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从书院赶到金缕坊,这一路的时间沉玉倒是算得正好。
陶禧一早便在门前候着,见她来了,二话不说就把人带上了马车。
小半个时辰后,沉玉跟着陶禧入了靖远侯府,引路的丫鬟带着两人穿亭入廊,不紧不慢的。
沉玉一路跟着,只觉余光所及皆为不俗之物。
什么草木葳蕤的院子,飞檐翘角的楼台,又或是奇石环绕的翠池,处处精致,清雅生韵。
沉玉想到自己以前在秋月斋也算是见过一些富贵之物了,但眼下身处京城侯府,她才深深感觉到,富和贵,真是有差别的!
毕竟,黄白俗物易得,而显赫之势却难仿。
就在这时,回廊的前方突然传来了脚步声。
引路的丫鬟立刻站定,一边冲陶禧和沉玉做手势,一边福了身。
沉玉没有抬头,却感受到了一股熟悉的气息。
三爷晨安。
果然,丫鬟一开口,沉玉便知自己没有猜错。
这一大清早的,怎么就来了外人低沉的嗓音接话,问得漫不经心。
丫鬟忙回,这二位是老夫人请来的绣娘,奴婢正要带她们去松雪堂。
沉玉跟着半蹲行礼,察觉到那人的目光已锁定在她身上。
她黛眉微挑,大了一点点胆子反瞧了回去。
眼前的男人穿着一身紫金暗纹锦绣劲衣,腰佩玉石,脚蹬马靴,手掌上缠着马鞭,多半是刚从外头跑马回来。
去吧,让母亲给我留一盏茶,一会儿我去喝。
男人说罢便扬长而去,留下丫鬟一脸错愕。
三爷鲜少大清早的去松雪堂请安,因为老夫人惯礼佛,三爷又不喜诵经,母子俩总凑不到一块儿去。
但今儿这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
松雪堂内,沉玉一到就被带去了耳房。
房内的四方桌上已经摆满了金针和绣线,沉玉二话不说先洗净了双手,又将随身带着的乳膏涂抹在掌心上,最后落了座,定心地选起了丝线。
外面很快也响起了老夫人和陶禧的闲谈声。
老夫人夸陶禧慧眼识人,陶禧自是八面玲珑地接了一箩筐漂亮话,中间还顺带夸了一句沉玉的绣技。
小半盏茶后陶禧先行告辞,紧接着,沉玉就听到了几阵纷乱的脚步声。
堂屋内有人喊了一声三爷,隔着虚掩的门帘,裴肃的声音很快便传进了耳房。
前两日听说有人往您这儿送了明前茶,我来尝个鲜。
耳房内的沉玉微微一愣,手中针线都停了。
认识这么久,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裴肃用这种口气与人说话,肆意洒脱,甚至还带着一点点小辈的撒娇。
你个泼猴儿,就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果然,老夫人的笑声很快响起,来人,去把那些明前茶都收拾出来,一会让三爷带走。
母亲,要不干脆您就好人做到底,回头我把那件缺了袖口的朝服也送来您这儿,您让那绣娘帮着一起补了算了。
我看你缺的不是绣娘,是个正经能管住你的夫人!老夫人随即假意厉色道,你说说你,出了年都二十四了,你大哥在你这个年纪在就当了爹了,你呢,成天吊儿郎当,带着京城里一众小辈上蹿下跳瞎胡闹,什么时候才能安稳下来。
您还担心这个裴肃插科打诨,是谁说的,等着给我说亲的媒人都快把咱们侯府的门槛给踏破了
胡闹,就你这样的,谁家愿意把闺女嫁给你!老夫人骂归骂,却也是跟着笑。
就在这时,有小丫鬟热络地喊了一声梁妈妈回来了,老夫人便下令众人移步内屋。
一番动静以后,门帘外头终于安静了下来,沉玉这才揉了揉已经有些发酸的脖子,悄无声息地放下了手中的绣绷。
耳房的窗半开着,沉玉抬头便看见一株梧桐,树干挺拔,嫩芽初见,生机盎然。
她忽然想到裴肃第一次教自己骑马也是在初春时节,柳湖之畔,周围也都是刚抽了芽的梧桐树。
她胆子小,学得慢,一路都环着他的腰不敢松手。
裴肃亦是难得的有耐心,虚握着缰绳一遍一遍地哄她,只说等她学会了,就在梧桐落满地的时候带她再来此地跑马。
可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小娘子忽然,有丫鬟掀开帘子唤了沉玉,小娘子绣得如何了
哦,已经补好了叶边。沉玉将绣绷递给对方。
可小丫鬟却笑道,小娘子随我去给老夫人瞧瞧吧,这是老夫人手里的老物件,发现坏了以后老夫人一直惦记着,都成心病了。
沉玉闻言立刻起了身,收拾了一下绣线以后就跟着小丫鬟去了屋里。
内屋的闲聊还在继续,欢声笑语之下,沉玉在门口站定,刚福身行了礼,却听梁妈妈惊呼了一声。
宋......宋姑娘
众人循声看去,见梁妈妈正盯着沉玉,满脸错愕。
妈妈......这是金缕坊的绣娘。一旁的小丫鬟忙扯了扯梁妈妈的衣袖,小声提醒。
梁妈妈瞬间回神,清了清嗓子干笑道,哎呦,老奴这眼神也是越来越不好了,昨日小娘子蒙着面不曾看全,今日一见,偏还认错了人。
沉玉闻言冲梁妈妈温婉一笑,然后双手将绣绷奉上。
认错了人
短短半日,已经有两个人将她认错了。
沉玉心中自然万分不解,面儿上却依然不动声色。
梁妈妈上前来接绣绷,有那么一瞬间,沉玉察觉到了她眼神中带着的那种审视和细窥。
沉玉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然后低眉顺眼地站到了一旁。
罗汉床上,盘腿而坐的老夫人则一边看着绣绷一边问梁妈妈,你把人错认成谁了,值得你这把老骨头一惊一乍的
梁妈妈闻言又意味深长地看了沉玉一眼,然后才转身和老夫人解释。
说来是巧的,老奴不是前脚刚去了一趟宋府嘛,出来的时候正好遇着刚回府的贞姐儿,这......还真是叫人容易看岔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