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殿上。
早朝开始。
因为刚刚练完武艺的缘故,嬴疆显得很有精神。
他目光灼灼的看向百官:
“诸卿,钱袋子、菜篮子,始终是天下黎民最为关切之事,同样,也是孤最关心的事情。不知道百姓们昨日领到地瓜秧之后,是如何安排的?”
上卿蒙毅立刻走出班列答道:
“禀殿下,在婚宴上品尝到考地瓜美味的数万百姓,回到家中之后,当晚便按照殿下所说的种植之法,将地瓜秧种了下去。”
“这数万百姓的举动,在咸阳城内引起了一股热潮。许多百姓听到消息后,四处打听地瓜秧的消息,盼望着自家也能种上地瓜秧呢。”
嬴疆笑着拍了拍手:
“好!这是个好消息。有了容易繁殖的地瓜,百姓们就再也不会挨饿了。”
笑声中,嬴疆转头看向徐福:
“你手上还有多少地瓜秧?只要是能培育成长的,全都散出去,分发给百姓们。”
徐福歪着头计算了片刻,竭尽所能给出了相对可靠地数据:
“在不损害原始种植的那批地瓜秧情况下,微臣能够在已经成熟地瓜中,精选出2万左右的薯种,完成催芽后发给百姓们。”
2万这个数字,显然不能让嬴疆感到满意。
但是他也知道,徐福培育出成熟的地瓜不容易。
绝不能杀鸡取卵,把最原始的那批地瓜给毁了。
何况,这只是第一次推广地瓜种植。
前前后后加起来,能有4万多颗催芽薯种,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等来年收获的季节,百姓们种下的地瓜秧进入成熟期之后。
可以催芽的薯种便不只是4万了。
到时候,尝过地瓜甜头的百姓们,一定会集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力量与智慧。
让这个数字翻上好几倍。
“那就先这样的吧,把催芽薯种都发到民间,并且告知百姓们培育之法,此事事关重大,不容有误。孤要你亲自盯着,把这件事办好。”
面对嬴疆的殷切目光,徐福立刻拍着胸膛做出了保证:
“殿下放心,微臣一定会办好这件事。”
嬴疆笑着收回了目光,重新看向百官:
“地瓜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改良小麦的事情必须要提上日程了。诸卿有什么好建议吗?”
改良小麦,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自从嬴疆提出这个想法之后,百官们一直在思考具体的办法。
可是,隔行如隔山。
百官们虽然各有各擅长的领域,可毕竟不是专业的农作物专家。
想来想去,也没想出改良小麦的办法。
由此,大殿上陷入一阵沉默之中。
一分钟后。
左丞相李斯上前一步,从百官之首的位置上走出了班列。
这就是三公的特权了。
别的大臣需要走好几步,甚至十几步,才能来到大殿正中。
李斯只需要一步即可。
谁让他是“一人之下”的左丞相呢。
“禀殿下,臣斗胆向殿下推荐一人,此人或许可以为殿下分忧。“
李斯也没有改良小麦的能力,但是他人脉广呀。
当初嬴疆要锻造百炼钢,就是他推荐的章丘和徐贞。
现在嬴疆遇到问题了,又是他站了出来。
目光投向李斯,嬴疆笑着说道:
“看左相的样子,想必是胸有成竹了?究竟是何人,竟然值得左相如此推崇?”
李斯不再拿捏嬴疆和众人的胃口,开门见山的道:
“昔年,楚国郢都有位奇才,此人不善于治国理政,亦不善于领兵作战。但他在耕种方面却有独到的见解,还提出了‘君民并耕’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