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总,聊生意前,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张之平语气诚恳,像和老友聊天,“您觉得,如今咱们华夏的年轻人,最缺什么?是吃不饱还是穿不暖?”
不等回答,他自顾自地说下去:“都不是。生活好了,温饱不愁。我觉得,他们心里缺的是陪伴,是朋友。是孤独啊。”
“我们那代人小时候住大杂院,街坊邻里都是伴儿。现在孩子呢?关在高楼里谁也不认识。放了学,只能对着电视、游戏机发呆。”
“所以我们的‘qq’,从来就不只是个聊天工具。”
他眼神变得悠远。
“我想把它做成一个‘家’,安在电脑上,永远热闹、永远有朋友等你的家。”
“把这‘家’的钥匙,免费送到每个年轻人手里。他们在这家里能找朋友、建圈子、分享悲喜,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
他看着秦雨,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您想想,十年后,当全华夏几千万甚至上亿年轻人的社交关系、青春记忆、朋友爱人全在咱这‘家’里时,”
“这‘家’本身,不就是这个时代最值钱、最无价的资产么?”
这番话,没提“社交网络”、没提“用户粘性”、更没提“网络效应”。
但它描绘的蓝图,暗含的核心商业逻辑,却像一把尖刀,精准剖开了未来十年的黄金风口!
秦雨内心巨浪翻涌!
看着张之平真诚的脸庞,她大脑却在急速运转——用户关系链!社交图谱!平台垄断!
这些只在高盛顶层分析报告里才出现的词,竟被眼前男人用一个“家”字轻描淡写地囊括!
震撼未消,张之平已开始讲第二个故事。
“至于‘神农计划’,就更简单了。”
他语气轻松,像讲件趣事。
“前阵子,儿子让我去邮局给他乡下表弟寄个铁皮玩具。您猜怎么着?排两小时队、填三张表,邮费快赶上玩具一半价钱!又慢又贵还麻烦!”
他无奈摊手。
“我就琢磨,这不合理啊!一件厂里十块钱的衣服,怎么到了百货商店就得卖五十?中间那四十块去哪儿了?”
“都让那些铺面、门面、伙计,一层层中间商给赚了!”
“这些钱,最后不都从老百姓口袋掏?”
“所以我的‘神农’,就做一件事——砍掉所有中间商!”
“咱这网上的‘跳蚤市场’,不收一分租金!乡下果农能直接开店,把鲜苹果卖给城里人;广东服装厂老板也能开店,出厂价的衣服直接卖给姑娘们!”
“秦总您算算,”他身体前倾,目光灼灼,“若能让每个老百姓每次消费都省下一半钱,这生意能有多大?创造的价值又有多大?”
刀刀见血!
字字诛心!
如果说qq故事描绘了社交帝国的未来,那“神农”展现的,便是一个电商帝国的宏伟雏形!
秦雨站在资本金字塔顶端,瞬间听懂了两个故事背后那高达万亿的恐怖价值!
她的呼吸第一次急促起来。
那张永远优雅从容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无法掩饰的震惊!
她想不通——这些连硅谷天才们都在摸索的概念,怎会从一个土生土长、连英文术语都不懂的华夏中年男人口中,被如此清晰、深刻、精准地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