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就在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二人,被那块神物所蕴含的无上伟力,震撼到心神失守之际,始作俑者朱高爔,终于动了。
他看着自己这位穷尽一生都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皇爷爷,又看了看那位以仁厚著称,此刻却也难掩眼中狂热的太子大伯,嘴角缓缓上扬,露出了一抹自信而又神秘的微笑。
朱元璋和朱标的心,随着他这个笑容,猛地一跳!
来了!
他们知道,这位好圣孙,又要开始变戏法了!
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竖起了耳朵,神经紧绷到了极点,唯恐错过接下来的任何一个字。
因为他们知道,那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到大明未来的国运!
皇爷爷,大伯,
朱高爔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却又带着一种足以安定人心的力量,
此物,孙儿称之为‘水泥’。其成本,低廉至极。所用之原料,不过是随处可见的石灰石与黏土,烧制而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至于其用途......
朱高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与其年龄不符的、深沉如海的锐利光芒。
孙儿以为,此等神物,当以军国为先,而后方能惠及民生。当务之急,是将其优先用于九边重镇,加固城防!
他伸出一根手指,语气铿锵有力,仿佛眼前已经浮现出了一幅金戈铁马的画卷。
我大明北疆,绵延万里,烽火台与关隘城墙,乃是抵御草原铁骑的第一道屏障。
我们当立刻成立一支由工部与兵部共同管辖的‘神工营’,将水泥优先运往大同、宣府、辽东等地,将那些历经风霜的夯土城墙、烽火台,尽数用这水泥重新浇筑、加固!
不仅如此,朱高爔的嘴角,勾起一抹智珠在握的弧度,我们还要让天下人都看到此物的威力!
孙儿建议,就在京师城外,寻一处空地,同时建造两段一模一样的城墙。一段,用我大明最传统的夯土包砖之法;
另一段,则完全用水泥浇筑。待墙成之日,请陛下与太子殿下,携文武百官亲临,用军中重炮,或是最强的投石机,同时轰击!
孙儿敢担保,夯土之墙,数击之下,便会土崩瓦解。而水泥之墙,纵使炮火连天,亦能岿然不动!
届时,再将‘十日筑敌台,风雨不能摧’的口号传遍天下,军心、民心,岂能不为之振奋!
朱元璋与朱标听得是热血沸腾,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惊天动地的一幕!
然而,朱高爔的话,还未说完。
神物虽好,亦需良法以控之。孙儿以为,当效仿我朝‘砖刻工匠名’之制,每一批烧制出的水泥,都必须用模具印上产地、窑口、以及监造官吏之姓名!
凡因水泥质量不佳,导致工事出现纰漏者,无论工匠、官吏,一律严惩不贷!如此,方能确保我大明未来的每一寸城墙,每一寸河堤,都坚如磐石,万无一失!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抹由衷的赞许。
好小子!想得够深,够远!这法子,简直是说到咱心坎里去了!
军防之后,便是民生。而民生之本,在于道路!
朱高爔的目光,变得愈发深邃,孙儿恳请皇爷爷,立刻下旨,以雷霆之势,贯通南北经济之命脉!
我们当以京师应天府与未来北方重镇燕京为起点,用水泥,重修一条贯穿南北的无上官道!将沿途所有驿站,尽数重建!
此路一成,从燕北至应天府,粮饷军备的运输时间,至少可以缩短三成以上!
传统的土路,一遇雨季便泥泞难行,车马不通。而水泥官道,则可真正做到‘雨霁即通’,风雨无阻!
到那时,无需朝廷多言,天下的商贾百姓,自然会看到其中的好处。他们会自发地,将货物运上官道,商贸之繁荣,将远超今日十倍!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此举,行‘以工代赈’之策!
征调天下流民,参与修路、建房、固堤等工事。朝廷按日发给工钱,或是准其以工代税。
如此一来,既能让流民有饭吃,有活干,安抚民心,消弭动乱之隐患,又能将水泥营造之法,传遍大明,为我朝培养出数以百万计的能工巧匠!
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