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朱元璋那双布满血丝的虎目,死死地盯着朱高爔,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丝一毫的动摇。
然而,他失望了。
朱高爔的神情,依然是那般的平静,平静得,就像是在诉说一件与己无关的、最平常的往事。
只听他那沉稳的话,还在坤宁宫内,慢慢地继续:
而且,在原本的历史上,我大明的许多帝王,也明白藩王宗室所带来的巨大的负担。他们也曾想尽办法,对这一点,做出了种种限制。
包括但不限于,将偏远宗室的子弟,除以清晰出玉牒宗谱,让他们不再享受宗室待遇;削去新册封郡王、镇国将军等等的俸禄,以减轻朝廷的负担。
可这些,不过都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实际上,到了大明末期,天下糜烂,国库空虚,朝廷无力供养那数以十万计的庞大宗室。
众多偏远的宗室子弟,他们空有一个‘龙子龙孙’的虚名,可过得......甚至比同等的百姓,更加凄惨。
按照祖制,他们不得经商,不得参加科举,不能考取功名。
朝廷断了他们的俸禄,他们便彻底断了生计。为了活下去,他们中的一些人,只能去码头上卖苦力,甚至是沿街乞讨,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继续。
说话的时候,朱高爔始终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朱元璋的脸色。
他本以为,在听到自己的子孙后代,竟然会落到如此惨惨的境地之时,这位皇爷爷,会再次龙颜大怒,或者悲痛万分。
可让他有些异常的异样,朱元璋的脸部,却并没有异常的变化。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理所当然的平静。
其实,对于现在的朱元璋来说,这些事情,都在他的未知之中。
在听完朱高爔对明末那场景的描述后,他便已经想到了。
大明朝廷,已经到了连边军粮饷都发不出来的地步,国库早已是空空如也,那里,还有余力去供养那么多粮食、不干活的宗室
祖宗基业,都快要保不住了,又哪里还顾得上那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方亲戚
只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这个当祖宗的,已经为他们布好了路,为他们设计好了一切。
他已经耗尽了心思,不可能,也不可能将方方面面,都照顾到。
未来的路,到底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
想通了这一点,朱元璋的心中,反倒是释然了许多。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心中那最后的一抹不甘与执念,也一并吐出。
与此同时,他抬头,用一种无比复杂的眼神,看着朱高爔,问道,在他心中,盘桓了许久的问题。
高爔,咱且问你。
你觉得......咱这套藩王制度,到底是错,还是对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朱元璋的内心,其实根本就不抱有,能从朱高爔口中,听到任何一句话的希望。
毕竟,高爔刚刚对这套制度,在未来所造成的种种弊病,批驳得体无肤。
他刚才问,更多的,是想听一听,自己这个麒麟圣孙,对这套系统,最终的、盖棺定论的评价。
可朱高爔接下来的话,却是极大的,出乎的朱元璋的料。
只见朱高爔的脸上,非但没有半分批判之色,相反,加上了抹由衷的、充满了赞许的笑容!
他对着朱元璋,朗声说道:
回皇爷爷,孙儿以为,你的藩王制度,非但没错,反而......很好!甚至,是大有益处!
什么!
听到主角的话,不只是朱元璋本人,感到无比的奇异异,就连一旁的马秀英与朱标,都感觉不可思议到了极点。
他们一个瞠目结舌地看着朱高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这怎么可能
在究竟的历史上,大明的藩王制度,明明已经糜烂成了那个鬼样子,沦为颓废国家财政的巨大毒瘤!
可高爔,居然还说很好甚至,还说......大有益处!
这孩子,莫不是在说胡话
又或者,是怕伤了爷爷的心,心里在说一些宽慰之语
心中虽然充满了奇异与不解,但这一次,朱元璋一家三口,却都不再像先前那般,急着开口反驳。
经历了先前的种种神迹之后,他们已经明白,自己这位圣孙,绝非信口开河之辈。
他的目光,他的见识,已经超出了常人的巅峰。
所以,他们的心中,在极致的奇异异浓之后,反而生出一股更加剧烈的期待!
他们希望,朱高爔能震惊他们,为他们揭示出他们眼中已经失败的制度背后,那不为人知的、真正的潜力!
毕竟,他是受到大明国运眷顾,能知道古今未来的麟儿啊!
他看问题的角度,与常人,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