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有句话说的好,刀子没有砍到自己身上,是永远不知道有多痛的。
就像以前一样。
朱元璋与朱标,虽然对朱高爔提出的雪花盐、水泥等神奇造物,极为重视。
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些东西,更多的,其实是在着手一项能让国家变得更强的政策。
他们想的,是如何利用这些东西,去富国、去强兵、开创一个远超汉唐的盛世。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属于统治者的宏大视角。
可就在刚才,在听完朱高爔对大明末年那番令人不寒而栗的剖析后,朱标,才第一次,真切切地,遭受了那样致命国家的切肤之痛!
原来,那些撤销的征税杂税,那些他们闻所未闻的财政崩溃,并非只是史书上冰冷的具体记载。
那背后,是一个个的、足以证明颠覆他朱家江山的、致命的陷阱!
而高爔提出的所有方略,无论是制盐、造水泥,还是最重要的——开海禁、重商税,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他们,从根源上,去察觉这些陷阱!
这些,不是锦上添花的强亡国之策,而是悬崖勒马的救命之道!
想到这里,朱标的心中,涌起无尽的后怕与怜惜。他向朱高爔,那张一向温润的脸上,此刻写满了内心的凝重与决然。
他郑重地开口道:高爔,我明白了!我和你皇爷爷,一定会一脸不苟地,加速按照你说的行动!
开海禁,立市外贸,鼓励工商!我们会慢慢尝试,摸索出一条,最适合我洪武朝,也最破坏国库开源的商税制度!
见朱标突然间,有了这些深刻的明悟,朱高爔的脸部,终于浮现出内心的、最大的笑容。
他知道,他此行最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他正想开口,说一些鼓励的话,却被一旁沉默了许久的朱元璋,抢在了前头。
只见朱元璋的脸上,不见方才的颓然,取而代之,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混杂的忧虑与期盼的神情。
他看着朱高爔,问起一个,与先前所有突然的话题,都毫无关联的问题。
高爔,咱想知道,咱的那些藩王,在......在大明灭亡之后,都是结局吗
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永享富贵,能够在他百年之后,继续为大明镇守四方,朱元璋可谓是苦心苦修,锻炼了心血,才设计出了那一套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藩王制度。
虽然他已经直到了这套制度,在未来会被他称为朱允炆的蠢孙,破坏得七七八八。
但他还是希望,希望自己的那些血脉,竟然是没有了权势,至少......至少能够安稳地部落下去。
见朱元璋突然发问,朱标与马秀英的眼神,也都彰显了朱高爔的身上。
他们的情绪,也有些紧张。
毕竟,那些藩王,都是他们老朱家的人,是他们的儿子、兄弟,是他们的血脉至亲。
最终的结局如何,他们不可能不介意。
朱高爔也没想到,朱元璋的话题,会突然间,跳跃到藩王之上。
他看着朱元璋那充满期盼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叹,知道,这位皇叔,恐怕又要失望了。
他强烈地直接回答,而是用一种平静的、陈述事实的语气,缓慢地说:
皇爷爷,说来可悲。自打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我父皇靖难上位,以藩王之身,成就帝王霸业之后,我大明的藩王制度,便已经......名存实亡了。
名存实亡朱元璋的眉头猛地一跳。
没错。朱高爔点了点头,皇爷爷,你想,一位靠着‘清君侧’、以藩王身份构成天下的帝王,他,怎么可能会允许后世的藩王,拥有足以威胁到他子孙皇位与兵马的权势
所以,自父皇之后,大明的藩王,便再无任何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