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屋顶端,观察口之外。
尉缭斜着眼睛看着嬴疆,脸上多少带着点嫌弃: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当徒弟的,一见到自家老师,那叫一个两眼泪汪汪。”
言外之意:
再看看你,除了会给老师穿袜布,其他的啥也不是!
嬴疆笑呵呵的抬起头:
“老师,这是没办法的事,谁让您老人家教出来的弟子个顶个的优秀呢?没什么不顺心、委屈的事,想发泄也发泄不出来呀。”
一句不着痕迹的彩虹屁,瞬间给尉缭拍的找不到北了。
咧着嘴笑道:
“那倒也是,老夫的弟子,都能独当一面!可比黄石公的弟子有出息多了。”
笑着把话说到一半,尉缭后知后觉的醒悟过来:
“咦?不对呀,老夫差点被你小子带偏了,你这话究竟是在说你老师我有本事,还是在说你们师兄弟两个能耐大?”
嬴疆含笑再送出一记彩虹屁:
“都有都有,老师教的好,我们师兄弟学的也好,但主要还是老师本事大,要不然,怎么会有我们这样优秀的弟子呢?”
这一次,尉缭可没上当,吹胡子瞪眼睛的哼道:
“哼!说到底,你小子还是在说老师不如弟子优秀呗?你老师我是老了,不是傻了,还能听不出来你那点小九九?”
嬴疆收起了开玩笑的笑容,真诚的说道:
“当然还是老师厉害,姜是老的辣。您老人家把黄石公请了过来,可算是一招打在了张良的软肋上,他不想屈服都不行了。”
熟知历史的嬴疆很清楚,张良可以舍弃天下,但唯独舍弃不下的便是黄石公。
少年时期,张良意气风发。
甚至还谋划了博浪沙刺秦的壮举。
那个时候的他,把自己当做了专诸、聂政之类的刺客。
想要靠着武力解决问题,成功刺杀千古一帝嬴政。
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张良顶多就是成为“四大刺客”之后的又一位新秀。
彼时他的格局,甚至还不如年轻的项羽。
项羽都知道:
剑,一人敌,不足学。
要学就学万人敌之术。
所以,项梁将一身所学之兵法倾囊相授,才有了后来神勇无二的勇战派代表。
年轻时候的张良专注于自身武艺的打磨,忽略了掌握万人敌的本领。
那么,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型,成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呢?
就是在他遇到黄石公的那一天开始的。
史书中记载的内容,或许有所偏差,也有刻意夸大的成分。
但作为参考资料,倒也能够映射出张良的成长路程。
他在黄石山遇到了黄石公,见到黄石公博学多才,谈吐不凡。
猛的有了跟项羽一样的醒悟:
剑,一人敌,不足学!
真正能改变天下格局的,不是手中剑,而是脑子!
于是,张良决意拜黄石公为师,学习更多的学问。
黄石公最初见到张良,认为他锐气太深,不足以扎下心来学习本领。
于是便借故把脚上的鞋子掉落桥下,呼唤张良去帮他捡鞋子。
张良为了学到真本事,忍辱负重的去把鞋捡了回来。
没料到,黄石公什么话都没说,悠哉悠哉的自顾自走了。
到了第二天,黄石公又在桥上遇到了张良。
照旧把鞋子掉到了桥下。
这一次,张良开始放松了心态,不用黄石公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