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很快。
三日后,京中爆出一桩奇闻——
礼部尚书在夜晚归家途中,被黑衣人抢劫了!
贼人不仅抢了他的钱袋子,还扒了他的上衣,将他丢在人群里,好不丢人!
礼部尚书哪里受过这种气!
第二日上朝,便当场告御状。
痛斥端王爷,人品不端,御下不严。
端王一脸的莫名其妙。
可礼部尚书言辞凿凿——
袭击他的黑衣人,在与他护卫打斗间,上衣被扯破,里面露出端王府府兵衣物!
他在逃跑过程中,腰牌不慎露出,上面明晃晃的写着“端”字。
那人不仅拦路抢劫,还当众羞辱他一个年过半百之人,实在是欺人太甚,端王必须给一个解释!
礼部尚书一向儒雅。
这还是皇帝第一次见他吹胡子瞪眼的模样。
他先是忍俊不禁,继而笑着让端王把抢劫之人交出来。
这人,让端王去哪找?
他忙说没有。
但礼部侍郎不依不饶。
还嚷着让京兆府尹协同调查。
端王闻言变了脸色,突然变得支支吾吾起来。
皇帝先前只觉得有趣,等看到端王面色苍白,他也变得凝重起来。
于是。
京兆府尹,陪着礼部尚书,一起去端王府认人。
抢劫犯没有找到。
但是端王府的府兵,竟有数十人与登记在册的名单对不上!
前朝王爷屡屡纵兵造反。
因而本朝,王府府兵数量有限,并登记造册。
名单交王府、内务府、兵部和皇帝各一份。
若有人员增减,必须及时上报,避免藏匿私兵以图谋乱。
而端王府,竟然有这么多人与名册不对。
事态严重,皇帝把端王拎到御书房:
“那几十人,去哪了?!”
端王冷汗涔涔。
月初时,王妃说要为妹妹出气,教训不听话的继女,找他要了几十位府兵。
他一向宠幸王妃,过去也常派兵为吴家做事,于是便答应了。
可谁知气没出成,这些府兵竟一夜之间全军覆没!
好在,他们迅速隐藏了痕迹。
无人会想到,死在灵山的刺客,是他的府兵。
但少了这么多人,若被陛下知道,定然会怀疑他的居心。
于是,他偷偷补上数十人,准备蒙混过关。
只是名册还来得及调换,就突然事发。
是哪里出了问题?
面对皇帝的问询,端王支支吾吾了半天。
皇帝的目光,越来越森冷。
他知道瞒不住了。
他绝不能让皇兄知道,他的人是死在孟瑶手中。
孟瑶是皇兄亲封的常宁郡主
位列宗室。
刺杀宗室之人,皇兄定然大怒,到时不仅保不住王妃,怕是端王府也要被端。
于是,他半遮半掩的说——
是王妃娘家与人结怨,他挨不住王妃所求,便派了府兵前去平息,结果死伤许多。
皇帝闻言,当场摔碎了一个镇纸。
端王自己也挂了彩,但他不敢喊疼。
不住的跪地哭诉,王妃为他诞下了独子,吴家是他的岳家,他无法坐视不理,这才酿成大错。
求陛下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