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崔珍饶有信心的对崔芜道:古人都说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们这次抽到的定然是上上签!
崔芜笑着点头,正要说话,韦氏身边的楚妈妈便寻了来,施礼道:二太太和定国公夫人还有冯家太太去厢房吃茶了,请两位姑娘千万别逛远了,累了便过去歇息吧,咱们在这里用了素斋再回府。
崔珍喜不自胜地应是,又被旁边一座满置灯烛的大殿所吸引。
两人走进去,却是处专供信众点灯的殿堂。
每盏燃烧着的灯烛下,都压着张洒金红纸,写着被祈福人的名姓。
崔珍上前问了香烛钱,守灯僧人却不收,只道需用心叩拜九十九次,便可燃灯。
这次,姐妹俩同样痛快的很,当即便在蒲团上跪下,钟鸣九十九声,两人互相搀扶着起身,在洒金红纸上提笔,仔细写下家人名姓。
僧人替她们放灯,崔芜头尚且有些晕,就听崔珍咦了一声,惊奇道:怎么还有压着无字条的呢
守灯僧人笑而不答,敲着木鱼,目送姐妹两人摇摇晃晃地走出大殿。
候在殿门边的玉书和画眉赶紧上前,各自扶稳自家姑娘。
这么多个头磕下去,饶是两人再想多走走看看,体力也实在支撑不住了,只好由寺中的小沙弥引着,去厢房歇息。
韦氏正跟几位端庄典雅的贵眷说着话,就见她们满是疲色地走了进来,不由惊道:这是做什么去了
崔珍把话禀了,韦氏身旁的定国公夫人便笑道:果真都是纯善孝顺的好孩子。
两人硬撑着挨个给各位太太们问安,礼行到一半,便不知被哪位官家太太扶住了,她笑容慈和道:姑娘们都累了,快别拜了,坐下吃口茶,用些点心歇歇吧。
刚坐下,便有年纪相仿的姑娘过来搭话,问是在哪儿点的灯,崔芜答了话,便有几个姑娘去太太们那边说了几句话,结伴出了厢房。
这时候,从府里带来的茶点小食也派上了用场。
韦氏吩咐了声,楚妈妈便带着丫环们鱼贯捧着攒盒走进来,不一会儿,便将果子糕点摆满了方桌。
崔芜合着眼睛养了会儿神,头不晕了,便净了手,用了几块玫瑰酥,饮了口热茶,这才恢复了些力气,旁边凳子上的崔珍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幸而到了用斋的时辰,小沙弥进来请人。
各府的太太姑娘们互相礼让着往斋堂走。
崔芜这才发现,冯姝月和姜采薇也在这间厢房里,只是她们俩恰巧坐在房间的另一头,自己进来时又头昏脑胀的,所以并未发现。
这一眼对上去,冯姝月倨傲地收回视线,昂着脑袋跟着人群走了出去,姜采薇倒是没走。
她神情难得有些纠结,脚步慢了半拍,踟蹰着朝姐妹俩走来。
崔三姑娘,姜采薇语带愧疚地看向崔珍,上次打扰你养病,对不住了。
啊崔珍略显茫然,她约莫记起前几日有人在明辉堂闹了一场,可究竟是谁,她却并不知晓,只能疑惑地看向崔芜,见堂妹点了点头,她才大方道:不碍事。
姜采薇松了口气,又将犹疑不定地视线转向崔芜,语调里竟隐隐透着些压抑的怒气,崔四姑娘,是你告诉我祖母,我跟着她溜去了靖阳侯府吗你可知道,我的丫环们因此受了多大的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