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饼摊前的惊魂
苏晚最后记得的,是直播镜头里炸开的电烤箱。芝士焗龙虾的香气还萦绕在鼻尖,橙红色的虾壳刚被喷枪燎出焦糖色,弹幕里满屏
姐姐好飒
的彩虹屁,下一秒就被刺眼的白光吞噬。再睁眼时,后脑勺的钝痛和鼻腔里的马粪味形成诡异的对比,像是被人从五星级厨房扔进了牲口棚。
姑娘,你挡着俺做生意了。
粗粝的嗓音在头顶响起,带着长安城底层百姓特有的沙哑。
苏晚挣扎着坐起身,发现自己正趴在个油腻的木案前,案上堆着焦黑的胡饼,边缘还沾着几粒麦麸。穿粗布短打的汉子叉着腰,黧黑的脸上沾着面粉,身后是青灰色的城墙,远处传来驼铃叮咚
——
这哪是她铺着大理石台面的网红厨房
这是……
长安
她下意识摸向口袋,手机早没了踪影,手腕上价值六位数的镶钻手表也换成了根磨得发亮的红绳,绳结处还缠着半片干枯的槐树叶。
汉子眼睛瞪得像铜铃,手里的擀面杖
啪
地砸在木案上:不是长安还能是洛阳看你穿得怪模怪样,裤腿破成那样,莫不是西域来的乞丐
苏晚低头打量自己:破洞牛仔裤配
oversize
卫衣,胸前还印着
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的中英双语标语,在这群穿圆领袍、梳双髻的人里确实像个异类。零碎的记忆涌上来:她是苏晚,全网粉丝两千万的美食博主,昨天直播挑战
二十四小时做遍八大菜系,从佛跳墙做到松鼠鳜鱼,最后在烤箱前栽了跟头……
老天爷,你玩我呢
她对着天空翻了个白眼,换来的是更凶的驱赶。汉子挥着擀面杖作势要打,吓得她连滚带爬躲开,后脑勺的伤口被震得更疼了。
摸遍全身只找到枚生锈的铜板,边缘都磨圆了,苏晚捂着饿得发慌的肚子,沿着城墙根往前走。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高鼻深目的胡商牵着骆驼走过,穿绿袍的小吏拿着竹简匆匆赶路,卖水的老汉吆喝着
沙糖饮,琥珀色的液体在陶碗里晃出甜香,酒肆茶馆的幌子在风里招摇
——
全是她在《长安十二时辰》里见过的盛唐景象,可再繁华也填不饱肚子。
路过西市角落的空摊位时,苏晚忽然定住脚。案上残留着面粉,旁边堆着半袋麦麸,墙角还有口没洗的铁锅,锅底结着层黑黢黢的油垢。摊主是个佝偻着背的老妪,正用破布擦着木案,准备收摊回家。
她可是苏晚,能把泡面做出米其林三星水准,用空气炸锅烤出分子料理的女人。
阿婆,借你的摊子用用,赚了钱分你三成。
她不由分说抓住老妪的手腕,掌心的温度烫得对方一哆嗦。老妪起初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直到苏晚用那枚铜板从隔壁摊位换了块发面,又不知从哪摸来根沾着泥土的葱,三两下揉出个雪白的面团。
火石敲得火星四溅,打了七次才点燃麦秸。铁锅烧热时,苏晚把面团扯成小块,指尖翻飞间捏出层层褶皱,刷上从隔壁油坊讨来的菜籽油
——
那油坊老板本不愿给,被她一句
回头送你新出炉的点心
哄得眉开眼笑。饼子在锅里鼓起金黄的肚皮,她突然想起什么,冲去肉铺用头上的珍珠发卡换了勺猪油,那发卡是直播时赞助商给的,此刻在她眼里远不如猪油金贵。
滋啦
——
猪油淋在滋滋作响的饼上,香气瞬间炸开,勾得排队买胡饼的人直吞口水。刚才还嫌她碍事的汉子也凑过来,喉结上下滚动:小娘子这是做的啥闻着比胡饼香十倍。
不,这叫葱油千层饼。
苏晚利落地翻面,饼皮层层分明,金黄酥脆,尝尝一文钱一块。
第一锅刚出锅就被抢光,铜钱叮当落进陶碗,声音清脆得像音乐。老妪数钱时手都在抖,原本卖不动的粗面,经苏晚这么一折腾,竟卖出了肉包子的价钱。有个穿锦缎的公子哥尝了一块,当即掏出一贯钱:剩下的全要了,送到平康坊裴府。
月上柳梢时,苏晚揣着沉甸甸的钱袋找到家客栈。趴在硬板床上,她摸着腰间的铜钱,忽然笑出声
——
在现代开连锁餐厅的梦想,难不成要在唐朝实现了
2
琉璃阁里的桃花酥
苏小娘子的饼,可比波斯胡商的点心稀罕。
常客张屠户咬着千层饼,油汁顺着下巴淌,滴在他油亮的皮围裙上,就是这摊子太小,连张坐的地方都没有。昨儿个我那婆娘想就着汤吃,蹲在路边被石子硌了屁股。
苏晚正在揉面的手顿了顿,面粉沾在鼻尖上。摆摊虽赚了钱,可风吹日晒不说,总被巡市的武侯驱赶,遇上下雨天更是只能歇业。她需要个正经门面,最好能兼做堂食,让客人舒舒服服坐着吃饭。
西市的铺面贵得吓人,一间丈许见方的小铺子,月租就要两贯钱。直到某天路过平康坊,看见家歇业的绸缎庄,朱漆大门虽有些斑驳,门楣上的琉璃瓦却依旧发亮。两层小楼带个天井,雕梁画栋,就是租金要每月五贯钱,相当于寻常百姓半年的用度。
你个卖饼的,租得起这琉璃阁
房东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头,斜着眼打量她沾满面粉的围裙,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押金就得二十贯,少一文都免谈。
苏晚没说话,第二天带了样东西
——
桃花酥。用猪油起酥,擀出三十六层面皮,包上用蜂蜜腌过的豆沙馅,捏成桃花状,烤得酥皮金黄,顶端点上用胭脂调的红,摆在白瓷盘里,活脱脱像刚从枝头摘下来的桃花。
房东家的小女儿才五岁,梳着双丫髻,抢过就咬,酥皮簌簌掉在锦缎裙子上也不顾,含糊不清地喊:阿爹,比西域的糖饼好吃!
房东尝了一口,酥脆的面皮在嘴里化开,甜而不腻的豆沙混着淡淡的花香,半晌才道:先付三个月租金,押金减半。
装修时,苏晚把现代餐厅的理念全用上了。一楼摆着八仙桌,桌面擦得锃亮,墙角放着两盆绿植;二楼隔出四个雅间,分别取名
松竹梅兰,墙上挂着她画的食材图谱,从青菜到鸡鸭,画得栩栩如生。最绝的是后厨,她让人打了个三层蒸笼,底层蒸包子,中层蒸鱼,上层蒸点心,还做了个带夹层的铁锅,说是能同时煎炒烹炸,看得老厨子直咋舌。
data-fanqie-type=pay_tag>
苏记
开张那天,鞭炮声引来了整条街的人。除了改良版葱油饼,苏晚还推出了几样
新奇吃食:用蜜水腌过的樱桃配乳酪,叫
樱花酪,红白相间,甜得清爽;把羊肉切成细丝炒面,取名
三丝炒面,面条筋道,酱香浓郁;最受欢迎的是
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就是青菜豆腐丸子汤,可经她用鸡骨吊的高汤一煮,鲜美得让食客跺脚。
有天傍晚,二楼雅间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苏晚系着围裙冲进去,见个穿月白襕衫的公子正皱眉看着碗里的汤,青瓷碗摔在地上,碎片溅得到处都是。
这丸子里怎会有姜沫
公子声音清冽,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随从吓得脸都白了,扑通
跪倒在地:裴公子恕罪,小的这就砸了这破店
——
等等。
苏晚捡起片碎瓷,蹲下身看了看汤渍,公子怕姜味
见对方颔首,她拍了拍围裙上的面粉,笑了,明日您来,我给您做份不加姜的,用藕泥代替姜沫去腥,保证鲜嫩。
那公子抬眼望她,长睫在烛光下投出浅影,鼻梁高挺,唇色偏淡,竟是个难得一见的美男子。你不怕我
他指尖摩挲着茶盏,语气里带着探究。
怕你就不做餐饮了。
苏晚扬了扬下巴,语气轻快,做生意哪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总得尽力让客人吃得舒坦。
次日一早,苏晚特意用新鲜藕泥代替姜沫,做了碗珍珠翡翠白玉汤。那公子吃得干干净净,连汤都喝了个底朝天,临走时留下块暖玉:改日再来尝你的新菜式。
玉牌触手温润,上面刻着个
裴
字。
他是谁啊
伙计小翠搓着手问,眼睛亮晶晶的。
好像是吏部裴侍郎家的九郎,裴景曜。
有常客搭话,他是个说书先生,消息灵通,听说最是挑剔,去年在城东酒楼吃饭,就因鲈鱼蒸老了,当场让掌柜卷铺盖滚蛋。能让他说好的吃食,全长安没几家。
苏晚摸着那块暖玉,忽然觉得这唐朝的日子,或许会比想象中有趣。
3
连锁铺与暗箭
苏记的生意火得离谱,每天未开门就排起长队,从西市赶来的胡商、附近坊里的小姐、甚至宫里的小太监,都揣着铜钱等着尝鲜。有天苏晚算完账,发现三个月就赚回了本钱,还余下不少,当即拍板:开分店!
她把忠心的伙计提拔成店长,是个叫柱子的后生,手脚麻利,记性也好。又招了批姑娘培训,教她们端盘子、记账。做餐饮,卫生第一。
苏晚站在院子里,对着八个姑娘训话,饭前必须洗手,用皂角洗三遍;餐具要用沸水烫过,擦干净才能上桌。
有个叫春桃的姑娘小声问:苏娘子,哪有那么多讲究别家酒楼的碗碟,不都是在河里随便冲冲吗
咱们和别家不一样。
苏晚笑着拧了拧她的脸颊,要让客人觉得,来苏记吃饭,比在家里还干净舒坦。
她还教她们第二件事:客人再刁难也不能顶嘴,实在应付不了就来找我。记住,笑脸能当钱使。
第二家店开在东市,主打快捷吃食。苏晚发明了
包子套餐,一笼猪肉大葱馅包子配碗小米粥,再送一小碟酱菜,只要五文钱,让赶早市的商人能拿着就走。她还弄了个
会员制,常客能领张木牌,上面刻着
苏记常客,集满十个章送份桃花酥。
这法子在长安从未有过,别家酒楼掌柜看得眼热,明里暗里使绊子。有天晌午,几个官差突然来查店,腰间的佩刀闪着寒光,说是有人举报苏记用
不洁之物
做吃食。
苏晚坦然领着他们去后厨,见伙计们正围着水盆洗手,皂角泡沫堆得老高;砧板擦得锃亮,连缝隙里都没一点油污;装面粉的缸盖得严严实实,上面还贴着
今日新磨
的字条。官差翻了半天,只找出袋没开封的面粉,灰溜溜地走了。
是谁诬告我
苏晚在后厨问柱子,手里的面杖把面团擀得
啪啪
响。
柱子挠了挠头:刚才官差临走时,塞给我张字条,上面写着‘福兴楼’。
福兴楼是西市的老字号酒楼,掌柜王元宝是个胖子,早就放话:一个小丫头片子,也敢在长安城里开馆子,看我不搅黄了她的生意!
前几日他还派人来苏记,想花十贯钱买桃花酥的方子,被苏晚赶了出去。
没过几天,苏记的面粉突然断了。往常送货的粮商支支吾吾,说有人加价包下了全城的精面,他实在拿不到货。苏晚正着急,后厨的水缸又莫名其妙裂了道缝,哗哗漏水,眼看就要影响下午的生意。
苏娘子,这可咋办啊
小翠急得直掉眼泪。
苏晚咬着唇,正想出去找粮商理论,门口突然传来车马声。裴景曜的随从牵着两匹骡子,骡子背上驮着两大袋面粉,还跟着个瓦匠。裴公子说,长安城不能没有苏小娘子的桃花酥。
随从笑着拱手,这瓦匠是城里最好的,保准把水缸补得滴水不漏。
苏晚心里一暖,让伙计赶紧蒸了笼新做的蟹粉小笼包,皮薄馅足,汤汁鲜美,用食盒装好让随从送去。当晚,福兴楼就被人举报偷税漏税,官差封了他们的账房,王元宝忙着应付官司,再没空找苏晚的麻烦。
你帮了我。
苏晚提着食盒,找到正在书房看书的裴景曜。他穿着常服,褪去了初见时的疏离,倒像个温润的书生,窗前的月光洒在他发间,竟有些好看。
我只是看不惯小人作祟。
裴景曜合上书,书皮是《齐民要术》,不过,你的小笼包确实值得我出手。
他邀她参观自己的书房,书架上竟有本《食疗本草》,纸页都翻得卷了边。
我母亲身子弱,常年汤药不断。
他指着书,语气里带着些微无奈,太医开的方子太苦,她总是喝不下去。你的吃食既美味又养人,或许……
我可以帮你研究药膳!
苏晚眼睛亮了,拍着胸脯保证,比如用山药做糕,加茯苓煮粥,既好吃又补身体,保管让老夫人喜欢。
她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从食材搭配讲到烹饪手法,裴景曜听得认真,偶尔点头附和,两人竟聊了个把时辰。
临走时,裴景曜送她到巷口,灯笼的光晕在地上晃出暖黄的圈。下月曲江宴,你可愿同去
他声音很轻,带着些不易察觉的期待。
苏晚望着他眼中的星光,像掉进了揉碎的银河,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4
曲江宴与风波
曲江宴那天,苏晚换上了裴景曜送来的襦裙,月白色底子绣着缠枝莲,裙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像落了一地月光。裴景曜骑着白马等在巷口,白马上的少年郎,白衣胜雪,眉目清朗,看得苏晚心头一跳。
比长安城所有的花还要好看。
裴景曜翻身下马,递给她一支刚摘的桃花,花瓣上还沾着露水。
湖边亭子里,文人们正吟诗作对,穿绯色官袍的京兆尹端着酒杯,与几位同僚谈笑风生。苏晚带来的食盒一打开,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翡翠色的凉面绕着殷红的樱桃,像极了春日里的柳叶映桃花;千层糕切得像书页,每层都夹着不同的馅料;最妙的是
曲江水饺,用曲江的银鱼做馅,小巧玲珑能一口一个,饺皮上还捏着花边。
苏小娘子好手艺!
京兆尹夹起个水饺,入口鲜嫩,汤汁四溢,当即拍着桌子,这饺子比我家厨娘做的强十倍!
苏晚笑盈盈地给众人分食,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嗤笑声,尖锐得像指甲刮过木板:不过是些市井吃食,也配出现在曲江宴难登大雅之堂。
转头见个穿绯红官袍的公子,正用帕子嫌恶地擦着手,仿佛碰了什么脏东西。他生得肥头大耳,腰间的玉带都快勒不住肚子。有人悄悄告诉苏晚,那是户部尚书的侄子李修,仗着叔父的势,在长安城里横行霸道,向来眼高于顶。
李公子觉得,什么吃食才配得上这里
苏晚拿起个水饺,语气依旧轻快,眼底却带了点锋芒,这银鱼饺用的是今早刚捕的鱼,活蹦乱跳的;面粉过了三遍筛,细得像云朵;光是调馅就用了五种香料,葱姜水去腥,花椒水提鲜。食物不分高低,用心做的就是美味,难道不是吗
李修被噎得说不出话,脸涨得像猪肝,狠狠瞪了她一眼,甩着袖子走了。
宴后,裴景曜送苏晚回家。月光洒在青石板上,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偶尔碰在一起,又像触电般分开。李修那人睚眦必报,你要当心。
裴景曜的声音里带着担忧。
苏晚没放在心上,她觉得身正不怕影子斜,直到三天后出事了。有四个汉子被家人抬到苏记门口,哭天抢地说吃了苏记的包子后上吐下泻,其中一个还口吐白沫,看着十分吓人。消息传开,原本排着长队的客人瞬间散了,几个胆小的还往地上扔石子,骂苏晚黑心肝。
苏娘子,这可咋办啊
柱子急得满头大汗,想把人赶走又不敢。
苏晚却定了定神,蹲下身看那几个
病人。他们面色虽差,眼神却很清明,嘴角还沾着没擦干净的油渍
——
那是福兴楼特有的酱肉味。她心里有了数,让人去附近的酒楼打听,果然是李修买通了几个无赖,故意来捣乱。
别担心。
裴景曜连夜赶来,灯笼的光映着他的脸,我已让人去取他们昨晚在福兴楼喝酒吃肉的证据,还有李修给他们钱的字据。
第二天一早,苏晚没开门营业,反而在店前摆了张桌子,把面粉、猪肉、蔬菜全摆在外面,当场做起包子。她让围观的人随便挑食材,全程看着她做,连和面的水都是当众烧开的。包子蒸好后,她先掰了半块喂给旁边的大黄狗,大黄狗吃得摇尾巴,蹭着她的裤腿还想要。
大伙儿看清楚了,这包子要是有问题,狗能吃得这么香吗
苏晚扬着嗓子喊,周围的人议论纷纷,开始有人怀疑是故意找茬。
这时,裴景曜带着官差和那几个无赖来了。无赖们一见官差就慌了神,尤其是看到自己昨晚在福兴楼喝酒的画像时,当场招了,哭着说是李修给了他们每人五贯钱,让他们假装食物中毒。
真相大白,苏记的生意比以前更火了。连宫里的淑妃都派人来订桃花酥,说吃了能美容养颜。苏晚的名字,成了长安城里无人不知的招牌,有人甚至编了句顺口溜:长安好,长安妙,苏记的点心呱呱叫。
5
商业王国与心之所属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苏晚的野心也跟着膨胀。她盘下了福兴楼
——
王元宝早就因为偷税漏税被抄了家,铺子空了出来。苏晚花了五十贯钱把它盘下来,改成了苏记最大的旗舰店,一楼是小吃,卖包子面条;二楼是宴席,能办婚宴寿宴;三楼专做药膳,请来老中医坐诊,根据客人的体质推荐吃食。
她还搞起了供应链,自己开了家磨坊,买了三头驴子专门磨面,保证面粉供应;又和城郊的农户签订契约,让他们专门种植她需要的蔬菜,不洒农药,不用脏水浇灌,价钱比市价高两成,农户们乐得多挣钱,种出来的菜也新鲜。
甚至有西域的商人找上门,穿着波斯锦袍,说着半生不熟的汉语,想把她的点心卖到波斯去。苏小娘子,你的桃花酥,在我们那里一定能卖上高价。
商人比划着,竖起大拇指。
你这是要把生意做到天边去
裴景曜笑着帮她整理账本,他如今常来苏记,有时是来尝新菜式,有时就坐在角落看书,看苏晚忙前忙后,眼底的笑意藏不住。他已是苏晚最信任的伙伴,不仅帮她打通官场关系,还教她看账册算利润,那些弯弯曲曲的数字,经他一讲就变得简单易懂。
不止呢。
苏晚指着墙上的地图,那是她让画匠画的,标着长安、洛阳、扬州几个大城市,我想在洛阳、扬州都开分店,让全天下的人都吃到苏记的美食。
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盛着星星。
可就在她准备去洛阳考察铺面时,裴景曜的母亲却找到了她。老太太穿着绫罗绸缎,戴着赤金镶玉的抹额,保养得宜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坐在雅间里,半天没说一句话。
苏小娘子,我知道你是个能干的姑娘。
最后,老太太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可景曜是要娶世家女的,裴家是官宦人家,不能娶个……
做生意的。
她的话像针,扎得苏晚心口发疼。
苏晚的心沉了下去。她再成功,赚再多钱,在这些高门大户眼里,终究只是个
卖吃食的,登不上大雅之堂。
那天晚上,她把自己关在厨房,做了一整夜的桃花酥。面粉、猪油、豆沙,在她手里变成一朵朵桃花,可再香再甜,也暖不了心里的凉。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厨房门被推开,裴景曜站在门口,眼下带着青黑,显然一夜没睡。
我已和母亲说清,我的妻子,只能是你。
他走进来,握住她沾满面粉的手,掌心的温度烫得她一颤,她若不依,我便搬出来住,反正我在朝中已有官职,不靠着家里也能活。
可你的家族……
苏晚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裴景曜要娶的人,谁也拦不住。
他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得不像话,何况,我的岳父岳母,不就是长安城最会做生意的人吗将来咱们的孩子,既能学文,又能学做桃花酥,多好。
苏晚看着他认真的眼神,突然笑了,眼泪却掉了下来,砸在面粉里,晕开一小片湿痕。
一年后,苏记的第十家分店在洛阳开张。开业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苏晚穿着凤冠霞帔,和穿着喜服的裴景曜并肩站在店前,接受众人的祝福。他终究说服了母亲,用一场盛大的婚礼,给了她最体面的承诺。
在想什么
裴景曜低头问她,凤冠太重,她的脖子都快酸了。
在想,
苏晚踮起脚尖在他耳边说,声音带着笑意,幸好那天没错过你的葱油饼。
若不是那天饿得发慌,若不是鼓起勇气摆摊,她或许永远不会遇见他,不会在这大唐活出另一番精彩。
阳光洒在两人相握的手上,也洒在
苏记
那块鎏金招牌上,金光闪闪。长安的风里,似乎永远飘着苏晚做的食物香气,那是属于她的,跨越千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