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殿下请留步 > 第52章

第52章
这个女人不可能安分!
晚间戌时,柳闻折的马车停靠在百乐街的入口处。
他人在车厢里,帘子却是一直没落下。
长街流光溢彩,挂满了炫彩的花灯,星火璀璨。
热闹的人群鱼贯其中。
一个时辰过去了,他还没能等到宋若杉。
落单的女郎一个个走过,在柳闻折眼里,每一个都像极了宋若杉。
可待仔细一看,却又没有丝毫相似之处。
他告诉自己不必急,去年宋若杉等了他更久。
手里的暖炉早就没了温度,柳闻折轻咳一声,车厢外头却有人来报。
相爷,长公主去了相府。
来人是府里的小厮。
她去了
柳闻折面上泛起喜意,全身血液沸腾,一下热了脸。
快回去,我亲自去接她,她怎么去相府了早同她说好的在百乐街相见。
柳闻折此刻当真是恨不得替车夫赶马。
一炷香后,他赶回相府,询问了门房,却得知宋若杉前脚刚走。
她去了哪儿!柳闻折一向儒雅,此刻却多了几分暴躁。
门房回禀:长公主来的时候,直接去了静雅居。
什么时候来的柳闻折脸上的川字纹越发明显。
一、一个时辰之前。
一个时辰之前的事,为何现在才来通知我
相、相爷,长公主到相府找的是沈老太君,小人一时没想到……
没想到能跟您有什么干系啊
这三年柳闻折对宋若杉的冷待,柳家三府都是知道的,也从未想过言贞长公主的一次偶然登门能叫相爷如此上心。
她找祖母做什么
柳闻折松了手,宽大的衣袍扬在风中,转身便去了静雅居。
这是第一次,他觉得静雅居中的佛香有些呛人。
那袅袅熏香却如细沙一样吸附在他的鼻喉,堵住了胸腔,叫他呼吸难受。
祖母。
沈老夫人难得端坐在花厅正中的太师椅上,老僧入定般,见到柳闻折才眨了眨眼。
寂无,你来了。
祖母。柳闻折看着沈老太君手里捏着的烫金折子,心中一恸,充满了不安,仿佛身后即将有巨浪拍来。
言贞…她来做什么
寂无,明日一早,你便去长公主府退婚吧。
祖母!柳闻折扑通一声,将双膝狠狠砸在莲花纹板砖上,孙儿不想悔婚。
寂无,祖母知你心里不情不愿,可宋若杉手里的刀已经逼到我老婆子这里来了,但凡她真对你尚有半分情义,何至于如此啊
祖母,您要为孙儿做主,这桩婚事,孙儿不退。
荒唐!你堂堂当朝左相,怎能被儿女私情所扰!瞧瞧你现在是什么样子,一个女人,就叫你、就叫你……
半死不活了!
沈老太君刚在宋若杉那吃瘪,如今再看柳闻折这副失魂落魄的窝囊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可还有半点我柳家男儿的模样。
说到这里,沈老太君急火攻心,猛地剧咳起来。
祖母,您息怒,只要成了婚,孙子必然不会耽于美色,会一心以振兴柳家为己任。
柳闻折挺直了腰板,双膝跪地前行。
寂无啊,如今不是祖母不同意,是她不想嫁于你,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你为何不问问她究竟拿的什么来让老身同意退了这门婚事
沈老太君这话说到了点上,柳闻折一下反应过来。
她她做了什么
她今日来静雅居,给我看了账本。
沈老太君一直是个强人,掌家数十载,查看账册自然不在话下。
她只扫了一眼,便明白了宋若杉的意图。
宋若杉说:老夫人是明白人,言贞此番并无他意,只要柳家肯退了那一纸婚约。
沈氏一直都不喜欢宋若杉,除了柳青松于宫变那一日死得蹊跷,叫她记恨上了宋氏皇族之外……
她是打心眼底排斥宋若杉。
她深知柳家从寒门壮大至今,柳家男人背后的女人至关重要。
而柳家的主母必须隐于柳家男儿身后,任劳任怨、低调行事。
沈氏见证了柳家从寂寂无名到如今的位置上,她经历了许多事,好的坏的,看过了许多人,高的低的。
她深知宋若杉不是自己想要的孙媳妇。
这个女人不可能安分!
她问宋若杉:南越索要和亲公主一事老身听说了,殿下可知柳家这时悔婚意味着什么
本宫和亲是为两国止戈、百姓安宁,天下人会理解的。
敢问殿下,悔婚当真是为和亲
沈老夫人不解,宋若杉即便失势,可只要留在这上京城中,依然是尊贵的大良长公主,即便成了柳家妇,沈氏也只能拿家规不时敲打。
届时,宋若杉或许会过得不如意、不快乐,但也……仅此而已。
可和亲……
沈氏无法想象,南越已在边境之事上出尔反尔过一次,这次的和亲,又能有几分诚意
且不说到了南越之后,宋若杉身为战败之国的公主,首先便是低人一等,光是这和亲路上的风沙雨雪,也有够她受的。
宋若杉及笄之前从未出过皇宫,成为长公主后从未出过上京城,娇滴滴的长公主,怎可能主动去吃这份苦头
还有那南越质子,不也正是在两国边境之地被人投毒,出了事的嘛!
宋若杉执意退婚,倘若当真是为和亲,沈氏还能有几分佩服,高看她一眼。
可她终究还是猜不透宋若杉究竟想做什么。
老夫人不必对此存虑,本宫要和亲是真,手里的这本账册更真。
宋若杉进宫之前便已托付过裴诉。
不过短短半日时间,边境失利与此番修筑长城有关一事,已暗暗潜入上京城街头巷尾。
只是柳二贪墨一事,尚未被揭露。
而这点风声是扩大还是遏制,火星子要不要烧到柳二爷身上,如今亦在沈氏一念之间。
沈氏如何选,毫无悬念。
她爽快地答应了宋若杉。
只是宋若杉在临行时,还给她留下了一句话——
本宫以为,以柳府之家规,柳二爷之本性,应当做不出来此事才对。
她没将话说彻底,但她清楚沈老太君一向治家有方,有些道理,不用说得太明白。
不经意间留下的一个小缝隙,自会有人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