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招待所的房间里,不算明亮的灯光下,宋念华趴在桌上,奋笔疾书。
她以一名下乡知青的身份,真挚且略微夸张的描述在宋家屯生活的所见所闻,让她的思想得到了成长和升华。
用了几句语录,
着重描写宋家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们,对于农村建设的殷切期盼和重视,对建设脱壳厂和渔场高度重视
重点提到京市机床厂和钢铁厂的厂领导们,发扬大厂精神,无偿提供技术和人员方面的帮助,为宋家村的鱼塘‘添砖加瓦’。
然后又写她向两位厂长求助时,两位厂长都说过,他们时刻谨记同志的指示:国家大力宣传农村建设,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支持村民们开拓创新。
文章最后,宋念华写的越发感性,北京市机床厂和钢铁厂对于宋家村的帮忙,好似寒夜中的光,驱助我的不安茫然,带来希望与力量,这种帮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物质给予,那是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鼓舞......我深刻的体会到组织上,对于下乡知青和农民老大哥的用心良苦,真切感受到社会各界,对建设农村这一方针的贯彻实施的坚定信心。
因为这样,让我更坚定了建设农村的决心,我愿把一腔热血挥洒在农村广沃的黑土地上。
洋洋洒写了一个多小时,一篇千字文章写完,文章通篇赞美感激,不但给许保国帮她的行为合理化,升华了他的觉悟不说,还把钢铁厂的领导们,高高的‘架’了起来。
宋念华细细的雕琢后,改了几个地方,然后,仔细抄在稿纸上,折好后放进公文包里。
这次,她要‘演’把大的!
便宜老爸,不管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却实打实帮她跑前跑后,帮了她大忙,所以,她就好心一点,顺手把他从‘谣言漩涡’里捞出来。
转天一早,宋念华就去京市日报,她跟周萍是同班同学,之前没事就去周家玩,跟她姐姐周雅也认识。
宋念华到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午休息,京市日报大门口,来来往往的人挺多,都是年轻人,穿着时尚,脸上透着知识分子的高傲清冷。
她走到大门口的保卫室,说要找周雅。
就有一位老大爷走出来,领着她往里面走去,转过大道,迎面是一排青砖平房,老大爷把他领到一个办公室前,伸手敲敲门,冲里面喊了一声:
小周同志,有人找你。
哎,知道了,马上出来。办公室里清亮的声音响着,接着门被打开,一个梳着齐耳短发,穿着整齐列宁装的年轻女人走了出来,看见站在门口的宋念华,她眼里带着惊讶:
小宋。
周雅姐,好久不见啦。宋念华笑着道,回身谢过领路的大爷。
大爷摆摆手,转身走了。
你不是在乡下吗怎么回来了周雅上前,拉住宋念华,萍萍写信都跟家里说了,多亏你,一直帮她,不然,乡下的日子,她肯定挺不住。
我爸妈之前一直说,要好好感谢你呢!
找我什么事啊
都是从小看着原主长大的姐姐,关系亲密,宋念华也没啥顾虑,直接把事儿一说,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周雅姐,你得帮帮我。
她说着,上前凑到周雅耳边儿,把计划小声说了一遍,然后,掏出文章递了过去。
你啊,真是个机灵鬼儿。周雅笑着接过文章,就站在门口快速看了一遍,
文章写的不错,很符合现在主流思想,也展现出了你作为知青的思想觉悟。
主要是你这个知青的身份,太有吸引力了,放心吧,我下午就把文章给我们主编看,争取尽快刊登出去。
宋念华点头,周雅姐,文章位置不用太好,有个小角落就行,主要,就是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