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比的上十八公子整天变着花样的哄陛下开心?
心里明白嬴政的想法,但却邪还是委婉的劝谏了一句。
因为他很清楚,坐在章台殿龙椅上的人,如果换成十八公子的话。
未必能比太子殿下做的更好。
太子殿下为了大秦殚精竭虑,做了这么多的好事。
却邪出于公道,忍不住就想为嬴疆稍微转圜一下。
他甚至在想:
既然没有人能比太子殿下做到更好,龙椅上又何必换人?
只不过,却邪是嬴政的贴身侍卫。
一腔热血只因嬴政一个人而流淌。
立场太过鲜明的话,他是不会说出口的。
嬴政让他做什么,他就会去做什么。
哪怕是错的,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听到却邪委婉的劝谏,嬴政沉思了片刻,略有些不悦的说道:
“也罢,朕就给老六和许衡一个月时限,他们要是搞砸了,别怪朕翻脸无情!”
搞砸了翻脸无情,搞成功了怎么样?
嬴政一个字都没说。
在他心中,监国太子就应该为大秦百般操劳。
承受点委屈,承担些压力,那也是应该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阿房宫中的嬴疆自然不知道老头子的想法。
此刻,他兴致勃勃的挽起裤腿,正在和许衡埋头于泥田之中。
大汗淋漓的苦干实干呢。
“殿下,您歇歇吧,这里泥泞不堪的,有损于您的形象。”
许衡擦了一把脑门上的汗珠子,在额头上留下一片污泥。
好心的劝说着嬴疆。
嬴疆不以为意的笑道:
“形象这玩意虚无飘渺的,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钱花,不要就不要了吧。”
“还是尽快把水稻和小麦改良出来,孤心里才能踏实。这可是天下万民能不能吃饱、吃好的先决条件啊。”
就这两句话,让许衡内心颇为震动。
昔年,他的祖父许行提出“君民并耕”的思想。
主张君王要和百姓们一起进行劳作,进而和百姓们打成一片。
受限于时代的局限,当时没有一位君王肯接受许行的建议。
楚国国君甚至还因此把许行赶出了郢都。
没想到数十年之后,大秦还真就出了个愿意“君民并耕”的监国太子。
不仅下大力度改良水稻、小麦和麻桑。
还在自己的东宫开辟了50亩田地。
亲自耕种实操起来了。
而且看他的样子,丝毫没有做戏的意思。
实打实的把拯救当成了农民,一点监国太子的架子都没有。
许衡的眼眶忍不住有些湿润了。
他扭头看向家乡的方向,内心声嘶力竭的狂呼着:
祖父!您老人家看到了吗?
您盼望中的明君终于出现了,他便是大秦的监国太子!
您老人家放心吧,孙儿一定会秉承您的遗愿。
倾尽全力辅佐太子殿下,把您老人家当年的心愿全部实现。
让这天下,再无挨饿受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