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修真小说 > 尘缘谜录 > 第1章
青岚宗的杂役院,总飘着一股潮湿的木柴味。
沈砚弯腰将最后一捆劈好的青冈柴码齐时,指尖被木刺划开一道细口,血珠刚冒出来,就被他用袖口随意蹭掉。他垂着眼,看地上散落的柴屑被风卷着滚向墙角——那里堆着半人高的脏衣,是外门弟子换下的,按规矩,杂役弟子需在今日日落前洗净晾好。
“沈砚!磨磨蹭蹭做什么?”
粗粝的呵斥声砸过来时,沈砚正蹲下身捡柴刀。他没抬头,只听见脚步声停在身后,一双皂靴踢了踢他脚边的柴堆。
“赵师兄。”他低声应了句,声音平淡得像杂役院门口那条常年没水的小溪。
来的是外门弟子赵虎,资质中等,却仗着是内门长老赵弘的远房侄子,在杂役院向来横着走。此刻他叉着腰,居高临下地瞥着沈砚:“内门赵坤师兄的佩剑鞘脏了,让你去擦。现在就去,耽误了师兄练剑,小心你的皮!”
沈砚手里还攥着柴刀,木柄被汗浸得发黏。他顿了顿,将刀放回石墩上:“知道了,我这就去。”
起身时,他刻意佝偻着背,让本就单薄的身形更显佝偻。炼气三层的灵力在体内缓缓流转,仅够维持最基础的体力活——这是他用《解厄录》心法刻意压制的结果。三年前他被青岚宗外门执事捡回来时,灵根检测显示“五灵根驳杂,几乎无进阶可能”,本该被遣返,却因杂役院缺人,勉强留了下来。
没人知道,他这具身体藏着“藏锋体”——一种天生能吸纳天地灵气,却会在修为突破时引动风雷异象的体质。当年师父临终前塞给他半部《解厄录》,只说“藏锋守拙,待时而动”,他便从那时起,学会了把一身灵力像埋土的种子般藏着。
赵虎见他听话,撇了撇嘴,又踹了脚柴堆:“算你识相。对了,前几天失踪的王二,你见过没?”
沈砚脚步微顿。
王二是杂役院的老人,比他早来两年,三天前说去后山捡菌子,就再也没回来。杂役院管事报给外门,只换来一句“许是掉进迷雾岭的山沟里了”,便没了下文。
“没见过。”沈砚摇头,声音依旧没起伏。
“也是,那种废物,死了都没人知道。”赵虎嗤笑一声,转身时又回头瞥了眼,“赶紧去擦剑鞘,别耍花样!”
沈砚没应声,走向杂役院东侧的工具房取抹布。路过院门口时,他眼角余光扫过后山方向——那里是青岚宗的禁地边缘,常年笼罩着一层淡青色的雾,杂役院的人都知道,没事不能往那边去。
但他昨晚起夜时,分明看见后山那座废弃了几十年的丹房方向,有微弱的绿光一闪而逝。
擦剑鞘的活计在赵坤的外门弟子院做。赵坤是赵弘的亲儿子,资质比赵虎好得多,已是炼气七层,此刻正和几个外门弟子围坐在石桌旁赌钱,见沈砚进来,随手将一个乌木剑鞘扔在地上:“擦亮点,别留水印。”
沈砚蹲下身捡起剑鞘,乌木表面蒙着层薄灰,边角却打磨得极光滑。他蘸了水,用软布细细擦拭,耳旁听着赵坤等人说笑。
“听说了吗?王二那傻子,怕是真撞见鬼了。”一个弟子道。
“什么鬼?还不是自己作死,往迷雾岭深处跑。”另一个接话,“前几年不也有杂役弟子失踪?都说后山不干净。”
赵坤哼了声:“什么不干净,我看是被山里的精怪吃了。迷雾岭那地方,本来就邪门。”
沈砚擦剑鞘的手没停,指尖却微微收紧。他来青岚宗三年,听了不少关于后山的传闻——有人说见过白衣鬼影,有人说夜里听见哭嚎,但杂役弟子失踪,这三年里已是第七个。
没人深究。杂役弟子如草芥,死了便死了,宗门从不会为他们动用人力探查。
将剑鞘擦得油亮递回去时,赵坤正赢了钱,心情好,没再刁难他。沈砚转身离开,走到外门弟子院与杂役院交界的青石板路时,忽然停下脚步。
他低头看脚下的青石板——石板缝隙里,嵌着一点极淡的黑红色痕迹,像干涸的血迹。顺着石板往前看,痕迹断断续续,一直延伸向后山的方向。
风从后山吹过来,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腥甜气。沈砚闭了闭眼,《解厄录》的心法下意识运转,丹田处的灵力像细流般游走全身,瞬间捕捉到那气息的源头——不是山里的精怪,更不是野兽,倒像某种……被炼制过的毒瘴。
他猛地睁开眼,恰好看见赵虎从前面走过,手里拿着个陶罐,正往后山方向去。见沈砚看他,赵虎瞪了一眼:“看什么看?滚回你的杂役院!”
沈砚低下头,快步离开。但他记住了那陶罐的颜色——深褐色,罐口缠着一圈黑布,和他三年前在师父遗物里见过的、装“蚀魂瘴”的陶罐,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