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回去向刘邦报信了。
中军大帐内。
刘邦正在和张良商量着姚贾这件事:
“军师,你的意思是派几个小兵去接姚贾,先给他一个下马威,杀杀他的威风?”
张良颔首表示:
“正是如此。姚贾口舌之利,天下闻名。若不先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他乱了方寸,他必定会巧言令色,令主上下不来台。”
刘邦深以为然:
“没错没错,我也听说过姚贾的能耐,凭借一己之力、三寸不烂之舌,便成功瓦解了四国联盟。此人的厉害之处,不可小觑啊。”
“若不是历来便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我是真的不想见他。直接把他射杀在营地之外算了!”
张良笑道:
“规矩还是最好不要打破,以免落人口实。稍后等姚贾进来,属下自有应对他的办法,主上不必为此太过劳神。”
两人正说着呢,之前去迎接姚贾的那几个小兵来到了大帐入口处。
“禀主上、军师,姚贾说他是大秦上卿,必须要身份对等之人才有资格去迎接他,指名道姓要军师前往。”
刘邦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变的一片狰狞:
“姚贾是茅房里蹦高,过分了啊!”
下马威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被姚贾将了一军。
刘邦的心情当然不会愉快了。
坐在他身旁的张良微微皱眉:
“不愧是姚贾,一眼便看出了我的意图。看来,下马威是不管用了。”
刘邦转头看向张良:
“军师,接下来该怎么做?”
张良自信的摆了摆手:
“主上放心,即便姚贾不吃下马威,属下也不会让他讨到好处。主上可以先让曹参、任敖等文官入营,各自准备话题。”
“属下稍后亲自去接姚贾进来,咱们数十人汇聚一堂,难道还说不过一个姚贾吗?他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咱们有数十张呢。”
刘邦认可了张良的计策,点头说道:
“如此也好,曹参他们见多识广,数十人对战姚贾一人,总不至于落了下风便是。”
张良站起身来,向刘邦行了一礼:
“那就请主上下令吧。属下先去大营之外,探探姚贾的水到底有多深。”
住臣二人商量完毕,各自分头行事去了。
不说刘邦召集手下数十名谋士。
只说张良带着一些士兵,打开营门来到了外面。
隔着一箭之地,便看到姚贾正在悠哉悠哉的喝茶呢。
张良不动声色的策马上前:
“姚上卿好兴致啊,你家小皇帝想必已是焦头烂额了吧?姚上卿还有心思在这里喝茶?”
姚贾端起一杯茶,隔空递向了张良:
“焦头烂额?我家陛下掌天下百万雄兵,足以投鞭断流;麾下武将如云,谋士如雨,文武百官可令山河变色。何来焦头烂额一说?”
“反倒是你家主上,赔了戚氏又折兵,手下本来就没有多少战将可用,一口气却折损了好几个。焦头烂额的,应该是你家主上吧?”
“哦,对了,这是我家陛下委托皇后种植的茶叶,味道很不错的,你要不要尝尝?”
张良暗地里气的都要骂人了。
你姚贾说的这番话,我咋那懒的听?
指名道姓说我张良无能呗?
张良妙计安天下,赔了戚氏又折兵,你是想说这句话不?
“胜败乃兵家常事,岂不闻昔年晋文公退避三舍之典故?”
张良筹措了一下语言,就地展开了反击。
姚贾面不改色,保持着风轻云淡的微笑,大有后世外交官的气魄:
“话也不是说的如此绝对,人人都想效仿晋文公,可古往今来,晋文公只有一个。正如我家陛下所言,经典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他这句一语双关,把“经典”两个字咬的特别重。
暗讽刘邦画虎不成反类犬,仿制出来的斩马刀和赤弩,不过是山寨而已。
远远无法和大秦的原版正品相比。
张良感觉自己一时半会说不过姚贾,于是主动放弃了初步试探。
直接作出了请的手势:
“姚上卿,我家主上在大帐内等候你多时了,请吧。”
姚贾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的站起身来。
伸手向营门的方向一领:
“请!”
大秦的武将,誓死不做降将军。
大秦的文臣,同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
不管你们今天憋了多少大招,我姚贾都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