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沈静姝又羞又愧。
当初夸下海口的时候,哪里会想到,自己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她赶紧道:以后再说吧,今天太晚了,我得......我得赶紧回去了!晚上还要赶工!
蒋伯封轻轻叹了口气:坐我的车吧。
不了!
说完,东西放到自行车上,骑着就回去了。
独留蒋伯封一人默默的站在路口,一直目送她艰难地骑车远去。
回到家后,沈静姝很快就忘了这件事,第二天,上午在店里待着,下午关上店门,出去摆摊。
如果接到做衣服的活了,就回到店里做。
慢慢的,生意居然也有起色了。
毕竟她手艺扎实,价格也便宜。
这天,她早早来到老位置。
寒风依旧刺骨,但摊位前竟已零星站了两三个人在等。
沈师傅,昨天那裤子改得真合身!今天这条棉裤腰太肥,也帮我收收
沈妹子,我车间好几个姐妹看到我这个布贴了,都想要,你还有吗
同志,这小坎肩还有别的花色不
问询的人多了起来。
沈静姝喜上眉梢,说:天太冷了,大家去我店里吧,就在这不远!
以后要是还想找我,直接去我店里就行,反正我不是在这儿,就是在店里。
几个顾客都很惊奇的看着她,无非是惊奇她居然还有个店!
就这么着,冷清了好几天的铺子总算热闹起来。
沈静姝也渐渐忙了,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缝纫机的嗒嗒声、剪刀裁剪布料的咔嚓声、与顾客商定价钱的低语声,交织在一起,是这寒冷冬日里最让她心安的乐章。
收入并不算太高,但一天下来,竟也能有七八块钱!
而且随着名声传开,往后只会越来越多!
不过让她为难的是,出摊往往比看店生意好些。
半个多月下来,菜市场门口那个缝补手艺顶好的沈师傅的名声,已然附近的街坊和厂区女工中悄悄传开了。
她的摊位虽小,却总有人围着。
有人等着修补,有人拿着布料来问能不能做件简单的罩衣,也有人纯粹是好奇她是怎么开的店
......
城西,一栋贴着白瓷砖的漂亮小楼里,暖气开得足足的。
白玉珠穿着一件崭新的玫红色呢子大衣,对着穿衣镜左照右照,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
这件大衣是她爸爸托人从国外捎回来的,花了整整一百块钱!
在这小城里绝对是独一份的时髦。
玉珠,你穿这大衣可真精神!跟画报上的电影明星似的!
跟她玩的比较好的小姐妹奉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