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一切都完了。
看到司马欣带着羽林军冲上城头,听到城门处传来的倒塌声。
张良就知道大势已去。
赌约不赌约的到还在其次,关键是保不住阆中的话,他为刘邦制定的后续作战计划,将会全部泡汤!
没有一条能付诸于行动的,处处被卡死了!
张良之所以投效刘邦,除了要推翻大秦,为灭亡的故国报仇雪恨之外。
也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从不可能之中创造出一位君主,甚至创造出一个繁荣强盛的王朝。
没想到自己布局良久的阆中,这么快就要被小皇帝夺回去了。
张良万万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绝不会认输!
“收缩兵力退回内城!沿街道巷口御敌!”
正面刚不过,那就不刚。
咱们街道巷口见!
张良就不信了,小皇帝还能把几大战场杀器搬到城中去?
除非他不要自己的名声了,对着城中火力全开,把老百姓的命视作草芥。
城墙挡不住秦军的各种杀器,老百姓的命行不行?
张良赌小皇帝不会那么做。
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阆中城只能变成一座没有人烟的鬼城。
即便到手了,还有什么用?
而且张良算定,小皇帝极力想摘掉“暴秦”的帽子。
尽最大努力消除掉千古一帝时期的负面影响。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小皇帝不可能做出屠城之举。
否则的话,和残暴的千古一帝还有什么区别?
小皇帝不是擅长使用阳谋吗?我张良一样可以!
就问你,此招一出,你小皇帝该如何应对?
只要熬到日落黄昏,你未能成功占领阆中,就算是你输了!
按照赌约,你今生今世都不能在对阆中发兵。
要么,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推翻之前所有的仁政而下令屠城。
要么,乖乖滚到我张良视线之外的地方去。
两条路,你自己选吧。
城头上的蜀军士兵们,顶着枪林弹雨,在张良的带领下让出了阵地。
火速退下了城头。
城外正在擂鼓的嬴疆眼观六路,看到城头上兵马调动,立刻猜到了张良的意图。
巷战?
的确很麻烦。
要知道城中街道巷口少说也有数十处,一处处的去清扫,势必耗时耗力。
黄昏之前,大概率是无法把每一条街道都清理一遍的。
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抢在张良将兵力遍布巷口之前,尽可能的压缩空间。
让张良没办法把所有的街道巷口充分利用起来。
就像当初刘邦躲进五岭那样,他可以凭着五岭之间的地形,灵活的调整战略重心。
可是刘邦后来为什么又听从张良的建议,放弃了五岭的大好局面了呢?
张良深受刘邦信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不是因为赵佗拿下了五岭中的两个岭?
五减二之后,刘邦没办法再像之前那么从容。
不得已而放弃了五岭,转而向巴蜀进军了。
眼下的情况也是一样。
比如说城中有50个巷子,全部被张良占据之后,他随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调转兵力。
处于巷子外面的秦军将士们,看不到巷子内部的虚实。
只能把每一条巷子都当做重点进攻目标,不但被动,还很容易被张良各个击破。
如果冲进城内的秦军将士们,在张良完成布置之前,先把一些巷子抢到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