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月明星稀,燥热的天吹的风都是蒸人的热风。
李家族人就这样出发。
家家户户,男人推着家里的板车或者独轮车,女人们抱着孩子或者背着行李牵着孩子,手里还拿着扇子边走边扇,热,实在是太热了。
行李多,人多走得慢。
晃晃悠悠一炷香时间才缓缓到村口。
村口的大树耷拉着脑袋,早就枯死。
地里今年是没有庄稼的,干的穗都不出,种的菜也没冒头,即便不是蛮子打进来,这样的日子也撑不了多久。
村里已经有很多人饿死渴死,其中老人居多,有些是孩子。
物竞天择,在这条件艰苦的古代,能活下来到最后的,那身体素质都得是杠杠的,但凡差一点,小小风寒都能送命。
坐马车其实并不舒服,地面因干裂一块一块根本不平整,车里又闷又颠。
李圆躺在李月怀里,颠的不会那么疼,睡得还算那么安稳。
李婳和李好就没那么好了,她们躺在马车的座位上,旁边的东西,时不时还会撞到她们身上,她们的脑袋和身体也会时不时撞到马车边边。
空间狭小,李月费劲的爬起来塞了些衣服给两个孩子旁边垫着,预防磕到头。
依稀的谈话声顺着风从马车外传进来。
萧家的,李月真的嫁到你家了
这马车是李月的我咋没看到李月
我记得李月有孩子,孩子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几个婶子扛着行李,八卦的打开话匣子。
村里日子平淡,一点事情都是八卦中心,显然她是村里最神秘话题人物。
出嫁多年的村长闺女回娘家,还嫁给村里后生,这事她爹也没大张旗鼓宣布,但怎逃的掉村里人的八卦。
逃荒已成定局,饥饿缺水是大家眼下面临最大的困难。
物质上得不到满足只能靠这些八卦转移下注意力,起码不会一直想着饿肚子的事。
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外面很快声音停止,时不时还有人打哈欠,小孩子哭闹声飘进来。
这是不眠夜,很多人忙着收拾东西,生怕遗漏一点。
白天天气热,白天赶路人非要热死,只能晚上走路,今天不走一耽搁明天走,情况紧急,发生点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有些小孩子小不愿意走,哭闹着要家里人抱,家里人那么多东西行李哪里腾出手来抱。
一时间这晚上比白天还热闹,哭闹声,打骂声此起彼伏。
李月拿出耳塞塞到几个闺女和自己耳中。
眯着眼睛又睡了一会儿,她现在得抓紧时间睡觉养精蓄锐。
睡得昏天黑地李月是被热醒的
,抹一把几个闺女的脑门,全是汗,帕子给她们擦一下,捏着小风扇给她们吹风。
马车太硬,睡得她腰疼骨头疼。
哥,我好累好饿好困,什么时候可以休息啊!
你忍忍,到时候村里会通知大家的。
萧母身体比较虚,喘着气推着车安慰自家闺女。
不远处,萧阳推着沉重的板车,板车上杂七杂八东西没地方坐,那个叫小宝的孩子腰部绑着一根绳子,吊在他后背,布娃娃一样头和身体耷拉着。
小宝可能太累,即便是那么难受的姿势也睡得很香。
李月观察下那孩子和自家李好差不多大。
村里其他人家,有些大孩子抱着小孩子,有些大孩子身上背着背篓包袱,手上牵着孩子,妇人也是前一个后一个背着孩子或者行李,老人也是肩膀上跨着小包袱。
她家的哥哥们推着板车,嫂嫂抱着孩子背着包袱行李,小孩子小背篓里都塞的满满当当,深一脚前一脚跟在后头。
看来看去貌似真的她们母女几个最舒坦,还有马车坐。
也难怪萧晴气得河豚一样,这哪里是娶个嫂子是娶个祖宗回来。
前面铜锣声响起,队伍总算停下来。
四哥咱们走了多久啊
这还没到钱家村呢。
李月沉默了。
钱家村距离她们李家村也就十公里,平时走路差不多两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半天能走一个来回,现在天都快亮了还没到钱家村,这速度难怪要提前出发,据说蛮子可都是骑马的,晚一点真追上不可。
李月睡不着,四哥李辰拉着缰绳快要打瞌睡栽下车,看他这样干脆李月和他搭话。
没办法,萧阳那个木头对她爱答不理,自己如果在马车上潇洒的和萧母问话,萧母哼哧哼哧推车还要答她的话,那也太残忍。
从对话中得知,村里打算去岭南。
听说是以前来村里的一个货郎说的,那个货郎也姓李,走南闯北到他们李家村说他的货都是岭南来的,他们家在那边,嚷嚷着说千百年前可能是本家,还邀请李家村人一起去岭南做客,村里的大婶们很多还挺照顾他生意。
她爹信以为真,这不打算去岭南看看,寻找活路。
李月想说后来那个货郎有一次在王家村她也碰到过,那货郎还说他姓王。
犯人流放的地方大多是岭南,那地方天气炎热蚊虫蛇蚁多,但是不会干旱,也不会下雪,村民们听说了很高兴,蚊虫蛇蚁他们山上也有,不下雪好啊,说明不冷,每年李家村的冬天都有人因为下雪冻死。
聊着聊着铜锣声响起,村里总算停下来歇息。
她爹一脸愁容,清清嗓子,奈何没什么水,渴的嗓子都冒烟,干裂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是破锣一样沙哑:大家走太慢了,走到现在还没到钱家村,岭南离这好几百公里呢,这得走到地老天荒。
村长啊,不是咱们不想走啊,是东西太多,会不会消息是假的呀咱们这么穷,蛮子打过来有啥好处。
朝廷都不管他们,这些蛮子是不是傻,还巴巴过来抢,什么金疙瘩嘛。
李天白一眼那妇人:要不,你留下来
一个个的抓紧时间休息,别给老子逼逼,上路拖拖拖拉拉,真等蛮子追上来想跑你都跑不掉,人家可是骑着马。
说话他一屁股蹲坐在地上。
一把年纪谁想离家,本来么他也不信,可这不萧阳进城打听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