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车间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投向门口。
那眼神,敬畏中夹着震惊。
王铁山几步上前,拦住了正佝偻着后背、准备开溜的总工程师李建业。
四周瞬间陷入死寂。
每根神经都绷紧了。
工人们睁大眼睛,等着看这位新晋的、掀翻了技术权威的狠角色,用怎样的方式彻底摧毁李建业最后那点尊严。
听见那沉甸甸的脚步声逼近,李建业颓然闭上眼,像块礁石等着迎接风暴最后的拍打。
可王铁山只是停在他面前,一言不发。
他望着眼前这老工程师——一辈子献给技术,最后却败给了固守成规和迟疑不决——心底无声一叹。
“李总工,”王铁山的声音很稳,既无得胜者的骄矜,也听不出丝毫施舍的怜悯。
“具体是哪里卡住了?”
李建业猛地一抖!
他难以置信地、缓缓抬起眼皮。
预想中的奚落并未劈下来,撞入眼帘的,只有一双异常平静而深邃的眼睛,那里头没有别的,只有对技术症结最纯粹的叩问。
一股滚烫的酸涩猛地呛上喉咙,李建业狼狈地垂下了头。
他沉默地转身,带着王铁山和他身后那群锋芒毕露的新人,走向车间另一条沉默的生产线。
灯光惨白,堆积如山的报废齿轮泛着冷硬的寒光。
“是供销社那批手扶拖拉机的变速箱,”李建业喉头发紧,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透着力竭的疲惫。
“关键那个锥齿轮最后一道淬火,变形根本压不住,精度全垮了”
“废品挡不住地出”
他指着地上的废品山,痛苦地闭上眼。
“我们所有技术员,关在车间里研究了整整半个月,试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
“最终结论都推给锻造材料本身无法消除的内应力。”
王铁山沉默着走上前,随手从废品堆里捡起一个报废的锥齿轮。
又拿起旁边工作台上那份密密麻麻、却导向了错误结论的热处理记录表。
只一眼!
仅仅扫了一眼,问题的核心便被他精准点破。
“这不是材料的问题。”
他清晰洪亮的声音在寂静车间回荡。
“是冷却不均的问题。”
他举起那个结构特殊的锥齿轮,对着全场开口,声音如同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看这里,它是锥形的。”
“齿顶端壁薄,靠近法兰盘的底部壁厚。”
“淬火时,你们是整个零件一下子浸入水里的吧?”
“这样一来,壁薄的地方冷却快,壁厚的地方冷却慢。”
他一边分析一边用手指点着关键部位。
“冷却速度不同,内外收缩应力自然不一致。”
“一个使劲往里缩,一个还在硬扛,你们说,它怎么能不变形?”
轰!
这番话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技术人员头顶!
所有人,包括李建业,都懵了!
研究了半个月,查了无数资料,做了无数次实验,怎么就没人从这个最基础、最根本的角度想过?
“那那现在怎么办?”一个年轻技术员结结巴巴地问。
王铁山笑了笑,抛出一个简单到近乎可笑、却又颠覆所有人认知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