东街、县西街、影壁后街、县夹道、井夹道、雷家夹道、马号街、马号后街、西华门街、渠口街、后渠街、南头道街、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短街、下洼街、西营街、西南营街、东南营街、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北门东街、北门西街、南门东街、南门西街、东马道、西马道、北马道、南马道、鱼市街、白塔寺街、大寺前街、箭道、学巷街、学后街、戏楼后街、库口街、大井街、大夫铃街、东小花园、西小花园、皮园街、小回隆、后卫街、大院街、观口街、九府胡同、小仓口、新华市场街。
十八罗汉街
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安阳县志》记载,城内南、北大街两旁各有九个街口,大多两两相对,从南门依次往北摆开,路东有南门东街、小颜巷、东大街、鼓楼东街、姚家胡同、菜市街、东钟楼巷、甜水井街、北门东街;路西有南门西街、东冠带巷、西大街、竹竿巷、香巷、西钟楼巷、仁义巷、裴家巷、北门西街。因十八条街的街口墙壁上都嵌有一个小佛龛,里面供奉一尊二尺多高的罗汉,故名十八罗汉街。
为更好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城乡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2018年7月19日,河南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1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安阳市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安阳市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安阳市城隍庙—高阁寺历史文化街区入围。
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囊括了疏浚后的后仓坑、仓巷街传统民居、常平仓粮仓遗址、关帝庙、吕祖庙、吕祖祠堂、宋樟小院、渠口街、后渠街、钟楼、郭朴祠等文物古迹,汇聚了安阳古城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以龙凤街为代表的建筑群极富特色。甜水井街为龙街,多为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仓巷街为凤街,多为经商富户。这两条街沿街住户民居院落均为高门大院,建筑规整。以仓巷街北侧任家大院为例,它建于清末,是老城内一处传统民居四合院落。其门楼、过道、垂花门、厅堂均精美无比。两扇大门旁的砖柱之上,墀头由木雕和砖雕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镂空的机灵鼠食葡萄金凤凰穿牡丹雕塑,造型别致优雅,落落大方,是安阳老城现存民居建筑文化的精华。
县前街因位于明代安阳县署(俗称县衙)正南而得名。县前街是城隍庙—高阁寺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部分,地处安阳老城传统商业娱乐中心区。明代赵王王府西门,有东西走向的西华门街,街北侧有文昌阁。文昌阁东侧有西华门戏院,之后改为同乐大戏院,与西华门客栈正对,京剧、话剧、电影、马戏接踵登场,门前整日车水马龙,成为民众心中的商业娱乐中心。崔派豫剧大师崔兰田曾驻演于此,她的表演卓然一家,蜚声海内,成了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1900年庚子国变议和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圣驾回銮,途经安阳下榻文昌宫大殿作为临时行宫,于是文昌宫又有了一个新称谓慈禧行宫,两宫圣驾巡幸的街因此得名御路街。
古城街道格局、院落建筑见证了市井繁华、人间烟火,是凝固的艺术,彰显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历史人文底蕴,永留于古城人心中。
安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三千三百多年建城史、近四百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城内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同多声部的乐章,醉心而和谐;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似一坛老酒,浓郁而幽香。读懂安阳城,爱上这座城。我们要挖掘、保护、传承她的千年文脉,精心呵护这一令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相州安阳城
文峰耸秀
高阁寺
老城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