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就在人群深处,一身长袍的朱标,止住了身旁准备驱散百姓的护卫们。
在他身后,一名体格雄壮,手持鬼头刀的刽子手默默随侍其侧。
人群认出朱标身份后,迅速退散开来,
唯有他自己不动如山,目光静静地扫视着众人。
听着远方传来一声声激动的呼喊声,
他的神情也随之愈发凝重了起来。
殿下,眼下......怎么办
二虎此刻面色同样沉重。
但他与朱标所担忧不同。
他担忧的不是事情如何处理,而是该用怎样的措辞,将百姓的言语转告给朱元璋......
尤其是那些称朝中重臣为佞臣的话。
他不敢设想,若朱元璋得知此等话语,会下怎样的旨意!
稍等。
朱标轻轻摇头,低声说道。
他甚至都没看二虎一眼,眉头拧得极紧,神色愈加深沉。
同时,还抬手制止了二虎继续开口,似是在侧耳倾听人群中议论些什么。
看到这个动作,二虎立即闭嘴,没有继续再追问。
而朱标也继续保持沉默。
直到片刻之后,他才淡淡地对二虎做了个手势:走!

二虎一愣,连忙问:殿下,你说要我们离开!
他眼神错愕,满是困惑,直直望着朱标。
朱标点头,我们走。
那......二虎迟疑了一瞬,随即小心翼翼追问道,那法场上的张皓月呢
他眼中写满惊疑:难道就这般作罢不成
他很聪明,现在......死不了了。
朱标语气干脆而冷静,不但我们杀不了了。
他说这话时神情严肃到了极点:
你现在立刻安排人手暗中护卫他,务必万无一失。
二虎虽心生疑惑,却仍旧照办不得迟疑。
但内心仍是无法理解朱标之意,最终试探开口道了一句:
殿下,那陛下的旨意又怎么说
纵然朱标贵为太子之位,可对于身为锦衣卫的二虎来说,陛下旨意才是至高命令。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眼前的朱标本人,换了别人,哪怕是宗亲亲王,提出此般建议,二虎也会毫不犹豫驳回。
孤亲自去求见父皇。朱标语气简洁,不容争辩。
说话间,他的目光再度掠过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继续说道:另外一点......
你务必派人记录今日所有百姓的言语,一字都不能遗漏。
切记低调行事,不可扰动民间安定。
可用你手下的锦衣卫。
二虎听到这儿猛然睁眼,语气诧异:锦衣卫
是。
朱标语气坚定,毫不含糊,字句中带着不容质疑的决心。
这番话语落在二虎耳里,让他不由自主咽了一口唾沫。
不过终究,他对眼前之人仍保有敬重之意,略显为难地道出一句提醒:殿下......
锦衣卫只听命于陛下调遣。
锦衣卫只属于皇帝御用。
若换旁人如此提议,恐怕早已惹怒当场;可站在眼前的,是当今太子!
听到二虎提醒,朱标微微皱眉,思索了一下后没有继续加压。
他只是轻声地说了句:你随我入宫。
随后迈步而出,再不多言。
行走在路上,他脚步稳健却又透着一丝迟缓。
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眼方向......
穿过人海,越过喧哗,他的视线最终落在那个伏在断台上待斩的张皓月身上。
那一刻,他的眼中闪过了复杂神情,仿佛还藏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御书房内,寂静森严。
朱标推门而入,二虎随之跟入跪拜其后。
刚入门,他就郑重奏报:父皇,儿臣请令调用锦衣卫。
一听此言,朱元璋目光猛地投向二虎,眸子带着几分严厉,似带审视。
二虎当即低头拱手禀道:启奏陛下......
臣随殿下去了法场。
现在已有大批百姓聚众围观,口中皆谈此次会试风波。
听完这话,朱元璋眉头渐拢,语调低沉:
哦太子......你是想......做什么
儿请求让锦衣卫将民间舆论一一记录!
朱标神色坚定,毫无迟疑地迎上朱元璋的凝视,立刻开口说道,父皇,微臣没有对张皓月行刑。
话音一落,他的语气稍微停顿了一下。
随即沉默片刻,又接着说下去:父皇,儿刚到法场之时......
便听到有不少士子在议论此事。这次科举中,张皓月乃北境,甚至名传江南的知名学子,别人或不知其才,但那些寒窗苦读之士对他并不陌生。
比起那郭廷钧,他们不相信张皓月所说皆是假。
因此面对今日这一幕,众人心难平服。
儿到场时,便已有士人准备向父皇撰写陈情表!
就连不少市井之人,也都信了传言!
父皇,在此风口浪尖之上,儿以为绝不可以杀张皓月!
朱标面色肃然,语调铿锵,直视着朱元璋的眼神,毫无退缩之意。
他说完之后,屋内一时寂静无声。
下一刻,朱元璋眼神猛地一动,眼中浮现出惊疑之色。
望着眼前的朱标,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出声问道:百姓真如此传言
朱标轻轻点头,父皇,还有人称你圣明英武,却被奸佞蒙蔽。
儿以为,倘若在此刻诛杀张皓月......
只会动摇百姓对我大明公正的信任之心。
朱标眉头深锁,满脸忧虑。
方才抵达现场时,他便已察觉到了局势的走向。
科举,是国政的根本之一。
正因其存在,天下的学子和布衣才有希望跻身庙堂,光耀门楣。
若科举被质疑公正性,影响的可不只是士林的情绪!
大明建国仅十余年。
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本人,都无法承受这种信任危机。
果然,当朱标这番话出口之后,朱元璋神色骤然转冷。
但他没有像朱标一样,去思索如何处理舆论。
反倒紧盯着他问了一句:可知这些流言背后,是否有人故意操纵
尚不明确。
朱标摇头回答,神色也略显踌躇。
他确实还未掌握确切线索。
闻言,朱元璋眼神顿时阴沉下来,随即便看向立于身侧的二虎。
二虎立刻拱手回道:陛下,张皓月的身份属下早已派人调查。
此子家贫,且自幼孤苦。
父亲早年追随陛下征战沙场,战死殉国。
母亲早亡,家中无人照料。
甚至,他是靠乡邻资助,吃百家饭,才得以活命至今日。
言罢,朱元璋眉间略有放松,但仍透着几分疑虑。
沉思半晌后,终是一叹:依太子之见,办吧。
锦衣卫暗中调查一切言语风评。
同时查明煽动者的底细,咱得查清是否另有黑手在背后操纵!
坐上帝位多年的朱元璋,早已不是当初那般意气风发!
他深知,一个小小读书人的死,不可能激起如此大的波澜!
微臣遵旨!
二虎应声答下,随后起身退出殿外安排部署。
而这时,朱标再次缓缓开口:父皇,那张皓月该如何处置
监视不可少。
你亲自前往传达旨意。
等那郭廷钧醒来,你须亲自监看他对试卷重写一遍,以验证他究竟是否有会元之才!
朱元璋神情凝重地说完。
听到此话,朱标微微颔首,但仍有些犹豫地低声问道:父皇......若是证明郭廷钧确实才疏学浅呢
郭氏满门,株连抄斩!
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开口:此次主考诸臣,全部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