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同龄儿媳骗婚 > 第一章

第一章:院坝里的
惊雷
成都金牛区的老小区藏在二环路边的树荫里,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林慧兰一早就在院坝里忙开了,塑料布铺在石桌上,摆着卤猪耳、凉拌折耳根、刚出锅的糖油果子,还有邻居王阿姨送来的酸梅汤
——
今天是儿子张浩大学毕业回家的日子,她特意请了亲戚邻居,摆个简单的
接风宴。
慧兰,你这糖油果子炸得比巷口张嬢嬢的还香!
张婆婆拄着拐杖凑过来,看着满桌菜直点头,浩浩总算回来了,以后打算在哪上班
林慧兰擦了擦手,笑得眼角堆起细纹:还没定呢,先让他歇两天。
她瞥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向十一点,心里有点急
——
张浩说十点到,这都晚了一个钟头。
王阿姨端着刚切好的西瓜过来,压低声音:慧兰,我昨儿听李家媳妇说,浩浩在绵阳处了个对象
林慧兰愣了下:没听他说啊,这孩子,啥都藏着。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脚步声。张浩背着双肩包走在前面,一米八的个子,白
T
恤牛仔裤,还是她眼里那个没长大的小子。可他身后跟着的女人,让满院的喧闹瞬间静了半拍。
女人穿条浅蓝色连衣裙,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脸上化着淡妆,看着……
跟林慧兰差不多年纪。她手里拎着个果篮,走到林慧兰面前,笑得客气又带着点刻意的亲近:阿姨好,我叫孟瑶,是张浩的女朋友。
林慧兰的脑子

的一声,手里的盘子差点没端稳。她下意识看了眼张婆婆,老太太也张大了嘴,显然跟她一样懵。
妈,这是孟瑶。
张浩把背包往石凳上一扔,语气自然得像在介绍老同学,我们处了半年,她跟我一起回来看看你。
看看
李家媳妇的声音尖溜溜地插进来,她刚端着碗稀饭蹲在旁边看热闹,我看是‘正式拜访’吧浩浩,这姐姐看着比你妈还……
李嫂!
林慧兰厉声打断,脸上发烫
——
她今年四十五,这孟瑶看着少说也有四十,比儿子大了快二十岁,这叫什么事
孟瑶像是没听见嘲讽,反而往前凑了凑,亲昵地挽住张浩的胳膊:阿姨,我知道我比张浩大不少,可我们是真心相爱的。
她顿了顿,手轻轻抚上小腹,声音放软,而且……
我怀了他的孩子,三个月了。
啥!
张婆婆手里的拐杖

地戳在地上,你说你怀了
孟瑶从随身的包里掏出张
B
超单,递到林慧兰面前:阿姨您看,有胎心胎芽了。我们这次回来,就是想跟您商量结婚的事。
石桌上的卤味还冒着热气,可林慧兰觉得浑身冰凉。她没接
B
超单,目光落在孟瑶脸上
——
这女人眼尾有点细纹,笑起来嘴角的弧度太标准,不像普通姑娘见长辈的局促,倒像……
提前排练过。
先吃饭吧,菜要凉了。
林慧兰强压下心里的乱麻,往石凳上坐,有啥话,吃了饭再说。
宴席开了桌,气氛却透着诡异。张浩一个劲给孟瑶夹菜,把卤排骨上的肥油剔掉,又倒了杯酸梅汤递过去:慢点吃,别噎着。
那体贴劲儿,是林慧兰从未见过的
——
从小到大,都是她给儿子剔骨头。
孟瑶小口抿着汤,偶尔抬眼冲林慧兰笑,眼神里带着点说不清的意味。吃到一半,她放下筷子,状似无意地说:阿姨,我知道您可能对我有顾虑。其实我也不求啥名分,就是想给孩子一个家。
林慧兰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你想说啥
浩浩跟我说,您在市区有套房子
孟瑶的声音不高,却足够让周围竖着耳朵的邻居听清,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过户给浩浩就当是给孩子的见面礼,以后我们带着孩子孝顺您。
石桌上的蝉鸣声突然变得刺耳。王阿姨的西瓜掉了一块在地上,张婆婆的拐杖差点戳到自己脚,李家媳妇更是直接笑出了声:我说孟大姐,你这刚上门就敢要房子浩浩,你妈这套房可是当年你爸用命换来的,你忘了
张浩的脸涨得通红,猛地站起来:李嫂你少说两句!孟瑶不是那意思!她就是……
就是觉得孩子该有个保障!
保障
林慧兰终于开口,声音有点发颤,那房子是你爸走之前,用工伤赔偿款买的,写的我的名。当年为了供你上学,我把那房子租出去,自己在这老破小里住了八年
——
你现在让我把它过户给你,就为了这个才认识半年的女人
妈!
张浩急了,孟瑶怀了我的孩子!她一个人多不容易!
不容易
林慧兰看着孟瑶,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
——
刚才上的红油抄手,孟瑶一口没碰,只喝了两碗白粥。她记得
B
超单上写着

12
周,按说正是胃口多变的时候,哪有孕妇见了辣椒躲得这么明显
孟瑶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拿起勺子舀了点抄手汤,皱着眉抿了一口,随即捂住嘴,作势要吐:哎呀,有点反胃……
你看!我说了她反应大!
张浩连忙拍着她的背,瞪着林慧兰,妈,你就不能体谅一下
林慧兰没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
B
超单。单子打印得模糊,孕周那栏写着
12+2,可她记得去年陪王阿姨去做产检,医生说孕周是按末次月经算的,这单子上的日期,怎么算都对不上张浩说的
处了半年。
院坝里的风带着蜀地六月的湿热,吹得林慧兰心里发闷。她放下单子,看着眼前这对
恩爱
的年轻人,突然觉得
——
这哪里是接风宴,分明是场鸿门宴。
房子的事,以后再说。
她站起身,声音平静得自己都意外,饭吃完了,大家散了吧。
张浩还想说什么,被孟瑶拉了拉袖子。女人冲他摇了摇头,又转向林慧兰,笑得意味深长:阿姨说得对,不急。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商量。
林慧兰没接话,转身往楼道走。背后的议论声、嬉笑声、张浩的辩解声混在一起,像根刺扎在她心上。走到三楼家门口,她摸出钥匙,手却抖得插不进锁孔
——
二十年前丈夫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
好好带大浩浩,守好这个家,今天,她的家好像要被人硬生生撬开了。
第二章:房产证的
鸿门宴
第二天一早,林慧兰被敲门声吵醒。她套上外衣开门,看见张浩站在门口,眼圈发黑,像是没睡好。
妈,我想跟你好好谈谈。
他侧身进来,手里捏着个纸包,这是孟瑶给你熬的小米粥,说养胃。
林慧兰没接,径直走到客厅,指了指沙发:说吧,啥想法。
张浩把粥放在茶几上,搓着手坐下:妈,孟瑶真的不容易。她爸妈重男轻女,把她早早嫁人,后来男人家暴,她才跑出来的……
跑出来就跟你这个刚毕业的学生谈恋爱
林慧兰打断他,还怀了孩子
我们是真心相爱!
张浩提高了音量,她比我成熟,知道疼人。你看你,除了管我学习、催我找工作,关心过我开不开心吗
林慧兰的心像被针扎了下。丈夫走得早,她又当爹又当妈,在国企当会计,下班还要去超市理货,就为了多挣点钱给张浩报补习班。她以为把最好的都给儿子,却原来在他眼里,自己只是个
只会催学习
的妈。
真心相爱,就要我的房子
林慧兰拿起遥控器,漫无目的地换台,浩浩,你知道那房子现在值多少钱
不是要你的房子,是过户给我……
过户给你,就成了你们的婚后财产。
林慧兰转头看他,眼神锐利,她跟你结婚,生了孩子,那房子就跟我没关系了,对吗
张浩的脸白了白:妈,你把人想得多坏
我不想坏,可我得防着。
林慧兰起身走进卧室,从衣柜最底层翻出个铁盒子。打开一看,房产证静静躺在里面,红色封皮有点褪色
——2010
年买的,八十平米,当时花了五十六万,现在市价少说三百万。
你爸当年在工地上被砸伤了腿,单位赔了四十万,他攥着这笔钱说‘给浩浩留着买房’,自己舍不得治,拖到最后……
林慧兰的声音哽咽了,这房子是他的命换的,我不能给。
张浩看着房产证,突然烦躁地抓头发:我就知道你不肯!在你眼里,房子比我重要!
他猛地站起来,孟瑶说了,只要你肯过户,她愿意去公证,说房子跟她没关系,就给孩子!
她肯,你信吗
林慧兰把房产证锁回盒子,我问你,她老家在哪父母叫啥你去过她家吗
张浩的眼神闪了闪:她……
她老家在达州,具体哪我忘了。她说家里人对她不好,不想提。
连老家在哪都不知道,你就敢跟她生孩子、要我的房子
林慧兰气得发抖,张浩,你长这么大,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母子俩大吵一架,张浩摔门而去。林慧兰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看着墙上丈夫的遗像,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下午,王阿姨端着碗刚炖好的银耳汤过来,见她眼睛红肿,叹了口气:我就说那孟瑶不对劲。早上我去买菜,看见她在小区门口打电话,说‘老的油盐不进,得想别的办法’,哪像个怀了孕的人说的话
林慧兰心里一紧:她还说啥了
好像提了句‘上次在重庆那招’,我没听清。
王阿姨放下汤碗,慧兰,你可得当心,别被那女人绕进去。
林慧兰点点头,心里却越发不安。她拿出手机,翻出张浩朋友圈
——
以前全是篮球、游戏,最近半年发的都是
孟瑶做的红烧肉有人照顾就是好,配的照片里,孟瑶永远笑得温柔,眼神却总透着点算计。
傍晚,张浩没回来。林慧兰热了点剩饭,刚拿起筷子,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归属地是达州。
喂是林慧兰吗
对方是个男人,声音嘶哑,我是孟瑶的丈夫,我找她有事,你让她给我回个电话。
林慧兰手里的筷子
当啷
掉在地上。
你说你是孟瑶的丈夫
她稳住声音,她跟我儿子在一起,说自己离异了。
离异个屁!
男人在那头骂了句脏话,她三年前就跑了,扔下三个娃不管!大的都十二了,小的才六岁,全是我一个人带!她是不是又跟哪个傻子说自己怀孕了我告诉你,她根本生不了!三年前就结扎了!
林慧兰的脑子像被重锤砸过,嗡嗡作响。她刚想再问,对方却挂了电话。
窗外的天暗了下来,路灯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林慧兰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终于明白孟瑶为什么不碰辣椒
——
不是孕吐,是根本没怀孕。那
B
超单,那温柔体贴,全是演的。
她拿起手机,手指颤抖着点开微信,搜索
蜀地观察——
昨天刷本地新闻时关注的博主,专门曝光民生骗局。她编辑了条私信:你好,我怀疑儿子的女朋友是骗子,能帮忙查一下吗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林慧兰深吸一口气。这一次,她不能再忍了。房子要守,儿子……
也得让他看清真相。
第三章:直播里的
舆论战
第三天一早,林慧兰被院坝里的喧闹声吵醒。她扒着窗户往下看,差点没背过气去
——
孟瑶居然搬了个小马扎坐在石桌上,面前摆着那碗没动过的小米粥,正对着手机镜头抹眼泪。
家人们你们看,这就是我未来婆婆,我怀着孕上门,她连门都不让我进……
孟瑶对着屏幕哽咽,我知道我年纪大,配不上她儿子,可孩子是无辜的啊……
手机支架旁边站着李家媳妇,举着自己的手机录像,嘴里还帮腔:大家快给孟姐评评理!这老太太心太狠了,为了套房子,连亲孙子都不认!
院坝里围了不少人,有看热闹的邻居,还有几个不知道从哪跑来的陌生面孔,举着手机对着孟瑶拍。林慧兰认出其中一个是小区门口开杂货铺的,平时就爱凑这种热闹。
这是干啥呢演苦情戏
林慧兰披了件外套下楼,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院坝静了半秒。
孟瑶看见她,哭得更凶了:阿姨,我不是故意的,是他们非让我开直播说说……
说说说我怎么欺负你这个‘孕妇’
林慧兰走到石桌前,目光扫过她平坦的小腹,我倒想问问你,既然怀了三个月,怎么连弯腰捡东西都这么利索
孟瑶的脸僵了下,随即捂着肚子往后躲:阿姨,你别吓我……
我吓你
林慧兰冷笑,我还想问问你,达州的丈夫和三个孩子,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看看
这话一出,孟瑶的脸

地白了。李家媳妇愣了愣,举着手机凑过来:慧兰姐,你胡说啥呢孟姐说她离异了……
离异
林慧兰拿出手机,点开那个达州号码发来的短信
——
对方昨晚又打了几个电话,她没接,只回了条短信问情况,对方发来一张全家福:孟瑶站在中间,身边是个瘸腿男人,怀里抱着个小孩,身后还站着两个半大的小子,她丈夫说,他们根本没离婚,三个孩子都等着她回去喂奶呢。
孟瑶猛地站起来,想抢林慧兰的手机:你伪造证据!这不是我!
是不是你,你心里清楚。
林慧兰往后退了一步,举起手机给周围人看,大家看清楚,这女人左耳后有颗痣,跟现在站在这的是不是一个人
人群里有人喊:还真是!我昨天就看见她耳后有痣!
孟瑶慌了神,拉着刚赶回来的张浩:浩浩,你信我,这是她陷害我!
张浩看看孟瑶,又看看手机里的照片,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来。他显然也懵了。
陷害你
林慧兰盯着她,那你敢不敢跟我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你到底怀没怀孕
我为什么要跟你去
孟瑶梗着脖子,你安的什么心想害我的孩子
她转向镜头,声音拔高,家人们看见了吧这就是恶婆婆!为了霸占房子,连未出世的孙子都想害!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炸了锅,虽然林慧兰看不到,但从李家媳妇念的几句就能听出风向:这老太太太恶毒了!支持孟姐维权!房子就该给儿子!
张婆婆拄着拐杖走过来,拉了拉林慧兰的袖子:慧兰,算了,家丑不可外扬……
外扬
林慧兰甩开她的手,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红了眼,我守着这房子,守着这个家,不是让外人这么糟践的!
她指着孟瑶,声音发颤却字字清晰,你说你怀了孕,B
超单是哪来的你说你离异,你丈夫的电话怎么解释你处心积虑骗我儿子,骗我的房子,到底安的什么心
孟瑶被问得哑口无言,突然捂着头往地上倒:我头晕……
浩浩,我肚子疼……
孟瑶!
张浩终于反应过来,蹲下去扶她,抬头瞪着林慧兰,妈!你太过分了!
我过分
林慧兰看着儿子护着骗子的样子,心彻底冷了,张浩,今天你要是还认我这个妈,就跟她去医院查清楚。要是不认,从此咱们母子俩,就当没认识过。
她说完转身就走,没再看院坝里的闹剧。走到楼道口,王阿姨追上来,塞给她一张纸条:慧兰,这是‘蜀地观察’给你的回复,说查到孟瑶去年在重庆骗过一个老头,也是说怀孕要房子,被人识破了。
林慧兰捏着纸条,指节泛白。阳光透过楼道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亮斑。她知道,这场仗,她必须打赢
——
不光为了房子,更为了自己这四十五年的委屈和骄傲。
第四章:达州来的
实锤
蜀地观察
的效率比林慧兰想的还快。第二天一早,她就收到了对方发来的私信,附带一个加密文件夹。
点开一看,林慧兰的手抑制不住地发抖。里面是孟瑶的真实资料:本名孟翠华,达州渠县人,42
岁,丈夫赵铁军(就是打电话的那个瘸腿男人),育有三子,最大的
12
岁,最小的
6
岁。资料里还附了几张照片:孟瑶在老家晒的玉米堆前笑,身后跟着三个瘦得像豆芽菜的孩子;她和赵铁军的结婚证扫描件,日期是
2008
年;还有一份
2021
年的住院记录
——
她在重庆某医院做了结扎手术。
这女人太狠了。
林慧兰把手机递给王阿姨,气得胸口疼,为了骗房子,连自己三个孩子都不管,还敢说怀孕!
王阿姨翻着照片,啧啧称奇:你看这三个娃,穿的衣服都打着补丁,造孽哦。
正说着,楼下传来争吵声。林慧兰扒着窗户一看,孟瑶正跟张浩拉扯:我不检查!谁知道她安的什么心万一给我用了药怎么办
孟瑶,就去查一下,证明你的清白不好吗
张浩的声音透着疲惫,显然这两天被折腾得不轻。
我不去!要去你去!
孟瑶突然提高音量,你妈就是看我不顺眼,想赶我走!浩浩,你是不是也信她不信我
林慧兰冷笑一声,转身下楼。她走到两人面前,把手机往石桌上一放,点开那段住院记录的照片:孟瑶,2021
年做的结扎,你现在告诉我你怀孕三个月当我们都是傻子
孟瑶的脸瞬间血色尽失,指着林慧兰说不出话:你……
你偷看我手机!
用得着偷看
林慧兰拿出打印好的资料,一张张往石桌上摆,渠县孟家村人,丈夫赵铁军,三个儿子分别叫赵大宝、赵二宝、赵小宝
——
要不要我把你老家的村干部叫来,跟你对质
围观的邻居们炸了锅,指着孟瑶骂:原来是个骗子!连自己娃都不管,不是人!
李家媳妇也收起了手机,尴尬地往人群后缩。
孟瑶看着一张张证据,突然破罐破摔,冲张浩喊:是!我是没怀孕!那又怎么样我跟你在一起,难道就图你年轻还不是看上你家有房子!
你说什么
张浩不敢置信地看着她。
我说我就是图房子!
孟瑶的头发乱了,脸上的妆花了,再没了之前的温柔,你以为我愿意跟你这毛头小子耗着要不是你妈那套房子值三百万,我早走了!
她指着林慧兰,还有你,别以为自己多厉害,要不是有人给你通风报信,你能查到这些
林慧兰心里一动
——
孟瑶说的是
蜀地观察对方怎么对孟瑶的底细这么清楚
我图房子怎么了
孟瑶还在喊,我那死鬼丈夫瘫在家里,三个儿子要吃饭,我不出来骗,一家子都得饿死!你们这些城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话一出,人群里安静了些。有人小声说:好像……
也挺可怜的……
可怜
林慧兰看着她,突然想起资料里那三个孩子的照片,可怜就可以骗人可怜就可以让别人为你的自私买单你那三个孩子要是知道妈为了钱骗婚,他们这辈子都抬不起头!
孟瑶被怼得哑口无言,突然捂着脸蹲在地上哭起来,这次不是演的,是真的绝望。
张浩站在原地,脸色惨白如纸。他看看孟瑶,又看看林慧兰,突然

地给了自己一巴掌:妈,我错了……
错哪了
林慧兰看着儿子,心里又疼又气。
我不该不查清她的底细,不该为了她跟你吵架,更不该……
不该要你的房子。
张浩的眼泪掉了下来,那房子是爸的命,我不是人……
林慧兰别过脸,没看他。太阳升到头顶,晒得人发烫。她拿起石桌上的资料,对围观的人说:大家都散了吧,闹剧结束了。
孟瑶哭了半天,见没人理她,慢慢站起来,低着头往院外走。走过林慧兰身边时,她停顿了下,声音沙哑:阿姨,对不起。我老家的地址……
能给我一份吗我想回去看看孩子。
林慧兰没说话,把资料里有地址的那张撕下来递给她。
看着孟瑶落寞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林慧兰长长地舒了口气。王阿姨拍着她的背:好了好了,过去了。
张浩还站在原地,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林慧兰瞥了他一眼:还愣着干啥进来,妈有话跟你说。
走进家门,看着墙上丈夫的遗像,林慧兰突然觉得浑身乏力。她坐在沙发上,对张浩说:我给你十万块,你自己出去租房子住。想清楚了什么是责任,再回来。
张浩猛地抬头:妈,你不要我了
不是不要你,是你得自己摔一跤,才知道路该怎么走。
林慧兰看着他,这十万是你爸当年留下的抚恤金,本来想给你娶媳妇用,现在……
你先学会做人吧。
张浩的眼泪又掉了下来,重重地点了点头:妈,我知道了。
林慧兰没再说话,只是拿起手机,给
蜀地观察
发了条私信:谢谢你。
对方很快回复:应该的。大姐,以后为自己活,别总想着孩子。
看着这行字,林慧兰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意。
第五章:属于自己的
新生
张浩搬走后的第一个周末,林慧兰睡到了自然醒。阳光透过窗帘缝照进来,落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她却没觉得孤单,反而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她翻出压在箱底的旅游攻略
——
那是去年退休时买的,本想等张浩毕业一起去云南,现在看来,一个人去也不错。
去就去!
林慧兰一拍大腿,当即给旅行社打了电话,报了个
云南康养十日游。挂了电话,她打开衣柜,把那些灰扑扑的旧衣服全翻出来扔进垃圾桶,换上新买的碎花衬衫和阔腿裤,对着镜子转了个圈,笑得像个小姑娘。
下午,王阿姨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个信封:慧兰,这是张婆婆让我给你的,说她孙子单位发的体检卡,她用不上,给你去查查身体。
林慧兰接过信封,心里暖暖的:替我谢谢张婆婆。
谢啥,她还说让你别总想着浩浩,自己该玩玩,该吃吃。
王阿姨凑过来看她收拾行李,真去云南啊
去!
林慧兰把防晒霜、墨镜往包里塞,我年轻的时候就想去大理,一直没机会,现在终于能圆梦了。
王阿姨笑着点头:该!你这前半辈子都为别人活了,后半辈子得为自己活。
出发那天,林慧兰特意化了点淡妆,背着双肩包走出小区。阳光正好,巷口的栀子花散发着甜香。她回头看了眼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楼,挥了挥手,像是在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云南的日子过得像流水。在大理古城的石板路上散步,看白族姑娘跳三弦舞;在丽江的酒吧街听民谣,跟陌生的驴友碰杯;在玉龙雪山脚下晒太阳,看着云卷云舒。
同行的有个成都老乡,也是个单亲妈妈,女儿在国外定居。两人凑在一起说四川话,聊孩子,聊退休生活,越聊越投缘。
我以前总想着给女儿攒钱买房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老乡喝着普洱茶,结果人家在国外找了个老外,啥都不要我的。后来我想通了,钱是身外之物,身体好比啥都强。
林慧兰深有同感:可不是嘛,以前总觉得儿子是天,结果差点被他气出病。现在想明白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管好自己就行。
在云南的最后一天,林慧兰接到了张浩的电话。他找了份销售的工作,在电话里跟她报喜:妈,我这个月开了两单,发了五千块!
不错。
林慧兰坐在洱海边,看着远处的苍山,好好干,别再犯傻。
妈,我知道错了。
张浩的声音很诚恳,等你回来,我请你吃火锅。
再说吧。
林慧兰挂了电话,心里没什么波澜。有些伤害,不是一句
对不起
就能抹平的,但她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回到成都,林慧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体检。报告出来,肝脏有点小问题(当年给张浩捐肝留下的后遗症),医生建议她定期理疗,少生气,多休息。
知道了。
林慧兰拿着报告单,心里有数
——
以后可不能再为不值得的人动气了。
她在小区附近报了个理疗班,每周去三次;又加入了社区的书画社,跟着老师学画山水;出租屋的租客刚好到期,她没再续租,而是请人重新装修,刷成自己喜欢的浅灰色,摆上从云南带回来的木雕和鲜花。
张婆婆拄着拐杖来看她的新家,笑得合不拢嘴:慧兰,你这房子装得比年轻人的还洋气!
自己住,就得舒服点。
林慧兰给她端上刚泡的滇红,张婆婆,下周书画社有活动,你也去看看
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哪行哦。
咋不行就当去凑个热闹。
院坝里的蝉鸣换了个调子,夏天慢慢过去。林慧兰每天早上去公园打太极,上午去理疗,下午去书画社,晚上跟王阿姨她们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充实又自在。
偶尔张浩会来看看她,拎点水果,坐半小时就走。他没再提房子的事,只是说工作很忙,在努力攒钱。林慧兰没多问,有些距离,反而更适合现在的他们。
这天,林慧兰正在书画社画牡丹,手机响了,是
蜀地观察
发来的私信:大姐,看新闻了吗孟瑶回达州了,把骗来的钱给孩子交了学费,还跟丈夫复了婚。
林慧兰看着屏幕,愣了愣,随即笑了。不管怎么说,那三个孩子总算能跟妈妈在一起了。
她放下画笔,走到窗边。夕阳正落在对面的楼顶,给老小区镀上了一层金边。林慧兰深吸一口气,空气里好像还带着云南的花香。
原来,不为谁牺牲,不为谁隐忍,只为自己活一次,是这么舒服的事。
她拿起画笔,在牡丹的花瓣上添了最后一笔艳色
——
这后半辈子,可得活得比这花还红火。
儿子带回来的儿媳妇跟我一样大.txt
继续写
已完成思考
第六章:画笔下的
新风景
社区书画社的活动室在老办公楼的三楼,窗外爬满爬山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宣纸上,落下斑驳的光影。林慧兰握着毛笔,笔尖在墨碟里蘸了蘸,小心翼翼地在纸上勾勒
——
她在画一朵牡丹,花瓣层层叠叠,带着点生涩,却透着股鲜活的劲儿。
慧兰姐,你这牡丹画得有灵气啊!
旁边的李老师放下笔,凑过来看,比上个月刚来时进步多了。
林慧兰笑着摇头:瞎画的,还是没掌握好墨色。
慢慢来,画画嘛,图个开心。
李老师是退休的美术老师,性子温和,总爱鼓励人,下周末社区有个小型画展,你把这幅送展呗
林慧兰愣了愣:我这水平,还是算了吧。
咋算了
王阿姨拎着个布袋子走进来,里面装着刚烙的糖饼,我昨天看你画的,比那谁谁画的强多了!就送展,让他们看看咱慧兰姐的本事!
被两人一劝,林慧兰心里也动了。她想起年轻时总爱涂涂画画,却因为要照顾张浩、打工挣钱,把爱好压了箱底。现在闲下来,握着毛笔的那一刻,才觉得心里某个角落被填满了。
那……
试试
她抿着嘴笑,眼里闪着光。
接下来的几天,林慧兰一有空就往书画社跑,对着牡丹图改了又改,连王阿姨喊她跳广场舞都不去了。李老师耐心指导她调墨、运笔:你看这花瓣边缘,要虚一点,像被风吹过似的……
张浩周末来看她时,正好撞见她在练画。他站在门口看了半天,轻声说:妈,你画得真好。
林慧兰没回头,继续调色:有事
我发了工资,想请你吃饭。
张浩手里拎着个水果篮,就去你以前爱吃的那家火锅。
不去,上火。
林慧兰放下笔,转过身,你有事说事,没事就回去吧,我忙着呢。
张浩的脸僵了僵,从兜里掏出个信封:这是我这个月攒的,给你。
我不要你的钱。
林慧兰把信封推回去,你自己攒着,好好工作,比啥都强。
妈,我知道错了。
张浩的声音低了下去,以前是我不懂事,总想着靠你……
知道错就好。
林慧兰打断他,我不指望你养老,你把自己日子过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孝顺。
张浩没再说什么,放下水果篮就走了。林慧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叹了口气
——
这孩子,总算有点长进了。
画展开幕那天,社区活动室挤满了人。林慧兰的牡丹图挂在角落,不算最起眼,却因为色彩鲜活,引来不少人驻足。
这牡丹看着真精神!
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指着画说,笔锋里有股劲儿,不像初学者画的。
林慧兰站在旁边,听着夸奖,脸上发烫,心里却甜滋滋的。王阿姨拉着她给人介绍:这是我姐们儿林慧兰画的,厉害吧
正热闹着,李老师拿着张奖状走过来:慧兰,你这画评上优秀奖了!
真的
林慧兰接过奖状,指尖有点抖
——
这辈子拿过最多的是
优秀员工,还是超市发的,哪得过这种
艺术奖
当然是真的!
李老师笑着说,评委说你这画有‘生活气’,比那些照搬画册的强多了。
那天晚上,林慧兰把奖状小心翼翼地贴在客厅墙上,就在丈夫遗像的旁边。她对着两张
荣誉证书,倒了杯红酒,轻轻碰了碰:你看,我也有点本事吧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奖状上,泛着柔和的光。林慧兰抿了口酒,突然觉得,这日子啊,好像真的亮堂起来了。
第七章:达州的
余波
与和解
入秋后的第一个周末,林慧兰正在阳台晾刚洗好的画具,手机
叮咚
响了一声。是
蜀地观察
发来的私信,附了张照片。
照片里是个简陋的农家小院,院子里晒着玉米,三个半大的小子蹲在地上写作业,旁边站着个熟悉的身影
——
孟瑶,穿着粗布衣裳,头发扎成马尾,正在给孩子削铅笔,脸上没了之前的精明,多了点踏实。
孟瑶回达州了,把之前骗的钱都给孩子交了学费,还跟她丈夫复了婚。
私信里说,村里说她变了不少,天天下地干活,晚上陪孩子读书。
林慧兰看着照片,心里五味杂陈。她想起孟瑶在院坝里撒泼的样子,再看看现在这张脸,突然觉得有点恍惚
——
谁不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呢
她三个孩子,老大都上初中了,学习还挺好。蜀地观察
又发来一条,她说谢谢你当初没把事做绝,留了她的面子。
林慧兰没回复,只是把照片存进了手机。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每个人都回到自己该在的位置,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下午,张浩打来电话,声音透着沮丧:妈,我被公司辞了。
咋回事
林慧兰皱起眉。
上个月的单子出了问题,客户投诉,老板就把我开了……
张浩的声音低下去,我现在找工作也不顺利,好多地方嫌我没经验。
林慧兰沉默了几秒:在哪呢我请你吃饭。
两人约在小区门口的面馆,张浩低着头扒拉着牛肉面,没精打采的。林慧兰看着他,突然想起他小时候摔了跤,也是这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别耷拉个脸。
她把自己碗里的卤蛋夹给他,丢了工作再找就是,我刚退休那会儿,去超市理货,不也干得好好的
可我都二十多了,还得靠你……
靠我咋了我是你妈。
林慧兰看着他,但这次我不帮你找工作,得你自己来。碰壁了才知道挣钱不容易,才不会再犯以前的傻。
张浩抬起头,眼睛红红的:妈,你还肯管我啊
你是我儿子,我不管你管谁
林慧兰笑了,但管归管,不能惯着。明天开始,跟我去公园打太极,先把精神头找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张浩还真跟着林慧兰早出晚归。早上打太极,上午去人才市场,下午在家看书学习。林慧兰偶尔会指点他两句简历怎么写,面试该注意啥,但更多时候是让他自己折腾。
有天晚上,张浩兴奋地跑回家:妈,我找到工作了!在一家装修公司跑业务,虽然累点,但提成高!
挺好。
林慧兰正在画一幅山水画,头也没抬,好好干,别偷懒。
嗯!
张浩看着母亲专注的侧脸,突然说,妈,你以前总说肝不好,我给你报了个体检套餐,周末去查查吧
林慧兰愣了愣,心里一暖:行啊,你出钱。
必须的!
张浩笑得像个孩子。
体检那天,张浩特意请了假陪她去医院。看着儿子跑前跑后地挂号、排队,林慧兰突然觉得,之前的委屈好像都烟消云散了。或许孩子总要摔一跤,才能真正长大。
走出医院,阳光正好。张浩拎着体检报告,小心翼翼地说:妈,晚上去吃火锅吧我知道有家清汤的,不辣。
林慧兰看着他,笑了:行啊,你请客。
第八章:健康的
警钟
体检报告出来那天,林慧兰正在书画社画一幅《秋山图》。李老师凑过来看:慧兰,你这山画得有气势,比上次那牡丹进步多了!
她刚想谦虚两句,手机响了,是医院的电话,让她尽快去一趟。林慧兰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
赶到医院,医生拿着报告,表情严肃:林女士,你这肝脏指标不太好,有个结节,建议做进一步检查,最好住院观察。
林慧兰的手有点抖:很严重吗
现在不好说,得做穿刺才能确定性质。
医生看着她,你别太紧张,早发现早治疗,问题不大。
走出医生办公室,林慧兰站在走廊里,看着窗外的高楼,突然觉得有点晕。她想起当年给张浩捐肝时,医生说过她的肝脏会比常人脆弱,让她注意保养,可这些年忙着打工、操心儿子,早就把这事抛到脑后了。

张浩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手里拿着个保温杯,我给你送点热水。
看到儿子,林慧兰突然鼻子一酸,却强忍着没掉泪:医生说我肝上有个结节,得住院。
张浩的脸瞬间白了:严重吗要手术吗我请长假照顾你!
不用。
林慧兰接过保温杯,我自己能行。你好好上班,别耽误工作。
妈,这时候还说啥工作!
张浩急了,我是你儿子,照顾你是应该的!
应该的也不用。
林慧兰看着他,我住院这段时间,你把出租屋的钥匙拿着,帮我浇浇花就行。别的不用你管。
她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事事依赖儿子,也不想让他因为自己耽误前程
——
这病是老毛病,早有心理准备,该面对的,总得自己面对。
住院手续是王阿姨陪着办的。老太太一边帮她收拾东西,一边抹眼泪:你说你这苦命的,刚享两天福……
哭啥,又不是绝症。
林慧兰笑着拍她的手,等我好了,还跟你跳广场舞呢。
书画社的李老师和学员们也来看她,拎着水果、鲜花,把病房堆得像个小花园。李老师还带来了画板和颜料:住院没事干,画画解闷。
林慧兰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穿刺结果出来那天,张浩特意请假来了医院,紧张得手心冒汗。医生拿着报告走进来,笑着说:良性的,定期复查就行,不用手术。
真的
林慧兰和张浩异口同声地问。
真的。
医生看着他们,以后注意休息,别累着,少生气,比啥都强。
走出医院,张浩非要请林慧兰吃大餐,被她拦住了:回家,我给你做你爱吃的回锅肉。
回到家,林慧兰系上围裙走进厨房,张浩在旁边打下手,笨拙地择着菜。抽油烟机嗡嗡作响,锅里的肉发出滋滋的声响,飘出熟悉的香味。
妈,以后我每周都回来给你做饭。
张浩突然说,你别总一个人对付。
林慧兰翻着肉,没回头:再说吧。
心里却软得像刚出锅的馒头
——
这孩子,总算明白
关心
不是嘴上说说了。
晚上,林慧兰坐在沙发上,翻看朋友们发来的问候信息,突然想通了一件事:健康才是自己的,日子也是自己的。以前总为别人活,以后得好好疼疼自己。
她拿起手机,给旅行社打了个电话:你好,我想改一下行程,把云南改成西藏……
对,下个月出发,就我一个人。
挂了电话,她看着墙上的《秋山图》,笑了
——
雪山、经幡、布达拉宫,想想就觉得美。这后半辈子,可得好好看看这世界。
第九章:雪山下的
约定
西藏之行定在十一月,林慧兰特意查了天气,带了厚厚的羽绒服和氧气瓶。出发那天,张浩来送她,手里拎着个巨大的行李箱。
妈,你这是搬家啊
他看着箱子里塞的冲锋衣、保暖裤、感冒药,无奈地笑,那边啥都有卖的。
有卖的也贵。
林慧兰把最后一包牛肉干塞进去,你不懂,这叫未雨绸缪。
王阿姨也赶来送行,往她包里塞了包红糖:高原上别着凉,煮点红糖姜茶喝。
知道了,王阿姨。
林慧兰抱了抱她,等我回来给你带哈达。
飞机起飞时,林慧兰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城市,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这是她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
独自旅行。
拉萨的阳光比成都烈得多,天空蓝得像块宝石。林慧兰跟着导游走进布达拉宫,看着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听着转经筒转动的声音,突然觉得心里特别静。
大姐,你一个人来的
同团的一个老先生凑过来问,他也是成都人,退休前是老师。
嗯。
林慧兰笑着点头,孩子忙,自己出来转转。
我也是。
老先生说,以前总想着带孙子,现在孙子大了,终于能出来看看了。
两人越聊越投缘,白天一起逛寺庙、看雪山,晚上在客栈的院子里喝酥油茶、聊家常。老先生给她讲西藏的历史,她给老先生讲成都的小吃,倒也不觉得孤单。
在纳木错湖边,林慧兰看着湛蓝的湖水倒映着念青唐古拉山,突然想给张浩打个电话。
妈,你在哪呢
张浩的声音带着点吵,像是在工地。
在纳木错,可美了。
林慧兰对着湖水,你猜我看到啥了好多牦牛!
妈,你注意安全,别乱跑。
张浩的声音软了下来,我这个月发了奖金,等你回来,咱去拍套全家福吧就拍你、我,还有爸的照片……
林慧兰愣了愣,眼眶有点热:好啊。
挂了电话,她蹲在湖边,看着水里自己的倒影,突然笑了。原来和解不需要轰轰烈烈,一句
拍全家福,就足够了。
从西藏回来,林慧兰晒黑了不少,却精神得很。她给王阿姨带了藏红花,给张婆婆带了酥油茶,给书画社的朋友们带了小唐卡。
张浩果然说到做到,周末带她去了照相馆。他特意穿了件新衬衫,林慧兰也换上了去云南时买的碎花裙。摄影师把丈夫的照片扫描进去,合成了一张
全家福。
看着照片上三个人的笑脸,林慧兰突然觉得,过去的遗憾,好像都被这张照片填满了。
第十章:院坝里的
暖阳
冬天的成都难得放晴,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在院坝的石桌上。林慧兰和王阿姨坐在小马扎上,晒着太阳嗑瓜子,看着孩子们在旁边追逐打闹。
慧兰,你看李家媳妇,最近见了咱都绕着走。
王阿姨笑得促狭,估计是上次帮孟瑶直播的事,不好意思了。
林慧兰笑了笑:都过去了,计较那干啥。
她现在心思都在书画社的年展上,李老师说要给她开个小专题,展出她这半年画的山水花鸟。林慧兰嘴上说
太张扬,心里却偷偷加了把劲,每天练到很晚。
张浩也常来,不是拎点水果,就是帮她修修水管、换换灯泡。他话不多,却总能把该做的事做好。有次林慧兰半夜发烧,给他打电话,他二话不说从公司赶回来,送她去医院,守了一夜。
妈,你这画真能参展
张浩看着客厅里堆的画,有点不敢信。
咋不能
林慧兰白了他一眼,我这画,李老师都说有‘气韵’。
啥叫气韵
就是……
有劲儿!
林慧兰被他问住,瞎编了一句,两人都笑了。
年展开幕那天,来了不少人。林慧兰的专题展区前围了最多人,有老邻居,有书画爱好者,还有特意从别的社区赶来的。
这《纳木错》画得真像!
一个戴帽子的大爷指着画说,我前年去过,就是这颜色!
林慧兰站在旁边,听着大家的夸奖,心里比喝了蜜还甜。张浩挤到她身边,偷偷塞给她一个红包:妈,奖金。
我不要。
不是给你的,是给画展的。
张浩笑着说,就当我赞助的。
林慧兰看着他,突然觉得这孩子真的长大了
——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索取的少年,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关心。
画展结束后,社区给林慧兰发了个
文化之星
的奖状,还奖了两千块钱。她拿着钱,请书画社的朋友们去吃了顿火锅,热热闹闹的,像过年一样。
回家的路上,王阿姨挽着她的胳膊:慧兰,你说咱这辈子,值了吧
值了。
林慧兰看着天上的月亮,以前总觉得为别人活才叫值,现在才明白,为自己活,更值。
院坝里的灯亮了,暖黄的光映着青石板路。林慧兰走进楼道,掏出钥匙,突然觉得这老房子也没那么旧了
——
因为里面住着火红的日子,住着终于为自己活一次的,她自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