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
皇帝正为西北的旱情烦躁不已,听着底下大臣们吵作一团,让他更是头痛欲裂。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捧着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快步走入殿中。“陛下!西北急报!”
皇帝接过奏报展开一看,眉头拧得更紧了。
孟煜城那个小子,又在搞什么名堂?
当他看到奏报的内容时,他整个人都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阳城天降神泉?米山斋作物一日三熟,亩产千斤?”
皇帝的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这这怎么可能!”
底下的朝臣们也炸开了锅,一个个交头接耳震惊不已。
“陛下,这什么可能啊?莫不是煜亲王他”
后面那句话他特意没有说,但是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心知肚明了。
莫不是他赈灾不利,报上来用来安抚人心的虚假消息?
皇帝的胸口剧烈起伏,他将奏报重重拍在龙案上,一道威严的旨意响彻整个大殿。
“传朕旨意!立刻派钦差前往阳城核实!朕要亲眼看看这到底是天佑我大昭明朝,还是有人在故弄玄虚!”
“刘大人,一路风尘仆仆,辛苦了。”
孟煜城就那么一身常服,领着影一站在府衙门口,连个像样的仪仗队都没有。
钦差大臣刘洵在官场里泡了半辈子,什么粉饰太平的戏码没见过,“神迹”二字更是荒谬之谈,他对这趟差事本就没抱什么期望。
刘洵打量着眼前这位传说中病入膏肓的亲王,他面色是有些苍白,但那双墨黑的眼眸让人不敢直视。
他抬手一拱,官腔十足道:“王爷客气,陛下听闻阳城天降祥瑞,特命老臣前来核实,事关国运,还望王爷莫怪老臣性急。”
“应当的。”孟煜城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刘大人,请随我来。”
他没有领着刘洵去看府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而是直接将他带到了那日发生爆炸的山坳。
周遭的土地干得像是要冒烟,龟裂的纹路狰狞地趴在地上连根杂草都瞧不见。
可就在那炸裂的山壁底下一道清泉正汩汩地往外冒着水。
刘洵的脚步顿住了,阳城之旱他早有耳闻,这片土地干裂得连地龙都翻不出来,怎么可能凭空多出一道泉眼?
一名亲兵上前,用葫芦瓢舀了一瓢水递上。
刘洵接过,凑近了闻,是纯粹的水汽,没有半点杂味。
“这这当真是泉水?”刘洵喃喃自语,他抿了一小口,清甜的泉水顺着喉咙滑下去,燥热的五脏六腑都舒坦了不少。
“刘大人若是不放心,大可在此处住上三日,看这泉水是会枯竭,还是会一直流淌。”孟煜城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
这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刘洵压下心里的惊涛,可接下来的一幕几乎让他站不稳。
一片新开垦的田地旁,花无眠正指挥着侍女下种,她们将一些看上去比寻常麦种要饱满许多的种子种下。
“王妃娘娘?”刘洵有些不解。
“内子对农事有些心得,这些种子也是她偶然捣鼓出来的改良品种。”孟煜城随口解释道:“她说只要有合适的水源,便能有奇效。”
奇效?
刘洵心里冷哼,倒要看看是什么奇效。
只见花无眠将种子埋入土里,亲兵提来刚打上的泉水小心浇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