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端和?怎么是你?你怎会苍老成这副模样?”
冯去疾惊讶的看着杨端和,完全无法把曾经叱咤疆场的名将,与眼前地白发老者联系在一起。
杨端和看了冯去疾一眼,岣嵝的腰板渐渐挺直:
“老?廉颇老矣,尚能食一斗米、十斤肉!”
廉颇是谁,没有人不知道。
昔年,赵国被秦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赵王被迫想起了年迈的廉颇,便派人带着名贵的铠甲前去请廉颇出山。
廉颇当着使者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
表示自己虽然老了,仍然能上马出征。
偏偏,赵王派去的使者,是宠臣郭开的人。
郭开就相当于是秦国的赵高。
选贤任能,那是不可能的。
栽赃陷害,却是个中高手。
于是,赵王听信了郭开与使者的谗言,没有再度启用廉颇。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赵国被秦国给灭了,还能有什么然后?
杨端和此刻把自己比作廉颇,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我还能打!我要打十个!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龙椅上,传来嬴疆由衷的赞叹。
杨端和以及跟随他进殿的十几个人,连忙向嬴疆行跪拜大礼:
“草民,杨端和(等人),拜见太子殿下。恭祝太子殿下圣体安康。”
被罢黜官职之人,自然不能以“臣”自称。
这是这一声“草民”,包含着极度的委屈、极度的不甘。
跟杨端和一样,进殿人的当中,大部分都是遭受贬黜的。
比如说伏胜。
伏胜,早年间被人称作伏生。
嬴政焚书坑儒之时,伏胜冒着掉脑袋的危险。
将大批儒家经典书籍藏于自家墙壁之内。
数十年后,仍有28篇保存完好。
为儒家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伏胜崇尚儒家思想,与嬴政法家治国之路格格不入。
自然无法在咸阳立足,被贬出朝堂流落江湖多年。
“孤安,诸卿免礼。”
嬴疆用一句话,帮助杨端和等人摆脱了草民身份。
杨端和等人免礼平身之后,嬴疆根本不给其他大臣们质疑的机会。
当众做出任命:
“即日起,杨端和官复原职,补发经年俸禄。”
“伏胜任博士祭酒,主讲经学。”
“韩终任太医丞,做夏侍医副手。”
“卓氏、程郑二人,暂任‘运营司’正副司使,负责代国行商。”
......
嬴疆的任命犹如连珠箭发,干脆利落。
等冯去疾等大臣们回过神来,嬴疆已经把杨端和等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刚刚好,把倒在大殿上那些旧势力老臣空出来的位置,一一填补上了。
“太子殿下!朝廷命官并非儿戏,事关江山社稷关系重大,岂能轻易任免?”
冯去疾脑门上的青筋“突突”直跳。
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焦急,当场跟嬴疆理论了起来。
“臣亦觉得......”
脖子和嘴同样硬的太史令胡毋敬,刚要走出班列力挺冯去疾。
站在他身旁的顿弱眼疾手快,一把将胡毋敬给拉住了。
胡毋敬面带不解之色,转头看向顿弱,想要一个答案。
顿弱压低声音嘟囔着:
“太子殿下不是鲁莽之人,更不会轻率行事。难道你忘了沙丘宫中的事情了吗?”
经过顿弱的提醒,胡毋敬才猛然醒悟过来:
嬴疆不是胡亥,他绝不会凭自己的好恶去任用一个人。
从沙丘宫回归咸阳,就问嬴疆看上的哪个人,不是才华超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