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壁上飞龙 > 第三十二章 千年秘辛

第三十二章
千年秘辛
DI
SANSHIER
ZHANG
QIAN
NIAN
MI
XIN
数以吨计的流沙,填埋陷落进幽深的洞穴,石板封住入口,墓室彻底变成了密闭空间。
也许是心理作用,四壁灯光似乎比刚才黯淡不少,空气也似乎变得更加稀薄。
众人面面相觑,胸腔中的心脏跳动得愈发沉重,每次跳动,都伴随着肌肉纤维撕裂般丝丝酸涩的不适感。
道长,看来真是进了死胡同呢。王菊人平静道。
吕道士盘腿打坐在朱雀大街上,深埋的砖石此刻自流沙下显露出来,道:贪念发心,退路自断。现下身陷死局,贫道力有不及。
几番起伏转折,大喜大悲,李胖子干嚎两声,也只觉十分惫懒,索性平躺下去,双目放空,形若木鸡。
徐悲鸿抚摸着里坊城墙,沉心凝视这长安城的一砖一瓦,意图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尽可能多汲取一些古人先贤的精神养分。
珍妮在勃兰嘉的搀扶下,轻轻背靠墙壁站立,脚踝肿胀,不堪行走。
勃兰嘉依然体贴地微笑,蔚蓝色眼睛极尽温柔,一如既往。
珍妮轻叹一声,低低道:早说了不让你来,好好的领事不做,这又是何苦来着
勃兰嘉笑道:Be
kind
to
the
weak.
Be
brave
against
the
strong.
Be
faithful
in
love.
Fight
all
who
do
wrong.①1
你这个人,平时嬉皮笑脸惯了,也不知道哪句是真情,哪句是假意。
勃兰嘉正色道:你永远是我心中的黄水仙,无可替代。Till
death
do
us
part.②2
珍妮面露羞赧,幽幽道:那你就是我的盐树枝……
勃兰嘉一愣,随即紧握住珍妮的纤细双手,喜不自胜,浑然忘了周遭处境。
吕道士轻咳几声,道:莫怪贫道多事,二位居士青春年少,怎的也妄生邪念,为区区身外之物临危涉险、自毁前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此轻贱,岂不愚昧
珍妮道:道长,其实我们对于乾陵宝藏并不十分感兴趣,此次来中国,无非是为了履行皇甫家世代相传的责任,所以,哪怕舍弃生命,也绝不会轻言退缩。
吕道士浑身一震,道:……皇甫
没错。皇甫。被吴道子所杀的皇甫轸,正是我家先祖。珍妮平静道。
余以为皇甫轸只是野史传说人物,其事迹未见于正史,亦无作品传世。徐悲鸿道。
珍妮凄然一笑,道:那是因为被历史所抹杀了。历史的讲述者,总是那些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人。而众多的逝者,只会被冰冷的数字和符号所取代,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可又会有谁愿意再去理解他们、怀念他们
王菊人点头道:过往英雄史观,以成败论英雄,确实粗暴否定了人民的作用。所谓家族责任,莫非是为皇甫轸报仇恕在下直言,即使吴道子确为杀人真凶,这种仇恨是否足以延续千年加之,据说吴道子并无后人,又向谁去报仇雪恨呢
珍妮道:皇甫一族,本是春秋宋国公族之后。
平定武庚之乱后,周成王封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国称宋,以示不绝殷商之祀。
宋国继承了商朝两大传统,其一是擅长贸易牟利。
商朝人精于买卖,故而至今生意人仍被称为商人。宋国因贸易而富足,固然培养出孔子、墨子、庄子、计然、惠施等众多思想家,却也因富足被他人嫉恨,招致齐楚魏三家联手灭国。
其二,便是敬畏鬼神。
商人尚鬼,祭祀繁多,天神、地祗、人鬼,万物有灵,配享以礼。自国君以降,大事决于占卜,臣民各怀信仰。
微子启贵为王室,自然继承商朝的众多法器,件件蕴含着极其神秘的非自然力量。其中之一,灭国时传于国之重臣皇甫一族。也正是这件法器,最终为皇甫家惹来杀身之祸。
诸人不觉为之吸引,纷纷围坐过来。
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自古以来,龙的传说层出不穷,有人说龙是凭空捏造,也有人说龙其实就是古代的蟒蛇或者鳄鱼。虽以今日之进步,而武断认为古人愚昧、诸事荒唐,依我看也是失之妄自尊大。
一来,《左传》里就有‘龙见于绛郊’的记载,还提到古代有豢龙氏、御龙氏专门豢养驯服龙①3,可见龙确实存在过,二来,蟒蛇或鳄鱼在古代各有特定名称,与龙的特征也并不相同。
之所以这么说,还因为皇甫家传承的商朝法器,与龙有着莫大干系。
夏朝国君孔甲在位时,天帝曾赐下四条天龙,雌雄各两条,孔甲让刘累驯养,刘累却养死了一条雌龙。为逃罪责,刘累把龙肉做成肉羹供奉孔甲,孔甲感觉十分美味,便再三向刘累索要。龙肉吃完了,刘累不敢告知实情,只能悄悄逃跑。之后孔甲令师门继续养龙,龙养得极好,却因为师门经常顶撞孔甲而被赐死。然后,孔甲便把那三条龙都吃掉了。传说天帝因此震怒,孔甲暴毙,其子皋、其孙发即位后均短寿横死,其重孙桀更成为夏朝最后一任国君,四百年夏朝,终为商朝所代。
商汤灭夏,获得孔甲所余三副龙骨,为敬奉上天、警惕后人,汤令人以龙骨为杆,以‘景亳之命②4’日初生白羊之毛发为毫,制成三支神笔,传于后世国君祭天地祖专用。后世国君皆奉为至宝,直至纣王帝辛暴虐失德,神笔其一被毁,微子启避祸于封地微①5,神笔其二遗失湖中不知所踪。后来微子启立宋国,唯一存世神笔,在三家灭宋时为皇甫一族所得。
这也太离谱了!二爷还以为你这小姑娘家家是个正经人,没想到胡吹起法螺来脸都不带一丝红的。李胖子嚷道。
徐悲鸿面露凝重,道:三年前,营口辽河北岸,一巨大蛇型动物凭空落地,有角有须,四足带鳞,人称营川坠龙事件。《盛京时报》登有照片报道,据传龙骨大多被运往日本②6。
王菊人道:照片作伪并不罕见,鄙人听闻,坠龙事件只不过是日方美化侵略、愚弄百姓的宣传手段而已。
勃兰嘉微笑着摊摊手,道:造物本就奇妙,我们自称为万物之灵,其实所见所知十分有限,在没有足够证据证伪之前,对于任何假说,我们不应该抱有主观的偏见。
你们一唱一和倒是般配,李胖子讥笑道,我再问你,《太平御览》里记载蒙恬造笔,蒙恬那可是秦朝人,和商朝足足差着一千多年,这又怎么说
商人尊神,需要把占卜信息和君王言行用文字记录下来,重要的内容雕刻在龟壳、兽骨、青铜器之上,不需要保存太久的,就以笔蘸朱砂直接写于陶器之上③7。因为后者不易保存,存世不多。而我呢,也就仅仅见过几件而已。珍妮自信地笑道。
徐悲鸿身形摇晃,如果确有其事,对于《铁云藏龟》、《契文举例》、《殷墟书契》等文献研究工作都是极大的补充,哪怕在殷商文化研究号称国内第一人的孟真先生,怕也远未达到这等深入程度④8。
皇甫家所获神笔,历代国君用以祭天祭祖,干系商朝国运,故而其内里蕴含着极为奇妙的力量。但因灭国时危急仓促,我家先祖保全神笔、仅以身免,对其神奇之处全然并不了解。
随后,皇甫一族辗转迁徙至昔日微子故地,一来暗中藏匿存世神笔,二来,兼具寻访当年湖中遗失神笔的企图。日月如梭,湖中失笔仍旧无迹可寻。期间,皇甫一族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渐成当地之乡望。护笔寻笔之使命代代相传,而存世神笔被供奉在家族祠堂最为隐秘处。
唐睿宗李旦即位,年号文明,瑕丘新任的县尉来皇甫家做客,酒席之间竟趁机将神笔偷走,随后迅疾以画工博得名声,最终被唐明皇赏识招入宫廷。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均明了这名盗贼姓甚名谁。
皇甫轸被杀,并非因为嫉妒,只因皇甫轸的使命就是夺回失去的神笔。而这也是皇甫一族背负至今的罪孽。
皇甫一族后来避祸离开了中国,但是一千年来,每代皇甫族人都要遵从先辈意愿,选派代表到中国来履行这无尽的使命。来华族人有三成左右或伤残或不知所踪,其余则是空手而回。到了父亲一代,族人血脉更加稀少而珍贵,已经对来华寻笔非常排斥,我这一代更无一人响应。
祖父待我最好,他也曾年少来华、抱憾而归,弥留之际对神笔仍念念不忘,当时陪在身边的只有我和勃兰嘉。我想,其他人可能难忍他目光里的期许而逃离。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远大志向,也谈不上点滴收获的奢望,毕竟,都已经过去一千年了。
*
*
*
1①
大意是:善待弱者,不畏强敌,忠于吾爱,抗击不义。
2②
直到死亡将你我分开。
3①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原文如下: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是二氏者,吾亦闻之,而知其故,是何谓也对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献子曰:今何故无之对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4②
商汤军队经鸣条、三朡之战,于南巢俘获桀。夏王朝宣告灭亡。商汤回师西亳,召开景亳之命大会,得到大小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其主的地位。
5①
现山东省微山县。
6②
1934年7、8月间的营川坠龙事件尚无明确定论,十年后的1944年8月,松花江又出现坠龙的传说。
7③
据网络资料,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
8④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至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从1928年到1937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期间,傅斯年主持殷墟发掘工作,大小共进行15次,发掘工作后因抗战被迫停止。有说法称,在中国近代科学考古史上,傅斯年是第一功臣。