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凤仪宫暗涌
在繁华昌盛的大熙王朝宫廷之中,夜幕如墨,华灯初上,整个宫廷被灯火照耀得恍如白昼。
凤仪宫的正殿内,烛光摇曳,将四周的墙壁映照得影影绰绰。当今皇后林氏端坐在凤椅之上,她的面容端庄,却在烛光的映衬下,透出一抹难以察觉的疲惫。她出身名门,家族势力庞大,自入宫以来,凭借着睿智与沉稳,在后宫中稳坐后位。
然而,近来新晋的柔嫔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搅乱了后宫的安宁。
柔嫔本是江南书香门第之女,才情出众,貌若天仙。在选秀时,她的一颦一笑都吸引了皇帝的目光,最终被册封为嫔。后来,她更是凭借着一曲《霓裳羽衣舞》在宫宴上技惊四座,深得皇帝的宠爱。这让其他妃嫔们心生嫉妒,视她为眼中钉。
这日,柔嫔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裙摆如流云般飘逸。她莲步轻移,缓缓踏入了凤仪宫。
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柔嫔的声音娇柔婉转,却又不失力量,在空旷的正殿内回荡。
皇后抬眸,目光在柔嫔身上淡淡扫过,嘴角噙着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柔嫔妹妹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柔嫔轻咬嘴唇,盈盈下拜,娘娘,近日听闻御花园中的牡丹开得正盛,臣妾想着,不如举办一场赏花宴,一来可使皇上身心愉悦,能更好的操持政务,二来也能让后宫姐妹相聚,增进情谊。
皇后心中冷笑,知晓柔嫔这是想借赏花宴在众人面前彰显自己的地位,到底还是年轻的小丫头啊,耐不住性子,但面上却依旧温和,缓声道:妹妹有心了,那这赏花宴的事,就交由你去操办吧,有需要本宫的地方只管开口。
柔嫔十分开心皇后这么轻易就答应自己的请求,赶忙行礼回复:是,多谢娘娘!
数日后,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御花园内繁花似锦,美不胜收。今日正是赏花宴的日子,整个园子都被布置得格外华丽,亭台楼阁间点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香气四溢,令人陶醉。
园中牡丹盛开,花朵硕大,色彩斑斓,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还有那稀有的绿色牡丹,更是娇艳欲滴,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这些牡丹或含苞待放,或怒放枝头,或簇拥在一起,或独自摇曳,每一朵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仿佛在相互比美,争奇斗艳。
可是,无论再美,也只能在这深宫大院里,任由皇室贵族独享。
赏花宴上,皇上参与了,众妃嫔们也都盛装出席,她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或锦衣华服,或绫罗绸缎,或珠翠满头,或环佩叮当,个个光彩照人,宛如仙子下凡,无一不精致昂贵,惹人注目。
她们在花丛中穿梭,或赏花,或谈笑,或嬉戏,或品茗,一派热闹景象,如果不说,谁知道这是要被深宫困住一辈子的女子呢
皇帝高坐于主位之上,他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冠冕,年轻的面容威严而又不失温和,比起平日办公时的严肃,此时的他更有生活气息。他的目光扫过满园的春色和如花似玉的妃嫔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龙颜大悦,后宫和谐是每一个皇帝希望看到的模样。
2
赏花宴风波
皇后和皇上并排而坐,她的视角里可不是那么和谐的,三个女人一台戏,她可不相信今个儿会那么平静,只管看吧。
就在众人赏花品酒、其乐融融之际,突然间,只听得砰的一声脆响,众人惊愕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宫女满脸惊恐地站在柔嫔的餐桌旁,而桌上的酒水已经尽数洒落在地,其中一部分更是溅到了柔嫔那身华美的裙摆上。
皇后第一时间注意到这一幕,柔嫔那身衣裙一看就知道她是费了心思的,看着没那么简单啊,呵呵,好戏开场。
柔嫔原本正满心欢喜地欣赏着庭院中的美景,心里正得意着呢,还在品尝着杯中的香茗,却不想突然遭此变故,她那身崭新的衣裙瞬间被酒水浸湿,这让她的好心情瞬间荡然无存。
她柳眉倒竖,美目圆睁,怒不可遏地瞪着那宫女,娇声呵斥道:你这宫人是怎么回事如此毛手毛脚的,连个酒水都端不稳!
那宫女被柔嫔的呵斥吓得浑身一颤,脸色苍白如纸,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头求饶:求娘娘恕罪!奴婢不是故意的,实在是不小心……
然而,柔嫔的怒火并未因宫女的求饶而稍有平息,她冷哼一声,打断了宫女的话,不小心你当本宫的衣裙是路边的野草吗说浇水就浇水,说弄脏就弄脏!
众人安静下来,纷纷往柔嫔这边看,就在这紧张的时刻,一旁的慧妃却突然轻笑一声,缓声道:柔嫔妹妹何必如此动怒呢不过是个小意外罢了,这裙子虽然湿了,但也不至于就毁了呀,去换一条新的不就行了,至于这么大火气嘛。
柔嫔闻言,转头看向慧妃,眼中闪过一丝不满。她觉得慧妃这话分明是在故意轻描淡写,完全没有把她的损失当回事。
于是,她的语气中也不禁带上了几分埋怨:慧妃姐姐这话说得可真是轻巧,这可是皇上御赐的锦裙,岂能如此随意对待况且还是碰上了酒,对布料可是有伤害的。
慧妃听了柔嫔的话,心中不禁有些气恼。她原本只是想缓和一下气氛,却不想被柔嫔如此误解,还当众给了她一个没脸。她心里暗自嘀咕,不就是一条裙子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还真把自己当成皇上的心头宝了。
皇后端坐在一旁,美眸微垂,看似漫不经心地打量着殿内的众人,但实际上,她将这一切都尽收眼底。她心中暗自思忖着,这后宫之中,众人皆心怀鬼胎,表面上看似和和气气,宛如一家人一般,但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波涛澎湃。
尤其是这慧妃,她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皇后的法眼。只见慧妃面带微笑,看似好心地替那犯错的宫女求情,然而皇后却深知,这慧妃并非善类。她那看似善良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狡黠的心。如此一来,这后宫之中怕是又要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了。
这慧妃的身世背景,皇后自然也是知晓的。慧妃出身商贾之家,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门第背景,但其父身为皇商,不仅善于管理运营,家中更是富可敌国。虽说商贾在世人眼中地位不高,但慧妃之父的财富和地位,却丝毫不逊色于柔嫔的父亲。
想当年选秀之时,慧妃便是凭借着那丰厚的嫁妆以及她那玲珑剔透的心思,成功地入了宫。而后,她的母族更是为朝廷的赈灾事业付出了诸多心血,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因如此,慧妃才得以破格被立为妃。
而这慧妃,也深知在这后宫之中,钱财亦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于是,她便巧妙地运用银子,打通了不少关节,成功地笼络了一批宫人。如此一来,她在这后宫之中的势力,也逐渐壮大了起来。
其实吧,皇后觉得她不是善类,一是慧妃看似温婉,实则狡黠。她表面上与各宫妃嫔交好,暗地里却收集着众人的把柄,以便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所用。
二是慧妃野心勃勃,不甘于只做个普通妃嫔。她时常在皇帝面前展露自己的才情和见识,努力证明自己不是普通商贾之家长大的女子,她很特别,不仅见多识广,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妄图获得更多的宠爱和更高的位分,皇后觉得要是慧妃的母家不是从商,或许她惦记的就是自己身下这宝座了。
data-fanqie-type=pay_tag>
此时,皇后看着慧妃似笑非笑的模样,心中明白,她这是在借机打压柔嫔,搅乱这后宫的局面,好从中谋取自己的利益,至于什么利益,那可就难猜了。
皇后轻抿一口茶,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慧妃的下一步动作,心中暗自警惕,可以让她们闹,但是也不能闹太过分了,到时候闹大了可就是自己失职了。
今日之事,怕是只是一个开端,一场激烈的争斗恐怕在所难免了。
3
食材失踪谜
皇后蛾眉轻蹙,朱唇微启,轻咳一声,声音虽轻却如黄莺出谷般清脆悦耳,然而这一声轻咳却让原本喧闹的宫殿瞬间安静下来,皇后心想:看来自己的威信还是不容小觑的嘛,阔以阔以,还算她们给面子。
只见她美眸扫视一周,冷冽的目光落在那惹事的宫女身上,面沉似水地说道:好了,都别吵了。来人啊,将这的宫女带下去,重责十大板,罚一个月的俸禄,以儆效尤!
话毕,两名高大威猛侍卫迅速上前,将那宫女像拎小鸡一样拎了起来,拖出了宫殿。
随后,皇后的目光转向柔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微笑,柔声说道:柔嫔妹妹,今日之事让妹妹受惊了。本宫前些日子得了一匹上好的料子,特意命人做成了一条裙子,妹妹若是不嫌弃,就收下吧。来人,去将那新的裙子取来,给柔嫔妹妹换上。
说罢,她挥了挥手,示意宫女们继续宴会。
柔嫔心里不爽,却也不好再闹了,谢过皇后就跟着皇后的宫女去偏殿换衣服了。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这场风波已经平息的时候,却有一名太监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声说道:启禀陛下、娘娘,御膳房出大事了!准备给陛下做羹汤的进贡名贵食材,不知为何竟离奇失踪了!
皇帝闻听此言,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声喝道:什么竟有人如此大胆,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行盗窃之事!来人啊,给朕彻查此事,若查不出个水落石出,你们御膳房都别想好过!。
柔嫔费尽心思筹办的赏花宴就这样兵荒马乱地结束了。
就在皇帝下令彻查食材失踪一事之后,后宫里顿时炸开了锅,人人都如惊弓之鸟般惶恐不安。毕竟,在这深宫内院之中,有时候即使是清白之人也难以自证清白,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被人咬一口了。
负责采买食材的太监总管刘福贵刘公公首当其冲,他负责管理御膳房的食材,食材不见了他理所当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刘公公被严刑审问,可他却始终咬紧牙关,坚称自己绝对没有监守自盗。面对如此严刑拷打,刘福贵依然不肯松口,只是一个劲儿地喊冤,说自己也不知道那些名贵食材为何会突然失踪。
与此同时,后宫里的流言蜚语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有人说是柔嫔为了争宠,故意指使他人偷走食材,好让皇帝怪罪皇后管理后宫不力。也有人说是皇后为了打压柔嫔,才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戏码。各种说法都有,可是没有证据,众说纷纭,让人真假难辨。
柔嫔听闻这些流言后,心中惶恐不安,生怕陛下会相信那些不实之词。她越想越气,万一真是皇后看自己不顺眼,随便安个由头让自己背锅了怎么办脸色涨得通红,仿佛能滴出血来。
她急匆匆地赶到皇后的凤仪宫,连通报都顾不上,直接闯了进去。一见到皇后,柔嫔便顾不得礼数,怒声质问:娘娘,这流言蜚语可不能平白无故地安在臣妾头上啊!臣妾对皇上一片赤诚之心,天地可鉴,怎会做出此等事来
皇后端坐在榻上,仪态端庄,神色却异常平静。她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柔嫔妹妹莫要激动,这流言之事,本宫也在调查当中。只是妹妹近来风头太盛,难免招人眼红啊。
柔嫔听了皇后这番话,心中愈发恼怒。她自然明白皇后这是话中有话,暗指她恃宠而骄,可她又不好当面发作,只得强压怒火,说道:多谢娘娘关心,臣妾问心无愧,自然不怕别人眼红。只是这流言蜚语若不澄清,恐怕会影响臣妾在陛下心中的形象。
皇后微微颔首,道:妹妹所言极是。不过此事尚需从长计议,本宫自会还妹妹一个清白。
柔嫔见皇后如此说,也不好再纠缠下去,只得告退。
4
慧妃阴谋败
而在另一边,慧妃却在自己宫中暗自得意。原来,这一切都是她精心策划的。她嫉妒柔嫔得宠,能在皇上面前得势,想要挫一下她的锐气,但是在后宫中又忌惮皇后的权势,便想出此计,想要一箭双雕,让柔嫔和皇后两败俱伤。
慧妃的贴身宫女满脸愁容,忧心忡忡地说:娘娘,此事若是被查出,可如何是好
慧妃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怕什么,只要做得干净,谁能查出来你给我记住了,这件事与我们无关,听清楚了吗
宫女心里也明白,自家娘娘一定不能有事,不然她们这些宫人也没有好果子吃。
就在众人都摸不着头脑之时,一位名叫小喜子的小太监突然站了出来,称自己在御花园的偏僻角落看到了失踪的食材。
众人赶到后,果然看到食材静静地放置在那里,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在食材上方,竟然摆放着一枚精致的手帕。
这手帕上绣一个青字,刚好在场的宫女中只有柔嫔的贴身宫女名字里有青,手帕那么明目张胆地盖在食材上面,仿佛生怕别人看不见一样。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柔嫔身上,仿佛她就是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
柔嫔见状,心中又惊又怒,她立刻意识到自己被人陷害了。她连忙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向皇帝哭诉道:皇上,臣妾冤枉啊!这手帕定是有人故意放在这里,想要诬陷臣妾啊!臣妾对皇上忠心耿耿,怎么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呢
皇帝面沉似水,他紧紧地盯着柔嫔,眼中闪过一丝疑虑。然而,那手帕上的证据确凿,让他难以轻易相信柔嫔的辩解。
柔嫔,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冤枉,可这手帕又作何解释皇帝的声音冷冰冰的,透露出他的不满和怀疑。
柔嫔身后的宫女早已吓得腿软跪在地上了,回过神来赶紧解释到:回禀陛下,这正是奴婢前段时间不见的帕子,奴婢以为是忘记在哪个角落了就没在意,不曾想竟是被人拿走想要陷害我家娘娘,求陛下为娘娘做主啊!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皇后却突然发话了。她的声音不紧不慢,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皇上,此事确实存在诸多疑点,不能仅凭这一块手帕就仓促定了柔嫔妹妹的罪。况且,柔嫔妹妹向来聪慧过人,若真的是她所为,又怎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呢这岂不是自投罗网
皇帝听了皇后的话,知道皇后是给自己台阶下,沉默片刻,他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皇后所言不无道理,这手帕的出现确实有些蹊跷。
皇后所言甚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来人啊!将这手帕收好,继续彻查此事,务必找出真凶!皇帝最终下令道。
是!
经过一番彻查,由于慧妃做事极为隐秘,并未查到她头上。但柔嫔因那枚手帕,仍深陷嫌疑之中,在宫中的处境愈发艰难。
皇帝虽因皇后求情,未严惩柔嫔,却也对她态度冷淡了几分。柔嫔心中愤懑难平,她深知若不找出真凶,自己怕是再难翻身。于是,她暗中让自己的心腹宫女小翠,不惜一切代价去调查手帕之事。
与此同时,皇后表面上虽继续主持后宫事宜,维持着后宫的平静,但她心中也清楚,这背后定有更大的阴谋。她深知后宫纷争若不及时遏制,必将愈演愈烈,届时说不定还会危及皇家威严。
皇后唤来自己的亲信赵嬷嬷,低语道:你暗中去查,看看最近后宫之中,除了柔嫔,还有谁有异常举动。对了,特别关注一下慧妃,看看她最近都在干嘛,见了什么人。
是。
几日后,小翠在御膳房附近发现了一些端倪。她偶然听到两个御膳房的太监窃窃私语,提及之前失踪食材之事似乎与慧妃宫里的人有关。小翠不敢耽搁,赶忙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柔嫔。
柔嫔十分不解,她不明白为什么慧妃会对她有那么大的敌意,但她深知这或许是自己翻身的机会,可是仅凭这一点线索,还不足以扳倒慧妃。
柔嫔思索再三,决定冒险求见皇后。她来到凤仪宫,见到皇后便扑通一声跪下,泪流满面道:娘娘,臣妾近日查到一些关于食材失踪案的线索,似乎与慧妃有关,还望娘娘为臣妾做主。
皇后看着柔嫔,心中思忖,若此事属实,倒可借此机会整治一下慧妃,打压她的气焰。
皇后沉吟片刻后道:好了,你先起来吧,且将线索细细说来。若真能证实是慧妃所为,本宫定不会姑息,还你清白。
柔嫔将小翠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知皇后,并将自己的猜想也一一道出。皇后听后,心里已经有了计较,她决定亲自布局。
她先是在宫中放出消息,说自己要对食材失踪案做最终定夺,不论涉及到谁,都绝不轻饶。
与此同时,暗中安排人手密切监视慧妃宫中的一举一动。慧妃听闻这个消息后,心中有些慌乱,她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暴露,便想与心腹商议对策。
就在慧妃与心腹密谈之时,皇后安排的人悄悄潜入,将她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至此,慧妃的阴谋终于浮出水面。
皇后掌握确凿证据后,立即将此事呈于皇帝面前。皇帝得知慧妃竟为争宠做出这等扰乱后宫、陷害他人之事,龙颜大怒,但念及她曾侍奉自己一场,且家族在朝中也有些势力,国库也离不开她的外家,便从轻发落。
皇帝下旨,将慧妃降为常在,削减她的月例银子与宫中用度,并且半年内不得参加任何宫中宴会与活动。
慧妃宫中原本有众多宫女太监侍奉左右,好不热闹。然而如今,这些人却被大幅裁减,只剩下寥寥几个,妃位住的大宫殿也被换成了几个人住的小院子,这巨大的落差让慧妃深切地感受到了失势后的凄凉。
哦不,现在应该称她为慧常在了。
皇帝的旨意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慧常在的心上。她不仅被责令在自己宫中闭门思过,还需每日抄写《女诫》,以此自省过错。
慧常在接到旨意后,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懊悔。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但事已至此,她也只能无奈地遵从此令,希望父亲得知此事后能帮一帮自己。
从此以后,慧常在的日子变得异常清冷。那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如今因为无人居住也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每日,她只能对着孤灯,一笔一划地抄写着《女诫》。那娟秀的字迹,仿佛也在诉说着她内心的苦楚。
随着时间的推移,慧常在的骄横之气逐渐被消磨殆尽。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意识到自己曾经的争宠行为给后宫带来了多少纷争和不幸。
经此一事,后宫众人都对慧常在的遭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们纷纷从中吸取教训,不敢再轻易起争宠害人之心。一时间,后宫里的气氛变得相对安宁起来。
然而,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是否真的就没有暗流涌动呢或许,仍有人心怀别样心思,正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搅乱这后宫的风云。
5
瑞贵人陷阱
后来,后宫之中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暗潮涌动。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新来的瑞贵人突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这位瑞贵人长得甜美可人,性格也十分活泼,仿佛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一般惹人喜爱。她的出现,犹如一道明亮的阳光穿透了后宫的阴霾,迅速吸引了皇帝的目光。皇帝对她宠爱有加,时常召她侍寝,这让其他妃嫔们都对她心生嫉妒。
虽然说后宫从来都不缺新人,但是如此轻易得宠的,没有几个。
柔嫔看着瑞贵人日益得宠,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忧虑。她想起曾经自己也是如此受宠,可最终却落得个失宠的下场。如今瑞贵人的情况与她当年何其相似,这让柔嫔担心历史会在瑞贵人身上重演。
然而,柔嫔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太久。一日,瑞贵人在御花园中不慎摔倒,这一跤摔得可不轻,不仅擦伤了手肘,还扭伤了脚踝。瑞贵人坚称这是有人故意绊倒她,绝非意外。
新册封的贵人在宫中竟然遭人如此暗算,皇帝听闻此事后,龙颜大怒,立刻下令彻查此事。宫廷中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每个人都人心惶惶,生怕被牵连其中。
而这一次,矛头竟然再一次指向了柔嫔。有人向皇帝告发,称柔嫔与瑞贵人素有嫌隙,而且事发当日,柔嫔恰好也在御花园中。
柔嫔得知自己被怀疑后,心急如焚,她跑到皇上的宫殿前求见,大喊冤枉。她解释说,那日她不过是心情烦闷,想去御花园中走走,散散心。恰好遇见了瑞贵人,两人便闲聊了几句。瑞贵人性格活泼开朗,与她相谈甚欢,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卑鄙无耻的事情。
柔嫔心里清楚,这一定又是有人在背后搞鬼,想要借机陷害她,如今她已没有往日那么风光了,到底是谁还在关注着她呢
可现在这个局势,她百口莫辩,只能默默祈祷皇帝能够查明真相,还她一个清白。
皇后也觉得此事蹊跷,为什么柔嫔老是被卷入这些纷争中呢,她决定暗中调查,她要让那些宵小知道谁才是这后宫的话事人。
经过多次探查,原来,是一直嫉妒柔嫔的丽嫔联合瑞贵人身边的宫女设计陷害柔嫔,这丽嫔之前和慧常在玩得比较近,或许这里面还有点别的故事,要知道,慧常在到现在都还在禁足期呢,抄不完的女戒。
皇后掌握证据后,也不包庇,如实告知皇帝。皇帝心里也烦躁,干脆也将丽嫔打入冷宫,而瑞贵人也因身边的宫女参与此事,被训斥一番管教不严,削减了月例,此事匆匆了结。
经此风波,后宫众人越发谨言慎行。柔嫔更加感激皇后的帮助,与皇后的关系愈发亲近。
而皇帝也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加注重后宫的管理,时常告诫妃嫔们要和睦相处,共同维护后宫的安宁。
6
太后寿宴惊
不久后,太后生辰将至,皇后精心筹备寿宴,邀请了皇室贵族众多宾客。
寿宴当日,后宫妃嫔们皆盛装出席,各展风采。柔嫔也精心打扮,带着感激之心协助皇后。
正当众人举杯为太后祝寿,欢声笑语回荡在宫殿之中时,突然殿外传来一阵骚乱。一名侍卫神色慌张地匆匆来报,称有刺客混入宫中。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原本欢乐祥和的气氛瞬间凝固。宫殿内顿时乱作一团,妃嫔们惊恐万分,花容失色,尖叫声此起彼伏。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皇后展现出了非凡的镇定和果敢。她迅速站起身来,高声喊道:大家不要惊慌!侍卫们,立刻护驾!皇后的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威严。
侍卫们听到皇后的命令,立刻行动起来,一部分侍卫护在皇帝和太后身边,另一部分则四散开来,搜索刺客的踪迹。
与此同时,柔嫔也没有退缩。她主动站出来,协助皇后安抚众人,让妃嫔们不要乱跑,听从皇后的安排。柔嫔的冷静和果断,让许多妃嫔都稍稍镇定了下来。
在皇后的指挥下,妃嫔们被有序地安排到安全的地方躲避。而皇帝则亲自带领侍卫们四处搜寻刺客,他的身手矫健,毫不畏惧。
经过一番紧张的搜寻,刺客终于被发现并擒获。刺客被押入大牢,等待进一步的审讯。
经过严刑拷打,刺客终于供出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原来,他竟是前朝余孽,妄图在太后寿宴上制造混乱,行刺皇帝,以报前朝之仇。然而,他的计划却因为皇宫守卫森严而未能得逞,不仅没有造成混乱,自己还无处藏身,最终被逮捕。
经此一遭,皇后的临危不乱和柔嫔的勇敢表现,让皇帝对她们更加赞赏有加。太后也对皇后的安排十分满意,夸赞她管理后宫有方,赏赐了不少珍宝给她们。不
丝乐声奏起,寿宴继续,众人重新举杯,欢声笑语再次回荡在宫殿中,而后宫也在这场风波后,迎来了一段更为平静和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