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延时淬火。”
他顺手从地上捡起一个被丢弃的破旧铁皮水桶,比划着。
“找这么个铁桶,在桶底开个比齿轮大头稍大点的孔。”
“淬火时,先用这带孔的铁桶罩住零件,只把壁最厚、需要最高硬度的大头部分浸入水里。”
“心里默数五秒。”
他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
“然后把整个零件完全浸进去!”
“这样,壁厚的地方先冷却变硬,壁薄的地方后冷却收缩,就能最大限度保证整个零件内外冷却速率基本一致!”
方法简单得简直土得掉渣!
但这“土办法”背后,是对金属热变形本质最精深的洞察!
在王铁山的亲自指导下,一位老师傅半信半疑地现场试验了一次。
当那枚经过“分段延时淬火”处理的崭新锥形齿轮,再次被精密仪器检测后——
所有人都石化了!
变形率——几乎为零!
完美合格!
车间里鸦雀无声,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如果说修好滚齿机是神乎其技,那么这次用近乎儿戏的方法解决困扰全厂半个月的难题,简直就是妖法!
王铁山没有半点居功之色。
他看都没看那个完美零件,径直走到被震撼得如同泥塑木雕的李建业面前。
“李总工,”他声音平静而真诚。
“您的经验丰富无比,是我们所有年轻人望尘莫及的财富。”
他诚恳地说下去。
“只是有时,我们太容易被书本上的固有规程束缚住了手脚。”
“厂里未来的技术革新,需要您这样经验深厚的老前辈继续坐镇把关啊!”
这以德报怨的胸襟!
这不计前嫌的气度!
像一记沉重的铁锤,狠狠砸在李建业摇摇欲坠的心防上,将其彻底击垮!
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年轻,却在技术与心胸上都深不可测如海的年轻人。
他浑浊的眼圈突然红了,嘴唇剧烈颤抖着,翕动了许久
终于,这位一生高傲的老工程师,对着王铁山,深深地、深深低下了他那从未向任何人低下的头颅!
从此刻起,县机械厂再无一人,敢质疑王铁山的技术权威!
周末,王铁山回到县城家中。
一进门,就看到妹妹王银贵正趴在书桌上,对着一个小本子聚精会神地写写画画。
他好奇地凑过去,发现那已不再是简单的收支账本,而是一个物资消耗记录本。
小本子上,王银贵用不同颜色的笔,清晰地记录着家里每个月从粮站领到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数量,以及每一天的具体消耗。
本子后面,甚至还画了几张虽显稚嫩却一目了然的柱状图和饼图,用来分析哪几天消耗多,怎么能省下宝贵的粮票。
“哥,你回来啦!”王银贵抬起头,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她这个年纪少有的聪慧光芒。
她指着本子上的一行数字,很认真地说。
“哥,我发现食堂打饭的王阿姨每次打饭,手总会习惯性抖一下。”
“我算过了,每抖一次,碗里的米饭就会比定量的三两少一点点。”
“这样下去,一个月我们家就要白白少掉三斤多大米呢!”
她对数字、规则和资源管理那种近乎本能的敏锐与细致,在这一刻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