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在王嘉瑞去英国一年多之后,我去了一趟英国。在飞机上,我仍旧不死心,幻想着离开中国成功改变了他,并在脑海中勾画一个乐观上进、充满感激和爱意的儿子,他魔术般地变得振奋和积极……在希思罗机场,我见到的王嘉瑞是一个几近陌生的青年。他留着长长的头发,眼睛开始略略有些近视,佩戴了一副眼镜。他的身材长成了我认为应该的高度,但看上去竟然很瘦。我知道他瘦了,但不知道竟然瘦成了这样,简直判若两人。或许是身材发生了巨变,他的面容也发生了巨变。此刻是伦敦凌晨两点,加上陌生的建筑和面孔,我疲倦而僵硬地看着他。我们之间有一种跟过去不同的生分。我如此思念他,但此刻竟然不知道怎样表达才好。他只是朝我笑了一笑,拎起行李箱就往出口走。
就在那次见面,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同的风度,令我暗暗惊异。
他像个大人一样带我认识他的监护人,带我去他的学校参观。在明亮而漫长的黄昏,他在路边的咖啡店买一杯咖啡让我尝尝。清晨的时候,我们坐在敞开的巴士上层去看大本钟。沿途他把觉得有趣的地方介绍给我。我们迷路的时候,他没有为我的焦躁和惶恐而难为情,他气定神闲,步伐坦然从容。从他的举手投足,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经过一年的神秘旅程,到达了少年世界。
这个眼花缭乱的陌生世界,令我想起坐在我家沙发上手足无措的耀祖,我此刻就跟他当年一模一样啊。我一阵心酸,但这回,我什么也没有说。
比起学习,王嘉瑞的全部兴趣和热情其实在踢球上,这也是他一年多来迅速瘦下来的原因。他邀请我去看他的训练。他起步晚,动作不是很规范,但很有热情,用英语和教练沟通。我实在忍不住又问了他申请大学的情况,他的学分,以及他将来的打算。
还没有想好,有名的学校肯定考不上,毕竟咱成绩一般嘛。
知道一般,是不是因为你的心思都在踢球上
是的,妈妈,踢球让我快乐。
他公然地说出了快乐这个词。
快乐以后会有的。
现在没有,以后怎么会有
可是现在不努力……
他快速打断我:最多就是普通人,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快乐。你们自己也是普通人,可总是歧视普通人。
但是,我希望你过上好的生活。
好的生活有许多不同的定义。
受异域影响的教养显现出来,他的声音很平静,但明明白白表露出对规则和母亲意愿的公然漠视。他的神情像是在说,你的人生没有什么成功之处,就不要灌输什么宝贵的准则了。
他赢了。我不想和他争执,我不忍心他输。但是,再往下了解,我认为,踢球,不过是用来回避无法与人交往的尴尬。换句话说,如果他在中国是边缘的,在这里,他仍然是边缘的。他没挤进富二代的行列,也没挤进学霸的行列,我们眼里的学渣们也瞧不上他。用他的话说,他不够酷,没资本。他说这些的时候,声音很平静,但是,我却听出点责备之意。我清了一下嗓子。就算我明白他在抱怨家境不好,我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了。
有一天,我帮他收拾宿舍,无意中翻到了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是出国的时候,他的初中同学赠送给他的。我随便翻开,里面赫然写着:
我爸爸是个混蛋,可是我时常想念这个混蛋。
我妈妈不肯接受我是一个普通人的现实,她希望我成为一个她认为必须成为的人。
不要给自己制造牢笼。
不要沿着别人的错误继续前进。
体验,体验,体验生活!
我吓得一激灵,好像闯进了陌生的房间,赶紧合上笔记本,不敢再往下看。
从英国回来,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孩子健康、有教养、有想法,他也比我想象的更成熟、更复杂,也更有思想,笔记本里有他自我挣扎的痕迹,他似乎也正在学着成长,这一点让我安心,但同时又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对成绩对前途表现出来的无动于衷很不合适。他应该像我身边一切面临高考的孩子一样紧迫、焦虑、心无旁骛,这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状态。
出于一种矛盾的心理,我给他发了一条微信。我告诉他卖掉房子的事,或许他会像当初发现我和他爸爸离婚一样,一次压力成就一次反弹。
没想到,他只是回了一段话:我早就知道了,爸爸说你疯了。
他没有表示愧疚,也没有表示感恩。他表现得过分冷静而漠然。换句话说,我这样的牺牲他笑纳了,也并不准备回报——我要求的回报无非是希望他一跃而起,加倍奋斗。他没有,崩溃的是我。我被某种观念控制住、牵着走,但我没有带动任何人。他甚至都没有说:妈妈,你在用爱和牺牲绑架我。他没说。他接受爱和奉献,但也没有被绑架。他只顾着寻找他自己。
当初留学中介广告上可说了:英国是培养绅士的国家。你送给我一个少年,我还你一个绅士。可是,王嘉瑞的不客气、不亲近、不买账使我震惊不已。他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在成长。我当了十八年妈妈,还是不知道怎么当妈妈,甚至不知道怎么当自己。
眼下,我们的关系如此冷淡,比陌生人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