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章台殿上。
贤王扶苏坐在王位上,代替嬴疆处理政务。
他的王位,距离龙椅只有一步之遥。
左丞相李斯送上了白狼山大胜的捷报,瞬间引起了百官热议。
太尉王贲第一个用爽朗的大笑声发表了意见:
“哈哈哈,老夫就知道,陛下一定会把匈奴人打的落花流水!可惜,老夫未能随陛下前往战场,当为人生一大憾事!”
上卿姚贾也算是嬴疆的铁杆,紧跟着从另一个角度,帮嬴疆造势:
“陛下大胜匈奴兵,连斩两任大单于首级,封白狼山,并在白狼山下用十万颗匈奴人头筑京观,手段虽略显残酷,但慈不掌兵!”
“对待敌人仁慈,就是对大秦子民的残忍!陛下此举,定然能为大秦换来北疆数十载太平!”
姚贾是文人出身,他当然那清楚,有些文人总是喜欢吃饱了没事高谈阔论。
在称颂陛下英明神武的声音中,难免会夹带一些阴阳怪气的论调。
以陛下用十万人头筑京观为主题借题发挥,将凶残、暴君之类的名头,扣在陛下的通天冠上。
与其等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酸士腐儒指出来,还不如姚贾提前说出来呢。
陛下那不是残忍,是对大秦子民的负责!
谁要是不服,自己去战场上试试?
别说斩杀十万匈奴人,能杀一个,就算你有本事!
若是没这个本事,趁早闭嘴!
吃饱了撑得!
别忘了,你们能吃饱喝足之余,还有闲暇时间纸上谈兵。
全赖陛下恩德。
没有陛下大力推广三大农作物,你们吃的饱吗?
哪来的力气狂言妄语?
经过登基大典上“玄武门之变”事件后。
朝堂上99%的大臣,对嬴疆都是支持的。
随着王贲和姚贾的引领节奏,大臣们纷纷对嬴疆歌功颂德。
衷心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即便是脖子和嘴同样硬的太史令胡毋敬,也兴奋地嚷嚷着:
“陛下一战涤荡污垢,定鼎乾坤,必将成为史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史笔如刀,陛下之天威,将会被后世大秦子孙所世代称颂!”
章台殿上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顶峰。
每个人都置身于欢乐的海洋中,那叫一个乐不思蜀。
忽然,一名留守咸阳的禁军精锐快步走来,站在大殿门槛外。
向王座上的贤王扶苏禀道:
“禀贤王,岭南军团主将赵佗,派人送来八百里加急!”
扶苏收起了笑容,面色瞬间凝重。
赵佗?
八百里加急?
一定是出什么大问题了!
“呈上来!”
扶苏没有片刻耽搁,沉声喝道。
李斯连忙上前一段距离,接过禁军精锐手中的急报,然后小跑着回到大殿上。
将急报呈给了扶苏。
扶苏撕开蜡封打开一看,面色更加沉凝了!
赵佗在急报中写道。
盘踞在五岭多时的刘邦,趁着秦军大部分精锐远赴长城,在白狼山一带与匈奴兵大战之时。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
明着调集兵力要夺回被赵佗占据的二岭,做出要恢复掌控五岭之姿态。
赵佗迅速做出应对,将岭南北边的兵力调到了东边。
准备破坏刘邦夺回越城岭和萌渚岭的战术布置。
谁知,这不过是张良的调虎离山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