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只要不打仗,便和他们无关。
这话已然明了!长孙无忌自知躲不过,于是便走出队列,直跪在大殿中央道。
臣有一事启奏。
房玄龄迅速上前道:陛下,臣以为长孙大人的启奏不必理会。、
李世民用眼神斥退了房玄龄道:朕自当广开言路,你还是退下吧。
天声在前,长孙无忌双肩微微颤抖道:臣以为陛下当沿袭前朝旧制,重修大运河。
重修大运河!
一众朝臣全都蒙了。
怎么弄出来一个重修大运河
隋朝可都是因为大运河才覆灭的。
一众朝臣立刻反对。
陛下,臣以为不可。
陛下此举劳民伤财,绝不可行。
不可,重修大运河绝对不可。
陛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众朝臣反对陛下是要做以昏君吗
听着一众朝臣的话,李世民并未动容。
直到听到了魏征的话,李世民这才开口:此事有人奏,请便要在大朝会上商议你们这样做,是要阻断言路吗
一句话便把众位朝臣怼的说不出话来。
看来陛下下定决心。
杜如晦此刻心中暗感不妙。
看着平静下来的中魏朝臣,李世民鼓励道:长孙大人,把你的奏请说一说,免得诸位大人着急。
紧张的长孙无忌迎着众臣的目光,有些哆嗦道:臣,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一次关乎于他的名声。
一旦退缩,他便是罪人。
满朝重臣说不定都会集体发难,到那时这朝堂上,就再无他长孙无忌的容身之地。
大运河的确为前朝所修,修建之初,确实是为了yin乐,但是此河如今却有无穷妙用。
李世民微笑着看着。
其他臣子也在侧耳倾听。
臣有三点可讲,其一大运河联通南北,可让南方的低价粮草运到北方,既能平抑北方物价,也能在战时为军队提供粮草......。
其二,运河开通后,可在运河之侧建设水司衙门,来来往往的客商皆可收税,单此一项可使国家税收年增百万之巨......。
其三,我大唐与高句丽必有一战,隋朝曾三征高句丽,皆以失败告终,而如今此地已成我朝大患,我朝必然征伐,修建大运河......。
这三点说的句句在理,直接把李凡的话做了延伸和补充。
一番说辞下来,长孙无忌又是紧张又是急躁,已是口干舌燥。
龙椅上的李世民听得如痴如醉,心情大好的命令左右近侍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长孙大人倒上一杯蜜水。
长孙无忌接过蜜水,一边喝一边紧张的看向身旁的重臣。
一众朝臣全部陷入了沉思,三点说的确实对,他们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出理由来反驳。
眼见众臣无人反驳,李世民趁热打铁,看向太子道:太子,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太子李承乾本就在看戏,却没想到这件事情直接来到了自己的头上。
一众朝臣瞬间眼前一亮,期待的看向太子。
按照往常太子的习惯,他一定是拒绝,毕竟此事太过冒险。
可今日,他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正所谓兵行险招,此事之所以能够进行到现在,必然是李世民在支持。
所以太子李承乾略带紧张上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